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偉
(封丘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封丘 453300)
豬喘氣病潛伏期為幾天至數月不等,患病初期豬只出現單聲咳嗽,精神狀態、飲食等無明顯變化。發展至中期,患病豬腹部規律性起伏,咳嗽由淺變深,呼吸加快。發病后期病豬張嘴呼吸,食欲下降,咳嗽不斷,且呼吸急促,嘴角有白色泡沫流出。長期未治愈,將導致豬生長遲緩和發病不良。根據典型癥狀,結合流行性特點,可以完成疾病初步診斷。鑒別診斷時應注意與豬流行性感冒等進行區分,感染豬喘氣病體溫變化不大,患有豬流行性感冒將造成豬只體溫明顯升高。進一步診斷需剖解病理變化,在肺部和淋巴組織位置能夠觀察到“蝦肉樣”病變,病變部位多表現為淡紅色、灰紅色等,氣管、支氣管等部位存在黏性泡狀分泌物,需要采用X射線、“間接血凝”等方法確診。
在豬喘氣病治療上,發現疑似病豬需要立即隔離,根據患病情況和疾病流行特點進行科學用藥。抗菌和抗感染治療可以采用土霉素、卡他霉素等藥物。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按照5ml/頭劑量注射土霉素油劑,每日1次。交替使用硫酸卡那霉素,肌肉注射劑量為3萬IU/d,7d為一個療程。針對重癥病例,可以按照0.2ml/kg劑量肌肉注射黃芪多糖注射液,混合肌肉注射0.1ml/kg氟苯尼考注射液或0.1g/kg的頭孢菌素。按照每日1次方式進行治療,連續用藥3d可見效。針對能繁母豬,需要實現內源凈化,內服100ppm支原凈、400ppm金霉素或100ppm強力霉素,連續用藥5~7d。在群體輕癥治療方面,可以內服復方抗病毒散,早晚各1劑,連續飼喂3~7d。此外,也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復方新諾明和氟苯尼考,治療前5d按照1kg:2g比例在飼料中拌入復方新諾明,治療后5d按照1kg:1g比例在飼料中拌入氟苯尼考粉[1]。為降低死亡率,還應加強肺炎、腸炎等雜癥的監測控制,采用廣譜高效性處方。
定期實施疫苗接種,能夠使豬喘氣病得到有效防控。通常每年7-10月份需要給豬群接種疫苗,連續接種3年,能夠避免豬群感染豬喘氣病。接種選用豬喘氣病滅活疫苗,仔豬需要完成2次疫苗接種,提高身體免疫力。出生1周時,首次進行免疫接種,10周后再次注射疫苗。在頸部肌肉注射1頭份,免疫期為6個月針對剛痊愈母豬,應在產前30d進行0.1%土霉素飼喂,以免仔豬受到傳染。在中大豬免疫接種方面,需要采用豬喘氣病滅活疫苗和弱毒菌苗,聯合注射1次。在發病豬場和疫區,還應針對風險豬群緊急接種豬喘氣病弱毒凍干疫苗。
豬喘氣病的防控需要從源頭著手,盡量堅持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構建疾病預防機制,積極開展豬喘氣病預防工作。如有必要外購生豬,需要確定來源安全,從非疫區進行豬證齊全的豬只購買,保證渠道正規。購買后需隔離飼養,觀察豬的采食和精神狀態,避免攜帶病毒,確認無病后可混群飼養。在商品仔豬購進過程中,應實施嚴格檢疫把關,完善隔離飼養制度,確保陽性個體能夠被及早發現并淘汰,以免引入陽性豬。隔離養殖期間一旦發現早期發病個體,需要專舍飼養,做到及時清除糞尿、受污染飼料等污染物,加強衛生清潔后進行2-3次代豬消毒。針對豬群,需要采用藥物防治措施,加強藥物保健預防技術運用。
日常飼養中,需要留心觀察豬群呼吸和咳嗽情況,一旦發現疑似病例需要立即隔離,并做好豬場消毒殺菌工作。在規模化養殖環境中,病原體容易傳播,導致豬只容易感染疾病。為實現疾病防控,需要選擇適合消毒劑,落實消毒工作。構建消毒管理機制,為生豬創造良好環境,能夠避免豬喘氣病的發生。日常應嚴禁與豬場無關人員、車輛、用具等進出,以免造成病原體擴散、傳染。為避免動物攜帶病原體進入,應做好抓“四害”工作,定期進行豬只內外寄生蟲防治,降低豬群感染發病率。在豬舍管理方面,還應保證環境干凈、衛生,且通風、采光良好,長期保持干燥,維系良好空氣質量和保潔度。寒冷天氣應加強保暖,避免高速冷風給豬只帶來強烈刺激,造成生豬呼吸黏膜發炎。可以適當增加養殖密度,但應確保豬群不發生打斗擁擠現象,以免引發應激反應。夏季應注意避暑,適當減小養殖密度,加強通風,減少空氣中有害氣體含量。在豬群飼喂方面,應保證飼料營養狀況良好,促使豬只免疫力得到提高。為加強營養控制,應遵循現代肉豬生產配方標準,結合豬的生長發育階段進行不同功用飼料配制,保證飼料中能量物質、粗蛋白、微量元素等重點營養物質配比均衡,實現增重與防病協調統一。
在生豬養殖期間,還要加強豬喘氣病的監測,根據臨床癥狀進行科學判斷,并通過隔離和及時、有效治療避免疾病大范圍傳播。為預防疾病的發生,還應實施免疫,堅持自繁自養,從源頭上避免疾病發生,并通過科學飼養實現疾病全面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