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飛
(張家口市萬全林場,河北 張家口 076250)
目前,全球已經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面對大范圍的破壞情況,開始了彌補工作。在環境保護中,要注意生態公益造林,加大森林面積,使之能更好地調節氣候。同時,介于不同地區的差異性,要對森林實施相對應的撫育技術,給其創造出適應生長的條件,促進其健康成長。下面,以河北省張家口市為例,小議一下生態公益造森及撫育技術問題。
想要進行造林的前提,就是做到林地的清理。以此來保證幼苗的生長環境優越,而且養分充足,提升成活率,使之健康成長。在規定的造林范圍內,要結合實際地形設計方案,比如使用免耕除草、局部清理等方法。局部清理的工作內容主要是使地形平整,無異物,使幼苗能在這里安全生長,徹底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免耕在于化學除草,使之分解消失,保證土壤中有營養能全部供給幼苗。介于此兩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所以可以在清理的時候進行適當的組合。整地的時候,常用的是穴墾與帶墾技術,根據實際地形進行選擇。穴墾時,可以清除一些病蟲害,提升土壤的營養能力,帶墾時,注意水平帶之間的距離。無論哪種清理與整地,都要注意石塊與雜草,保證幼苗的健康成長。2018年張家口為造林投入了159億元,對淺山丘陵、深山區等林地進行了清理,開展了大型的生態建設,并合理地利用了造林技術,在一年內完成了任務。可見,造林技術一定要做到位,而且要與撫育技術相結合,加快生態建設。
在造林的時候,因為面積的問題,一定要合理設計其密度。先要了解實際情況,然后計算造林密度,不要太密影響幼苗生長,也不要過于稀疏,做到不浪費每一寸土地。河北省張家口地區,在2018年的造林中,完成了40萬hm2,很好地利用了土地資源,建立了一系列的生態系統。
生態造林的時候,需要多樣化的樹種,也就是目前常用的混交林模式。多樣化可以提升抗病性,而且保證了生態平衡,使造林整體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同時,各種各樣的樹林,還能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應,增加了美感。需要注意的是,要結合地形的實際情況,以最適應本土的樹種為主要選擇,然后現進行多種配比,提升成活率。
種植樹苗的時候,最好選擇45cm以上的,健康無蟲害、無疾病的,這樣比較容易成活。盡量在每年的三月至四月前后進行種植,給樹苗提供最好的季節,使之更好地成長。同時,在種植前,要使用基肥,使土壤擁有育苗的能力,結合有機肥,保證各種元素等的充足。
新種植的幼苗,都是比較嬌嫩,需要呵護的,因此一定要做到定期的撫育,提升其成活率與質量。在第一年的時候,要兩次左右的撫育,第二、三年可以減少次數,大約一次即可。做好除草,松土,防蟲害與疾病等工作,每年給其施肥兩次,使之茁壯成長。還可以在三年左右的時候,根據樹木成長的情況,選用一些復合肥,保證營養充足,提升生存率。2018年,張家口地區已經完成了全部的造林工作,并且大力加強了幼苗的保障,逐年支付資金保證撫育的實施。同時,造林中使用了一些生活困難的勞動者,對其進行了脫貧幫助,使社會穩定發展。
為了保證幼苗的養分充足,沒有過多的雜草與之爭搶,可以使用一些化學辦法。在操作的時候,先要保證幼苗的安全,噴灑時注意風向與閃避,盡量選在夏季。定期檢查除草的情況,保證全部清除,同時對于受損的幼苗進行修剪或拔除。若仍有未清除的雜草,可以重復操作,提升土壤的營養能力。還可以將人工與化學除草同時使用,真正控制好雜草的情況,使土壤存有更多的元素等物質。根據地形與氣候情況,在林木生長旺盛之前,進行綜合撫育,裝飾雜草清除或者使之便為肥料。
中林時期,撫育的技術就開始有了變化。其主要內容也變為預防病蟲害,火災還有衛生方面等等,使中林的生長環境明顯改進。中林管理運用的有衛生伐、透光伐等,這兩種方式是比較常用的。砍伐林內灌木、雜草、患病樹木等無用植物,就是衛生伐。當林木密度過大或者有遮擋光線的情況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一定順序的去除,改善成長環境。繼而再進行中林的撫育技術,合理設計管理方案,對于遮擋與雜草同時存在的情況,可以選用二者結合的辦法進行操作。
在生態公益建設中,將造林與撫育技術結合在一起,才能保證林木的健康成長,更好地調節氣候。造林時的清理與栽種技術,為幼苗的生長提供了基礎保證,創建了優越的生長環境。撫育技術,使林木成活率高效,而且通過不同的技術保證了其生長質量。生態公益造林,不僅可以改變人類的環境,還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保證了經濟的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