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欽
(廣西欽州市欽南區犀牛腳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欽州 535035)
甘蔗作為一種含糖量較高的經濟作物,在我國制糖產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各種新型種植機械的應用以及完善,甘蔗種植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然而,當前我國甘蔗種植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探尋有效的改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在甘蔗密集種植區域內逐漸出現了一些其他具備較高市場效益的作物,使得甘蔗的栽種面積受到了擠壓,其種植形式并不樂觀。另外,隨著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甘蔗經濟效益明顯降低,農民的種植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要想擴大甘蔗的種植面積,提高甘蔗的產量,相關企業就應當對國家提出的“橋頭堡”以及“走出去”戰略進行積極相應,在境外選擇適宜的地區種植甘蔗。
當前,絕大多數甘蔗種植地位于旱坡區域,因而甘蔗自身生長環境并不理想,一些種植區域內甚至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僅僅依靠自然降雨,導致甘蔗并不具備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另外,大面積干旱現象的出現,也導致甘蔗的產量進一步降低,使得甘蔗產業的穩定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針對上述情況,相關政府主管部門應當加大對甘蔗種植的科研以及技術方面的資金投入,不斷完善其配套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幫助甘蔗種植區改善交通條件,不斷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地區仍然采用的是人工擺種的方式來進行甘蔗種植,其機械化程度較低,隨著農村勞動力資源的不斷減少,勞動成本明顯增加;其次,一些種植區域位置偏僻并且環境復雜,無法很好的使用機械設備,使得甘蔗產業的穩定發展受到了影響;此外,當前我國較為常見的甘蔗種植設備在喂入作業時常常需要3個人輔助,一旦出現喂入停頓的情況,極有可能因漏播而使種植質量受到影響[1];另外,當前絕大多數的甘蔗種植設備以及施肥設備采用的是液壓馬達驅動技術,無法隨著拖拉機行走來調節馬達轉速,播種量以及株距受拖拉機行走作業速度影響較大。
基于上述問題,我們應當不斷學習國外成功的經驗,對其各種甘蔗種植機械進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我國甘蔗種植機械;對甘蔗種植機械加大科研資金投入,進而研發出更為先進的甘蔗種植機械;此外,還需對先進的甘蔗種植機械進行大力推廣,使其得到更好的應用,進而提高甘蔗種植的質量以及效率。
由于甘蔗生長周期較長,同時其對水分具備較大的需求量,因而應將其種植于深厚并且肥沃的土地當中。在前茬作物收獲以后及時對田間進行深度犁翻,通過陽光暴曬使土壤熟化。在種植溝開挖過程中,將其夠深控制在35~40cm,溝底寬度控制在25~35cm,行距一般控制在100~110cm。
2.2.1 選苗
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盡量選擇高糖、高產并且早熟的良種。
2.2.2 種莖選擇及消毒
應當盡量選擇種莖飽滿同時不存在病蟲害威脅的種莖,只有這樣才能減少病蟲害的威脅,使甘蔗得以健康生長。在種莖選擇工作結束以后,需要對種莖進行消毒。一方面,通過物理方式消毒,也就是用刀去除幼苗的死芽以及壞芽,另一方面通過化學方式消毒,即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兌水以后將種莖浸泡其中約5~10min。
2.2.3 施肥
在土壤中施入肥料,可以使甘蔗獲得更多的營養成分,進而提高其產量以及質量。在實際的施肥過程中,一般采用有機復合肥以及農家肥作為底肥同時加入適量的殺蟲劑,以防病蟲害對甘蔗造成威脅[2]。在施肥工作結束以后,還需進行蓋土,7d以后噴灑除草劑,從而防止雜草對甘蔗營養成分的搶奪。另外,除了底肥以外,還需為甘蔗追施分蘗肥,通常施入12.5kg/667m2尿素。
2.2.4 合理密植
對于旱地甘蔗,通常起行距為1~1.2m。在新甘蔗種植以后,必須及時進行大規模除草,接著對土壤進行封閉處理。在地膜覆蓋過程中,應當保證地膜緊貼種植溝兩側,從而避免發生漏氣現象,保證地膜下適宜的溫度以及濕度。
在甘蔗伸長期初期,需要對其進行培土施肥,培土深度一般為20~30cm,同時還需重新施入尿素以及復合肥,使甘蔗具備更高的成莖率。在伸長中期,還需培土施肥,此次主要施入供莖肥,培土深度要大于30cm,除了尿素以及復合肥外還需施入普鈣以及農家肥,保證甘蔗根系以及葉片更大,進而長出大莖。在伸長后期,還需施入壯尾肥,從而幫助甘蔗積累糖分,實現甘蔗的豐產。
病蟲害會對甘蔗的產量造成重要的影響,因而必須對其加強重視。在甘蔗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當盡量選擇廣譜、高效、低毒并且環保的農藥。例如,可以采用濃度為5%的丁硫克百威·殺蟲單顆粒劑、5%的毒殺顆粒或者5%的辛顆粒來防治甘蔗螟蟲。另外,在甘蔗成熟以后,還需加強對鼠災防治工作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