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華,李金華,李小霞
(江西省廬山市農業農村局,江西 廬山 332800)
豬重要傳染病不僅影響到廣大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還會影響到我國整體畜牧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當格外的重視疾病的診斷以及防治工作。豬重要傳染性疾病主要包括豬高熱病,繁殖性障礙、腹瀉等各類疾病。豬傳染病發病的表現形式與臨床癥狀等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所以,養殖戶應當重視防治技術的有效應用。
養殖戶與獸醫在診治生豬疾病的過程中,將病因主要集中于病原學方面,這樣便極易忽略養殖場內部的飼養管理與環境等相關因素的影響。豬出現呼吸道的傳染性疾病主要是由原發病原體,包括豬肺炎支原體、豬瘟病毒、豬繁殖以及豬偽狂犬病病毒等病毒引起的。同時,豬的呼吸道疾病還是由繼發性病原體,包括豬多殺性巴氏桿菌以及豬副豬嗜血桿菌等引起的,由于上述各類細菌在健康豬體內的上呼吸道以及腸道帶菌當中較為常見,如果豬的抵抗力下降,那么便有可能產生內源性的繼發感染,病情加重便會發生呼吸道疾病。
在規模化的豬養殖場中豬流行性腹瀉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會導致哺乳仔豬出現大量的死亡。仔豬日齡越小發病就會越嚴重,同時病死率就會越高。育肥豬出現腹瀉癥狀,病癥會比較輕微且病死率比較,能夠自愈。而母豬染病后會出現少量死亡,伴有停止進食且乳水較少。部分養殖場內部哺乳期仔豬會因為腹瀉導致死亡。豬流行性腹瀉在一年當中都是發病期,在冬季與早春屬于高發期。
各個階段的生豬都能夠感染豬偽狂犬病,中型與大型豬的發病率是最高的。豬偽狂犬病的主要成因是因為養殖場內部偽狂犬病疫苗的注射免疫機制不夠完善。由于養殖場內部的疫苗接種制度不夠完善,導致肉豬的偽狂犬病的免疫抗體普遍較低,極易爆發豬偽狂犬病。部分養殖場內部母豬感染偽狂犬病病毒主要是因為引種的不科學。為了確保豬群能夠正常生產,便需要不斷的引進母豬以及公豬,如果母豬自身攜帶著偽狂犬病的病毒,那么就會在規模化養殖場中傳播。在養殖場內部環境因素發生變化的時候,就會爆發偽狂犬病。
考慮到生豬養殖場中的特殊情況,在疾病多發且情況復雜的情況下,豬重要傳染病的有效預防以及控制的關鍵在于疾病的正確診斷,傳統的疾病診斷主要是根據養殖場內部情況、疾病癥狀的觀察以及病豬的剖檢等措施,這樣得到的診斷結果準確性較低,獸醫以及養殖戶只靠著日常經驗是無法得到正確的診斷的,因此,獸醫與養殖戶應當根據疫病的流行特征與規律,詳細的觀察疾病的癥狀,通過病理檢驗與實驗室內部的檢查所得的最終結果進行綜合的判斷。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實驗室內部病原的檢測等,為疾病的正確診斷提供數據支持。
養殖場內部應當時刻保證溫度、濕度等條件處于合理范圍當中。豬舍內部溫度對生豬的日常活動、飲水以及進食情況,或者是身體健康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溫度不宜過高或者是過低。在夏季高溫天氣的時候應當重視防暑降溫工作,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時候應當做好豬舍的保暖工作,保證豬舍內部溫度保持恒定。豬舍內部的濕度應當按照實際情況實時的進行調整。與此同時,養殖場還應當做好通風換氣工作。定期清理生豬的排泄物,定期進行豬舍內外環境的消毒以及清理工作,重視豬舍內部的通風換氣,確保豬舍內部的空氣條件始終處于良好狀態。另外,養殖場內部應當確保養殖密度的合理性。養殖的密度直接的影響著生豬的正產生長發育以及身體健康,為了能夠保證豬舍內部環境衛生的清潔以及空氣的良好,應當按照生豬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及時的進行飼養密度的調整。
各個養殖場以及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完善的免疫機制,明確初免時間。實時的進行母源抗體的檢測進而明確初免時間。選擇有針對性的疫苗。在明確了初免時間之后,便應當選擇正規廠家訂購有針對性的疫苗,防止免疫出現失敗。同時,還應當重視免疫的具體時間。按照生豬的實際情況、疫病的高發階段、抗原敏感性等,充分地考慮到監測的結果,在適當的時間完成免疫工作。在免疫接種的過程當中,應當盡可能的防止應激反應的船,為了能夠緩解以及減少應激反應,應當在生豬的飲水當中添加適量的電解多維與VC等各種抗應激劑。
綜上所述,豬重要傳染疾病不僅關系到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時還影響到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養殖戶與相關部門應當重視免疫機制的完善,正確診斷豬疾病癥狀,重視以及做好養殖管理工作,促進疾病防治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