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真
(滎陽市畜牧局,河南 鄭州 450100)
萎縮性鼻炎是養豬場的一種流行性疾病之一,主要的病原體是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或巴氏桿菌。現代養豬場規模越來越大,集約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一旦疾病爆發就會造成比較迅速的傳染,影響養豬場的經濟收益,也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
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多見2-5月齡的豬,在發病初期,仔豬會出現明顯的感染現象,打噴嚏時斷時續,在發病的后期會存在連續性的打噴嚏現象,嚴重時可存在呼吸困難的狀況。患病仔豬運動能力下降、運動意愿下降,采食時打噴嚏和呼吸障礙更加明顯, 80%以上的患病仔豬會出現停止進食或停止吮乳的現象,出現不同程度的躁動不安、無方向的奔跑或在食槽草窩甚至糞便當中摩擦自己的鼻子。如果在這個時候對仔豬進行檢查,可發現仔豬的鼻粘膜存在出血、潮紅、流出透明漿液,嚴重時可伴隨粘性或膿性血液混雜的現象。患病仔豬的下眼瞼呈半月形潮濕狀況,存在明顯黑斑。如發病3~4周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皮膚會存在明顯增厚情況,上顎發育遲緩,下顎牙齒不能咬合,豬的頭部輪廓出現明顯變形[1]。
仔細觀察仔豬的生長情況,尤其是在早期進行及時的發現,觀察仔豬是否存在連續打噴嚏的現象、不規律的運動和采食情況,如豬仔進食不積極可進行面部的排查,對仔豬存在的鼻腔流出鼻液情況進行定向分析,觀察仔豬的上下顎發育情況。如懷疑仔豬發現傳染性萎縮性鼻炎,在第一、二對前臼齒的連線處,用手鋸鋸成段面,觀察仔豬下鼻甲骨與中隔的變形情況。如仍不能判斷,可將仔豬的鼻粘液、額竇水腫的黏性分泌物進行采集,送到衛生防疫站當中進行針對性檢測。
(1)采用鼻腔注入復方碘溶液的方式進行疾病的阻斷,濃度為碘化鉀5%+含碘5.5%,每日滴注一次。或采用高錳酸鉀硼酸溶液混合注射方式對疾病進行阻止,濃度為硼酸溶液2%+高錳酸鉀0.1%。如病豬治療一周之后仍沒有顯著的改善,鼻塞情況嚴重,可滴入麻黃素和慶大霉素混合液,濃度為麻黃素2ml+慶大霉素10~20萬單位,每天滴注3~5次。
(2)使用磺胺二甲嘧啶進行飲食治療,濃度為飲用水當中注入100~450mg/kg。如病豬在治療3d之后沒有顯著改善,還可在水當中注入卡那霉素2~4萬單位,要按照病豬的體重進行用計的調整,還可采用碘氨嘧啶或復方磺胺甲氧嘧啶的綜合治療方式,連續治療2~3d。
(3)每次給每頭病豬鼻腔內滴入土霉素注射液,濃度為100mg,連續治療7d,這種治療方式只在病豬鼻塞嚴重時可采用,適用于2~5月齡的豬。
(1)生豬的養殖要注意環境的控制,盡可能保障衛生條件,從而避免疾病的發生,要進行圈舍的衛生打掃,采用3%的熱火堿水或5%濃度的漂白粉定期給豬圈的墻壁、地面時槽以及其他的用具進行消毒。
(2)有條件的生豬養殖場要盡可能進行自體繁育,避免從外部單位進行豬仔的引進,如果需要在外購買豬仔要進行全面的健康檢疫,觀察豬仔的運動情況、采食情況以及體重變化情況,是否下甲骨與鼻中隔已經發生變形。引進病豬就會對養豬場的正常養殖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只有加強疾病檢疫,及時淘汰病豬,做好病豬的篩查工作,才能夠提高疾病防治的有效性。
(3)在仔豬養殖過程當中,要從2日齡開始每周注射一次土霉素,要按照仔豬的體重變化情況,每增加1000g體重,增加20mg土霉素,連續注入3次,從而提高仔豬的抗病能力,避免受到支氣管敗血波士菌或巴氏桿菌的威脅。對于養豬場的懷孕母豬也要進行疾病的防治,在生產之前一個月以上就要連續注入相關的疫苗,對公豬也要進行每年兩次的疫苗注射,尤其是在配種期間要嚴格管理好母豬和公豬之間的健康情況。
(4)在母豬生產之后要保障其奶水充足,并且在喂養的奶水當中注入一定的硫酸亞鐵溶液或硫酸銅溶液,增強母豬的抗病能力,每頭母豬要按照2.5ml的比率進行溶液的注射,避免母豬存在貧血情況,造成抵抗力下降,患有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有條件的養豬場還可以采用中藥復方治療方法,在母豬生產前5~7d和產后,對于母豬進行集中的喂養和管理,例如采用復方調解方式:當歸30g+川穹20g+銀花10g+連翹25g煎服,可以顯著增強豬的抗病能力,避免受到環境的感染,出現患病情況。
(5)對于已經患有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豬仔或母豬,要及時進行隔離的治療,并且上報到衛生防疫站當中。對于當地的養殖環境進行整體的消毒,也要控制進入養豬場的人員,避免交叉感染,造成大面積的疾病傳播和擴散。
綜上所述,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會對生豬養殖造成比較嚴重的危害,只有進行針對性的環境建設,對疾病進行有效判斷,才能夠提高防御的效果。從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防治,有利于我們從問題的角度看待目前養豬場環境控制的不足。因為我們要加強環境建設,做好疫苗注射和疾病控制工作,提高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