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紅寬
(河南省南樂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南樂 457400)
針對豬口蹄疫疾病,目前尚未研發出有效治療藥物,所以需要從源頭上加強疾病控制,避免疾病大規模爆發。現階段,臨床治療以疾病控制為主,發現疾病后需要立即實施隔離檢疫,避免疾病傳播與擴散。實際在生豬養殖期間,源頭控制需要從仔豬引進開始。在配種上,養豬場應盡量進行自主培育。如需引種,嚴禁從發現疫情區域引進豬只,需要強化豬只健康檢查,避免引進患病豬。針對疫情區,應避免患病豬及相關產品流出,對疑似感染的活體豬進行監視處理,對豬舍環境進行全面消毒處理,實現免疫接種工作優化。在檢疫工作中,需要完成疾病抗體分析,確保豬只攜帶的病毒得到及時發現。采用封閉化飼養方式,對進入養殖區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檢查和消毒,能夠避免豬群被外菌感染。通過隔離,能夠將傳染源切斷,使疾病傳播面積得到有效控制。
接種豬口蹄疫疫苗,能夠有效實現疾病預防。針對不同豬群,還應采取不同接種方案,以便通過科學實施免疫取得良好接種效果。對40~50日齡仔豬實施免疫,可以采用豬O型口蹄疫高效滅活苗,劑量為1ml/kg,實施肌肉注射。在豬只成長到3~5個月后,需要實施二次免疫,注射劑量為2ml/kg。引進超過1周的種豬或育肥豬,可以進行免疫接種,按照2ml/kg劑量進行肌肉注射,15d后可以發揮免疫效力,免疫期至少為3個月。注射高效滅火苗,種豬需要一個季度肌肉注射1次,劑量為2ml/kg。妊娠期母豬分娩前4周需要肌肉注射疫苗,劑量為2ml/kg。如果受到豬口蹄疫威脅,可以采用油佐劑豬口蹄疫滅活疫苗,接種15d后能夠使豬獲得較強免疫力,效果可以持續6個月。接種時,應按照說明書選擇正確藥物劑量和方法,加強疫苗溫度、儲存室溫度、豬體溫的測量,保持溫度相符。針對已經爆發疫病的養殖場,可以接種已經康復的豬血清或高免血清,采用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方式,劑量在1~2ml/kg之間,可以獲得較好疫情控制效果。
豬口蹄疫疾病的爆發,與環境、飼養有直接關系。強化日常管理,能夠有效預防疾病產生。日常飼養中,需要做好環境衛生消毒,通過及時更換污染墊草、清理糞便垃圾,能夠為豬只提供良好生存環境,保證豬只健康生長。在飼喂方面,需要設置專門儲藏室,防治飼料變質、發霉,并適當添加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為豬只生長提供充足營養,使生豬抵抗力得到提高。每天清理料槽中剩料,避免飼料被污染,可以保證豬只健康生長。在環境管理方面,需要保證豬舍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減少環境中應激因素。大規模養殖應建立疫情緊急處置制度,在發現疫情后立即封鎖疫區,將疑似患病豬隔離,同時安排專業人員進行確診。為消滅疫情,可以對患病豬進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并且實施全面消毒。針對空舍,可以用濃度為3%的火堿清洗,利用低濃度消毒藥實施消毒。干燥后,需對豬舍進行熏蒸消毒。針對豬群,需要使用1%~3%過氧乙酸進行消毒,同時使用戊二醛實施為期2~3d豬舍消毒。45d后無新病例出現,可以解除疫區封鎖。
科學進行豬口蹄疫疾病診斷,才能保證用藥正確。從外在癥狀來看,患病豬口腔內、乳房、蹄部等位置會出現不同程度水皰、潰爛癥狀,并且豬蹄殼將脫落。為確認疾病,可以采集病樣進行檢測,具體可以通過血清診斷法、鑒別診斷法開展試驗[1]。在豬口蹄疫疾病治療中,需要做到合理用藥,保證病豬盡快恢復健康。針對患病豬,需要利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對皮膚出現水皰、潰爛癥狀的位置進行清洗,并噴涂QT痘毒一噴靈。在豬飼料中,可以添加0.25%的奧德曼A,使生豬機體的非特異性抗病能力得到提高。按照50g/kg劑量,可以在飼料中拌入10%阿莫西林,同時拌入100g/kg激生肽,均勻混合后飼喂5~7d。采取上述治療措施,可以搭配不同治療方案。針對病情較輕豬只,可以每日肌肉注射一針口蹄一針靈,持續用藥2~3d。在豬蹄位置發生病變時,可以按照0.25ml/kg劑量肌肉注射歐諾康,每日用藥一次,持續3~4d。發現豬口腔出現水皰,可以按0.25ml/kg劑量肌肉注射口蹄痘毒腦心康,每日用藥一次,連續用藥3~4d。發現患病豬出現心臟功能不全等癥狀,需要連續2~3d注射0.25ml/kg口蹄痘毒腦心康,同時采用安鈉咖補液和葡糖糖鹽水強心。
作為豬養殖中的常見疾病,豬口蹄疫疾病容易引發大規模疫情,給人畜帶來極大危害,所以在常規養殖活動中需要加強預防,通過隔離檢疫加強源頭控制,有計劃地實施免疫接種,并加強消毒、衛生等方面的管理防止疫病傳播。針對病豬,需要做到科學診斷和合理用藥,以便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成功將經濟損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