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秀峰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農業農村局,河北 承德 068150)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業逐漸朝著現代化、機械化的方向轉變,最為關鍵的便是水稻種植機械化插秧,是我國水稻種植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因此應對機械研發與選型給予高度重視。現階段,水稻插秧機的應用情況并不樂觀,機械化覆蓋率較低,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機械設備難以與傳統生產方式配套,特別是相關配套設備不夠完善,制約了機械作用的發揮,使農業生產效率降低;插秧機與農藝技術之間缺乏協同合作,農民對機械化理論知識和技術的掌握不足,導致機械化插秧技術推廣緩慢。
在水稻種植之前,應選擇優質品種,為水稻豐收打好基礎。可參考推薦委員會的建議,選擇港優1號、港育6號、遼星1號、遼優5218等作為主栽品種,與鹽豐47、港稻22等品種相配合,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此外,還應在恰當的時間進行播種,培育壯秧,具體措施如下:
(1)床土培肥。對于采用隔離層的旱育苗,應準備約25kg/m2的營養土,硬軟盤育營養土的用量應減半,將壯秧劑與濃度為30%的農家肥、床土混合起來,悶堆24h后均勻的鋪到苗床上,無需再將硫銨等化肥加入其中。
(2)適時播種。與水稻品種的生育特性相結合,使水稻抽2穗期能夠在日照較強、雨水較少的季節,即8月中旬至下旬,此時抽穗揚花更加安全成熟。由于機械插秧不可避免的對植物造成損傷,緩苗期較長,抽穗期相對較晚,可比人工插秧提前3~5d進行播種育苗。
(3)種子處理。在水稻育苗過程中,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容易受到低溫凍害的侵蝕,應對水稻種子進行科學處理。為了避免植物患有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等,可采用2ml的濃度為10%的浸種靈與10kg的水混合,浸種3~4d。
在機插水稻過程中,采用中、小苗移栽的方式,整地質量與機插作業質量存在較大關聯,要求田塊平整、水層適中、泥漿沉實。對土壤地力、茬口等因素綜合考慮,結合旋耕作業采用適量的有機或者無機肥;在整地之后保持水層2~3d,對沉實度與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此外,還應準確把握插秧的時間,人工插秧的葉齡在3~4葉期之間,機插的葉齡在3葉期之前,以免秧苗引超齡影響質量。在插秧時應根據品種的生育特性,科學選擇最佳的插秧時間,使基本苗數得到切實保障,對于港育129、港育6號等品種來說,可在5月下旬進行插秧;對于遼星系列品種可在6月上旬進行插秧[1]。
在施肥總量方面,應根據不同品種對肥力的需求合理施肥。對于中等肥力的稻田來說,在種植港源8號、丹粳12時,通常施加硫銨50kg/667m2;對于港育129、遼星系列品種,施加硫銨55kg/667m2。不同品種所施加的磷、鉀、鋅等肥的總量大致相同,通常施加磷酸二銨7.5kg/667m2、硫酸鋅1kg/667m2、硫酸鉀4kg/667m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施加適量的農家肥,1000~1500kg/667m2之間。
在施肥時間與比例方面,應根據水稻不同的生長階段而定,其中氮肥基蘗肥與穗肥的最佳比例為7:3;人工插秧基肥與分蘗肥的最佳比例為7:3。通常情況下,在插秧后的5~7d內施加分肥;機插秧基肥與分蘗肥的比例為3:7,基肥主要是在平地拖板之前施加,而分蘗肥則是在插秧之后的7~10d內施加。
在施肥方法方面,在機械插秧過程中,施加基肥時,平地拖板前施加尿素3kg/667m2、硫酸鉀4kg/667m2、磷酸二銨7.5kg/667m2;分蘗肥是在插秧后的7~10d內施加,施加尿素13kg/667m2,施加的穗肥與人工插秧相同。淺水施肥更有助于肥料浸入土層之中,減少揮發浪費,可使肥料的利用效率得到顯著提升,通常情況下,在施肥過程中水層深度在2~3cm最為得當。
在種植過程中,把握時機、及時除草,將病害扼殺在“搖籃”之中,尤其要做好條紋葉枯病的預防和治理工作。紋枯病在7月初多發,對水稻生育后期的葉片產生不良影響,可與二化螟相結合進行治理,加入50~100g/667m2的濃度為20%的井崗霉素粉劑,與30kg的噴霧混合,采用井岡霉素時,每間隔7d再打一次藥可達到最佳效果;在水稻破口之前,也可與穗頸瘟、稻曲病相結合混合用藥進行治療。
在對穗頸瘟進行預防和治療時,可采用抗病品種,有效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硅肥與磷鉀肥,使植株的抗病性得到顯著提升。通常情況下,采用濃度為40%的富士1號乳油,在破口期打入藥劑,在齊穗期再次打入藥劑,便可達到理想的預防和治療效果。灰飛虱同樣也是水稻種植中主要的病蟲害之一,在防治時首先要選擇抗病品種,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性,在關鍵時期開展全面防控工作,具體措施為:一是藥劑浸種或拌種,在正式播種之前,采用濃度為10%的吡蟲啉800倍液浸種48h,也可在水稻育苗播種之前,采用濃度為10%的吡蟲啉10g拌種,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農業逐漸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機械化插秧已經與農藝栽培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重視秧苗培育、整地插秧、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各項工作,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使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現代化建設目標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