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
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研究
王 丹
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湖南 吉首,416000。
21世紀,旅游逐漸成為了一種時尚的消費方式,至全域旅游概念提出以后,“旅游+”方式成為了最新的旅游模式。這種新的旅游模式滿足了人們日益豐富的對旅游的新要求,也推動加速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聯動效應。以此為契機,本文以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為研究對象,通過了解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開展的現狀,分析發展困境及影響因子,并結合自身優勢及價值,提出湘西州傳統節慶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對策。為湘西地區及周邊民族地區創建節慶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模式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旅游;融合發展
近年來,旅游產業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產業,出門旅游成為一種時尚。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壯大,民族文化旅游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外出去探索或體驗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見證不同的風俗習慣、宗教傳統和文化遺產。而民族節慶體育作為各民族最為廣泛的娛樂、競技藝術,又是許多節慶活動開展中必不可少的經典存在,甚至許多聞名遐邇的民族節日都以體育為核心元素開展。湘西地區是土家族苗族以及漢族集聚的一個自治州,得天獨厚的傳統體育項目是湘西旅游產業中的一塊瑰寶。湘西地區屬于偏遠落后地區,經濟水平較低,產業結構單一,在此背景下傳承和發揚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積極推動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為湘西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元素和動力,從而帶動經濟的增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水平。此外為湘西州及周邊民族地區創建節慶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模式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節慶體育是指在節日文化活動的特定時空場域中,依據風俗習慣、生產勞動、生活方式的特點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物質體育文化,而形成的專門以體育文化活動為主題或作為不可或缺的參與活動項目而形成的社會文化活動內容,是各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更是傳承發展民族歷史知識文化的重要方式[1]。而旅游是人們為了尋求精神上的享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或暫時定居性旅行及旅行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享受生活的意識不斷提升,旅游成了人們對生活的調節劑,成了人們休閑節假日出行的不二選擇,由于對生活和旅游品質的不斷提高,傳統的走馬觀花式景點旅游模式不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全新的旅游模式急需被開發[2]。這就為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融入旅游中提供了契機,也為旅游的創新升級注入新鮮血液。
湘西地區是一個多民族集聚的地方,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使得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項目種類豐富且各具特色。如:舞獅、舞龍、苗鼓、八人秋、接龍舞、苗拳、跳香舞、蚩尤拳、錐牛、蘆笙舞、上刀梯、射弩、苗族鼓舞、猴兒鼓舞、調年舞、綹巾司刀舞、舉石鎖、扳手勁、龍舟賽、爬樁桿、飚桌子、打三棋、跳竹竿、登山、紙龍舟、玩龍燈、河中搶鴨、唱花燈、蕩秋千、爬竹竿、跳獅子、打泥炮、射茅草箭、獅子舞、竹竿舞、板鞋舞、喜儺歡、下火海、吃火炭、打花棍、玩龍燈、苗族武術、苗族絕技、苗族氣功、燒龍、板凳龍、打毛鍵、耍滾龍、搶獅、迎獅等等。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項目是各民族長期生活生產的智慧體現,在豐富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豐富了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1)自然性:是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與旅游的第一共性特點;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生產中被創造出來的,許多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項目都是人們為了祈求大自然保佑家人平安順遂,農作物大豐收或是因為風調雨順感恩于大自然,由此可見,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與大自然息息相關,有著自然的屬性。傳統的旅游方式基本上都是對自然風光的觀賞,看雪、賞花、品菊,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感受生活。即使是現代的旅游方式也有著自然的屬性。在經濟快速增長的21世紀,人們的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旅游,希望在旅途中放慢生活節奏,尋找內心的寧靜,返璞歸真;(2)挑戰性:許多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項目十分具有挑戰性,危險系數高,比如令人驚心動魄的上刀山,表演者赤腳踩在鋼刀邦成的梯子上,踏著刀刃,攀援而上,并且在攀爬的過程中做許多的難度動作,觀看者屏氣凝神,場面令人提心吊膽,十分具有挑戰性。而旅游也同樣具有挑戰性,比如目前較為流行的的戶外旅游,戶外旅游主要是依托大自然環境,如高山、峭壁、急流等自然地理環境進行攀爬、速降、漂流等極具挑戰的運動,感受大自然,追求身心的刺激。
2.2.1 健身娛樂價值 民族傳統體育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作用。民族傳統節慶體育從人民的生產生活中而來,是人民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節慶活動或豐收或重大活動時通過參加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宣泄生活帶來的壓力,從勞作帶來的疲憊中解脫出來,達到健身娛樂的作用。旅游作為時代的產物也具有健身娛樂性,無論是傳統的走馬觀花式的旅游或是新時代的全域旅游都是人們為了享受生活,感受生活,調節生活而選擇的一種健身娛樂方式。豐富的旅游產品,體驗式的旅游模式讓人們收獲健康的同時又愉悅了心情,達到了健身娛樂的作用。
2.2.2 教育價值 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是人們智慧的體現和結晶。關于民族傳統節慶體育的由來有以下四點:(1)是起源于祭祀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民族英雄是人們心中的神,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正是因為民族英雄與惡魔的抗戰才換來人們的幸福生活,為了表達對民族英雄的懷戀和追思,在特定節日里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表演眾多娛神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項目,如斗牛、跑馬、舞獅、龍舟等;(2)是起源于生產勞動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許多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都是人們生產生活的直接寫照,如土家族的擺手舞中的灑小米、種包谷、穿針引線等;(3)是生活娛樂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根據本民族的生活習俗、民俗風情及民族信仰演變而來,如苗族敬龍為神,認為龍是吉祥之物,能夠帶來幸福和平安,因此,苗族喜歡跳接龍舞,以此祈求平安順遂;(4)人們通過參加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項目不斷建立起自己的道德素質和審美素質,這就是民族傳統體育的教育所在。如傳統武術講求的是尊師重道、鋤強扶弱等武德教育[3]。同樣的,旅游對我們的教育意義非凡,旅途中教育我們保護環境,旅客間相互幫助,懂得享受生活,感受大自然,尊重大自然。
2.2.3 經濟價值 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大型的民族傳統節慶都會吸引大量的周邊乃至全國各地的游客來此觀賞游玩,帶動了吃住行各方面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本地方經濟的增長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搭臺,經濟唱戲”將成為少數民族地區拉動經濟增長的一種重要手段。湘西地區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結構單一,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產業增長率波動幅度大,第三產業增長速度慢緩[4],但由于湘西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俗風情,旅游業在湘西地區發展較好,在國家經濟的支持以及湘西地區人民的努力下,湘西地區成為了十佳魅力城市,成為了人民旅游的佳地,為地方經濟的增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產業間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在優勢互補的情況下,尋求產業共贏,追求產業最大的經濟利益。產業融合無論對經濟發達地區產業的轉型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產業的升級都有著非凡的意義[5]。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是調節經濟結構的潤滑劑,是消費者消費需求升級的必然產物,近年來,越來越多關于相關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的國家政策陸續出臺。2012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計劃綱要》,《綱要》指出,要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樹立了新的旅游消費熱點,施展旅游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該《綱要》為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文化游成為了新的旅游方式。2016年12月,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該《規劃》是對“十三五”時期國家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加強民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兑巹潯访鞔_指出,加快民族特色產業發展,發揮少數民族特色村鎮自然風光優美、民族風情濃郁、建筑風格獨特的優勢,在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的同時保護特色民居、傳承民族文化、提高群眾就業率、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民族特色旅游融合發展;此外傳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生產藝術、節慶活動和婚喪習俗,傳承民族記憶是重中之重。
不同產業進行融合發展,無非就是為了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相互間協同發展,達到共贏,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是民族文化產業重要的一部分,而民族文化產業是新世紀旅游業的重要旅游產品資源。全新的旅游模式已經取代了傳統的走馬觀花式的旅游方式,人們追求的是體驗導向式的旅游模式,而民族文化產業亦是以體驗導向為主要形式的產業,二者不謀二和,為二者的融合奠定了基礎。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旅游產品也有了新的要求,旅游產業急需轉型升級,旅游產品急需更新換代。民族傳統節慶體育的融入豐富了旅游產品的內容,提升了旅游的品質,使得旅游的內涵和形式得到了升華。極具特色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項目通過旅游業專業的營銷手段進行宣傳包裝勢必會吸引大批游客的前往。游客們參與到民族傳統節慶體育當中,穿戴著不同民族的民族服飾,享受民族傳統節慶體育的魅力,感受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差異,在滿足游客們精神需要的同時,提升了旅游的品質,更為重要的是傳承和發揚了優秀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文化。湘西是一個少數民族集聚的地方,民族文化氣息濃厚,民族傳統節慶體育項目眾多,如茅古斯、土家擺手舞、斗牛、苗拳等。利用旅游業平臺產業搭建平,帶動民族傳統節慶體育的發展。利用現有的旅游品牌優勢,如張家界、惹巴拉、八面山等招商引資,打造屬于湘西地區特有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文化旅游線路,開發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旅游產品,構建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文化旅游村寨。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文化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旅游業是新世紀發展極好極快的產業,二者協調發展,互利共贏,實現優勢互補,擦出新時代的火花。
資源共享是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間相互融合發展,就是為了能夠共享彼此資源,實現自身產業的創新升級。湘西地區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民族傳統節慶體育作為旅游熱點或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為游客提供觀光和體驗等服務,豐富湘西地區旅游產品內容,提升旅游品質。而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的發展需要旅游業為其進行銷售宣傳,進行大型的民族傳統節慶體育活動需要借助旅游機構的策劃、組織、宣傳及營銷,使活動達到最佳效果,讓民族傳統節慶體育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不僅促進了兩個產業的發展,也使得我國的民族文化、民族節日以及湘西地區的民族文化、湘西地區的旅游品牌、企業品牌得到了傳播宣傳,延長了生命力,提高了影響力。
湘西地區地處經濟欠發達到地區,近年來國家雖然不斷為湘西地區給與經濟上的支持,但是想要真正的脫離貧困,外部輸血是不夠的,必須自身具備造血功能。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資源豐富,通過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定能發揮自身最大的效能。本文簡單的分析了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與旅游的共性特點、共性價值以及二者融合的現實基礎,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到湘西地區民族傳統節慶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能夠創造一系列良性的連鎖反應。傳統民族節慶體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創新升級民族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在資源、功能、價值、政策支持、市場、業務、空間分布等方面高度契合的基礎之上,融合成了兩大產業融合的必然選擇。
[1] 楊元英.族際社會中的節慶體育與族群交往的研究—以廣西融水多民族聚居區節慶體育活動調查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3.
[2] 王 丹.全域旅游視角下湘西州“旅游+體育”融合發展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8,37(04):102~104.
[3] 儲國強,張小林.湘西地區民族傳統體育與戶外運動互動發展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6,37(04):55~58.
[4] 李驥龍.湘西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現狀分析[J].市場論壇,2015(02):44~46.
[5] 蘇小琴.川西藏羌彝走廊民族節慶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個案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7.
[6] 彭長錦.湘西自治州體育旅游開發對策初探[J].民族論壇,2008(02):50~51.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Festival Sports and Tourism
WANG Da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a fashionable consumption mode. After the concept of global tourism is put forward, “tourism +” mode has become the latest tourism mode. This new tourism mode meets people's increasingly rich new requirements for tourism, and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which has produced a series of linkage effects.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is paper traditional ethnic festivals in xiangxi area sports with tourism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festival sports in xiangxi, analyzed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impact factor, and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valu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of sport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 of festival sports and tourism in western hunan and neighboring ethnic areas
Western hunan; National traditional festival sports; Travel; Development of fusion
1007―6891(2019)02―0103―03
10.13932/j.cnki.sctykx.2019.02.25
G80-051
A
2019-01-05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