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歡,韋運和,張瑞芹
(鹽城市大豐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 鹽城 224100)
鹽城市大豐區地處黃海之濱,近幾年東部地區近20萬畝旱作田改種水稻。當前,機插秧是最具前景的水稻栽培方式,但由于在沿海地區土壤偏堿性、沙性,不適宜作為育秧的營養土,取土難日益成為機插秧育秧的一大難題。針對取土難的問題,大豐區從2016年開始進行秸稈生物質育秧盤毯苗育秧試驗。2018年,全區范圍內已使用秸稈生物質育秧盤18萬張,應用水稻面積333.33余hm2。利用秸稈生物質育秧盤育秧,我們根據秸稈生物質育秧盤育秧秧苗的表現特點,總結了育秧過程中的優勢和存在問題。目前使用的秸稈生物質育秧盤規格為28cm×56cm,厚度1.2cm,單個秧盤重215g左右。加工秧盤的秸稈在4次發酵的基礎上,加工前經過180℃以上的高溫烘干處理45min,然后在添加微量元素后再加工成型。
秧池田在冬季翻耕曬垡的基礎上,搶春閑提早平整,開溝制板,要求溝寬2m(含溝),板間溝深20~25cm,秧池周邊溝深25cm以上,農渠邊隔20cm開挖防滲溝,溝深20cm以上,確保秧池溝系暢通。
在曬種、選種的基礎上,根據氣溫高低,用藥劑浸種48~72h。浸種要勤翻種子,確保吸水一致、上下水溫一致,爭取露白一致。秸稈生物質育秧盤育秧不需要進行催芽。
擺盤前,對秧池畦面進行找平處理,鋪一層有孔地膜,再擺放秸稈生物質育秧盤,兩邊用細繩拉直,保證秧盤擺放整齊一致。秧盤擺放后,澆水潤透,然后播種。
每盤播種量在125~130g種子左右,為確保均勻度,使用軌道播種機分兩次播種。播種結束然后覆土,如果面土很快濕潤,可以不再洇水,如果面土不濕潤,需要進水洇盤,為保溫保濕防蟲,盤上覆蓋無紡布。為提高工效,使用專用軌道種播種機和覆土機進行精量播種,一播一覆土。
1.5.1 水管。播種齊苗后,要勤揭無紡布觀察缺水情況,如果面土發白、發硬,則灌跑馬水一次,保水時間不超過2h,秸稈生物質育秧盤吸水性能較好,但保水性能略差于土盤,正常天氣1~2d灌一次跑馬水,高溫天氣則每天灌一次跑馬水。
1.5.2 煉苗。在播種后12~15d(1.5~2葉)后,揭掉無紡布,防止秧苗徒長,大小苗分化嚴重,揭膜過早,容易造成出苗不整齊。
1.5.3 施肥。2葉1心時,揭膜施用10kg尿素、7.5kg二銨。由于秸稈腐解過程中要吸收氮素,補肥量要明顯高于營養土或基質育秧。
1.5.4 病蟲防治。揭無紡布當天,防治病蟲一次,后期根據病蟲害情況,加強防治,移栽前施好送嫁藥。
秸稈生物質育秧盤一次性使用,在栽插水稻時秸稈生物質育秧盤已高度腐熟,連同秧苗一同插入土壤。避免了一般秧盤使用后的收集、清洗、運輸、倉儲和消毒滅菌等系列工作,省工節本。
秸稈生物質育秧盤吸水性強,透氣性好。與純土和基質育秧相比,其透氣性好,能促進秧苗發根,保肥性強,管理上有彈性,利于培育秧苗。
秸稈生物質育秧盤育秧本身有利于根系的發生,且秧盤本身已具備了一定的結構性,即使適當稀播也不會出現散盤現象。適當稀播利于培育壯秧,秧苗素質有明顯提高。而利用純土和基質育秧,遇到不利條件,秧苗盤根不足,后期機插過程中會因盤根不良出現散盤和缺棵斷壟。
秸稈生物質育秧盤成本為1.5元/張,水稻田用量約33張/667m2,秧盤成本為49.5元,利用軟盤育秧,每張成本約為0.2元/張,水稻田秧盤成本為6.6元/667m2。秸稈生物質育秧盤成本較塑料軟盤高出41.9元/667m2,但利用塑料軟盤育秧需增加營養土取土與運輸成本,起秧時需用脫盤、清洗、運輸和貯藏成本,額外增加用工成本約45元/667m2。所以利用秸稈生物質育秧盤育秧成本略有下降,更重要的是減輕了三夏大忙季節用工難的壓力。
利用秸稈生物質育秧盤育秧,利于秧苗素質的提高,栽后緩苗時間短,活棵發棵快。通過這二年的調查,利用秸稈生物質育秧盤育秧最終每667m2產量較一般軟盤育秧平均增產5.8%。
利用秸稈生物質育秧盤育秧,秸稈生物質育秧盤在水稻栽插后完全腐熟降解為有機質,不但沒有任何污染,而且能利于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同時,由于秸稈生物質育秧盤在生產中經過發酵和高溫處理,基本不存在育秧盤活體攜帶病菌和雜籽的問題,生態安全性得到保證。通過秸稈生物質育秧盤的應用,能大量消化秸稈,改良生態,變廢為寶,減少了環境污染的風險。
(1)由于秸稈生物質育秧盤較為輕便,在鋪盤時易遇大風易被吹散,所以在鋪盤后要及時灑水固盤。
(2)與營養土和基質不同,秸稈生物質育秧盤沒有肥力基礎,肥力要靠后期補充,所以秧苗出苗后要及時追施速效肥料。特別是育秧后期,由于秸稈生物質育秧盤的發酵爭氮,在后期要注意增加氮肥的補充量。
(3)鋪盤時,盤與盤之間要留2~3mm的間隙,盤吸水后略有膨脹,育秧后期根系發達,容易造成串根粘連。
(4)由于秸稈生物質育秧盤保水性能相對較差,所以要定時查看苗床水分狀況,及時補水,防止缺水燒苗。
秸稈生物質育秧盤在育秧中能夠有效解決育秧取土難的問題,育秧環節相比傳統塑料軟盤育秧更加輕簡,并且將土與育秧盤合二為一,用秸稈生物質代替,又減少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秸稈生物質育秧盤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問題,相信通過不斷改進與完善,在試驗中總結相應的經驗,這一技術在實際生產中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