劉晶玉,范晉源,王沁紅,馮豪,吳斌
(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畜牧獸醫中心繁育改良站,山西 沁源 040006)
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很多人都搞起來生豬養殖,今年以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價格持續上漲。為及時了解當前生豬生產市場形勢,近日,沁源縣繁育改良站對全縣生豬養殖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結果統計如下:
通過對全縣養豬場戶進行摸排,截止九月底前,我縣生豬養殖場戶總計173戶,存欄7505頭,比去年同期下降18.4%,其中能繁母豬1176頭,當前可屠宰1033頭。經實地問詢養殖戶得知,我縣養豬戶養殖意愿喜憂參半,既高興豬價走勢,又擔心疫情防控形勢,養殖的防控壓力大,普遍擔心市場不穩定,總的來說我縣養豬戶多數養殖意愿不高,少數養豬戶有繼續擴大規模的意愿。2019年初,生豬價格上漲,且在一段時間內呈供不應求,市場行情很好是我縣規模養豬戶有擴大養殖規模意愿的主要原因。比如我縣交口鄉候壁村的寶森養殖有限公司,建于2011年,目前公司運營良好,存欄400頭,能繁母豬50頭,年出欄500余頭,該公司擴大養殖規模意愿強烈,但該公司也存在周轉資金不足,成本開支大的問題。
(1)生豬養殖成本加大,仔豬成本上升、飼料價格上漲。
(2)我縣大多數養豬戶養殖數量較少,飼養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加之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使有的養豬戶不敢擴大養殖規模。
(3)大多散養戶養殖環境不達標,造成了環境污染,放棄飼養。各村沒有合理的規劃出養殖生產區,使得有些養殖戶想養沒地方養。
(4)農村常住人口下降,青壯年人員常年在外打工,造成了養殖散養戶逐年減少。
(1)傳統養殖在我縣還普遍存在,養殖規模小,設施設備簡陋、衛生條件差、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遠遠不能適應新型養豬業的發展。
(2)場舍建設布局不標準,養殖設備和環境控制設施簡單。生豬養殖主要以家庭庭院式養殖為主,豬場建在居民區或是居民區附近,豬舍建設方面未按要求區分豬的生活區、生產區和生產輔助區,也沒有注重排污排廢工作,生豬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糞便,嚴重影響了周圍環境,豬舍質量低,冬天天氣冷,空氣質量差,有害氣體嚴重超標;夏天悶熱,無法達到生豬生產適宜的條件,同時夏天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同時導致了大量蚊、蠅滋生,給豬疾病的發生提供了主要傳播介質,嚴重影響著生豬的健康。
(3)對防疫重視程度不夠,防疫不規范。預防免疫接種是防止傳染病發生的主要措施,但許多小養殖戶“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養殖觀念并不強。有的嫌麻煩,達不到要求的免疫次數。
(4)不重視日常保健預防,生病時用藥方法不當。小型養豬戶大多數文化水平低,對于養殖和防控豬疾病的知識缺乏,養殖方法落后,不懂得科學飼養和管理,從而導致養殖戶抗風險能力較弱,養殖產業化水平低,豬飼養量下降。
(5)消毒意識淡薄。經實地考察了解,有部分豬場沒有按程序進行消毒,或不按說明書的要求稀釋消毒液或消毒次數不夠或隨便消毒。有的養豬場為降低飼養成本,貪圖便宜購買低效消毒劑為圈舍、飼養環境、飼養用具、道路等進行簡單消毒。但由于消毒液濃度不夠,消毒不徹底,消毒效果差,故不能有效地殺滅飼養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導致病原微生物在養豬場內長期存在,進而引發各種疫病。
(6)生豬養殖是農民增加收入的一個渠道,退養戶和半退養戶還想重養續養,但場地的選址和資金成了問題。
(1)養殖戶希望政府能夠加大對市場調節,建議建立區域性的養殖戶防控體系,聯防聯控,信息共享,同時建立生豬信息平臺,有計劃的發展生豬養殖,從而避免疫情、豬價高低等給養殖戶帶來惡性循環。
(2)科學規劃,引導養殖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廣綠色養殖,種養結合結合模式,促進生豬產業和環節環境協調,友好發展,以飼養密度合理,飼養管理規范,為生豬生產營造更安全的環境,生物安全措施到位的大規模養殖場取代小家庭庭院養殖,促進畜牧業產業升級。
(3)希望政府能夠加大資金補貼,對自然養豬的一些優勢畜產品,比如達到一定規模,產品品質有保證的一些生態養殖項目進行直補,對場地建設、設備購買提供更多的補貼
(4)希望政府部門加大技術支持和人才的輸入,為養豬戶培訓先進的養殖知識、技術、經驗,比如普及防疫知識,養殖選址、建設等知識。
(5)加大正面宣傳,將防控非洲豬瘟的決心,防控情況以及相關利好政策進行廣泛宣傳,穩定生豬養殖戶的信心。要進一步提升動物防疫條件和生物安全措施,從養殖環節防控疫情。
立足我縣地域優勢、生態優勢,大力發展以天一肉驢、浩興、益佳肉羊、鑫生華利肉牛、坤泰乳業奶牛的草食畜養殖,逐步淘汰生產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設施裝備較差的養殖場,聚焦影響畜牧養殖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多深入調查走訪調研,把問題找實、把根源挖深、把群眾期待摸準,明確努力方向和改進舉措,搞清楚問題是什么、癥結在哪里,切實解決養殖戶關心關注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我縣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我縣畜牧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