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青之
馬青山的書法藝術出于手而實根于心。率意而為之,有感而為之,有情而泄之。天真淳樸為里,閑適散淡為表,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對美的追求寄寓在“字”的這一特殊對象之中。馬青山以年輕詩人呈現于文壇,現又是某著名文學期刊的主編。他以文學與書藝有機融合,處處體現著通過書法表達文化的含義,但這是業余學輔。書法是綜合藝術,其核心要素便是文學。在書法史熠熠閃光的書法作品均有文學的支撐。馬青山在追求書法藝術的實踐中,臨摹古代名家碑帖總是注重研究古典文化,從中博采眾長,取精用宏。尋覓屬于自己的藝術參照和藝術美學,將古典書法的精髓注入到自己的創作思路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作品內在技術含量和藝術品質。馬青山身處文藝機關,做人謙和低調,做事認真嚴謹,從不張揚。但面對書法創作,他的筆鋒中閃爍著無窮無盡的藝術才思,以敏銳的審美眼光積極探索,形成了取法正道、氣息高古、自成氣象的個人風格。
馬青山書法作品無論橫豎與尺幅大小,都通過圓潤的線條、柔靜的運筆、淡雅的分布,營造出輕盈而富有光澤的字面美感;雅氣、靜氣、詩韻、意蘊,生命、生機、動感、動勢。其作品的深度和卓爾不群的美學理念的創作有書卷氣。
學養深厚的馬青山從來不回避書法技法特征,他認為掌握合乎法度的書法技法恰恰是追求美和完美的藝術通道。因此,他很講究書藝的技法和章法。他的作品中所寫的內容與章法有著互動和諧的內在聯系,將詞意與筆意凝集在一種自然意境中,字里行間才情躍然紙上,呈現出他修養有素的作品,筆墨、線條、字形、字勢、結構都在自己的掌控和通融中,在他豐富多彩的行書作品中展現了精神的高貴和氣質的崢嶸。
長期以來,“書法”與“寫字”的邊界模糊,有很多“偽書法”混淆在書法藝術中招搖過市,一些欠欣賞書法藝術的人以為只要字寫得好看,只要能拿起毛筆寫字,就是書法,就成為書法家。不需要太高的技術門檻,極大地降低了書法的技術和文化含量,嚴重破壞了書法之為書法的審美價值。在當下書法藝術蓬勃發展之時,我們需要反思如何讓書法藝術更純粹,還書法界一方凈土。
馬青山的書法重線、重形之中趨于筆意的超拔,我在他眾多的創作中看到不落俗套,感悟與個性融合形成了寬展、流暢、靈動的特征書風。并注重從古典書法的精神維度上提煉自己的行書意象,在優雅、清新、自然、樸素的行書創作中鑲嵌美與愛的蹤跡,堅守心靈之美、精神之貴。他的創作中起筆、落筆、連筆、橫筆、捺筆、勾筆都有自己的心得用意。
文化是書法的基本品格,文化是書法的意義和價值。馬青山的藝術才情與他的人生修養和寬廣的文化知識相連,保證了他創作的哲理意味,每件作品都顯示出他的性情與書寫技巧的風格,具有獨特的審美趣味,給人以一種力的鼓舞和美的享受,顯示出作者的才華和靈氣。他在創作中力避怪誕和輕浮,讓自己的藝術情感和諧地體現在自己的創作中。他的作品情到筆到,筆觸恣肆,沒有甜軟無力之嫌。他注重風骨和情感移入,貫注了他主觀的精神內涵。常常在自我否定中求發展,嚴格審視自己的書藝軌跡,錘煉字外功夫??v向追蹤古賢,橫向耐住寂寞苦苦臨池不輟,力求從創新中梳理出一條適合自身性情和藝術理念的創作之路。馬青山始終在尋覓將書法的思想性、審美性、藝術性和情感性聯動在一起的筆法和墨法,以中鋒和側鋒的變化實現字跡靈動、含蓄耐看的藝術,拓展出具有時代感的當代書法藝術。
馬青山認為藝術必須在藝術家心靈上落戶,他對書法藝術寄托了內心的太多心緒和太多情愫,他懂得創作上水平,作品有品位,不是靠靈光一閃、靈機一動,要靠作品說話,在不斷否定自我和審視自我中發展,要有一種戰栗的心轉化為藝術成果的向往和沖動。一切藝術的價值取決于創造和創新。馬青山的文學才情和藝術才情與他的人生修養和人生底蘊熔為一爐,相信他在書法創作的路上會創作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