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曲才讓
(青海省尖扎縣草原工作站,青海 尖扎 811299)
草原作為我國重要的自然生態景觀,是草原中牲畜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對草原資源不斷消耗,特別是當前時代中畜牧業對草原資源的消耗,從而使草原中的牧草不斷減少,畜牧業不斷發展的時代下,我國草原自然生態環境也正遭受著較為嚴重的破壞。因此,應加強對草原的建設與保護,使草原可持續發展,進而使草原逐漸恢復到正常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在草原建設與環境保護中應使用科學合理化手段,將我國草原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避免草原資源消耗過于嚴重,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根據我國近些年的草原生態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各類天然草原總面積約為4億hm2,草原面積占據我國土地總面積的2/5,是我國土地中最大的綠色生態屏障。在我國,草原是山川河流的發源地,同時也是各種珍貴動植物的資源庫,同時對畜牧業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畜牧業發展需要物質基礎,而草原就是畜牧業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加強草原建設與生態環境的保護十分重要。因此,應對草原資源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的使用,維護我國綠色生態環境,構建和諧的生態平衡,進而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
尖扎縣草原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十分有利于草原資源的發展。在尖扎縣草原中,交錯分布著眾多的農牧帶,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開始對草原資源不斷消耗,絲毫不顧及草原資源的再生性,長此以往的過渡消耗使尖扎縣草原生態環境惡化不斷加重,使草原面臨了嚴重的生態危機。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政府部門及相關負責人對尖扎縣草原環境缺乏保護意識,沒有認識到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導致了畜牧業隨意消耗草原資源的問題出現。在這樣的條件下,尖扎縣草原中植被的覆蓋率逐年下降,且草原資源越來越匱乏,甚至部分草原出現了嚴重的鹽漬化、沙漠化的現象,同時多種生物也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使大量動植物消失,導致尖扎縣生態環境中生物鏈的破裂。
在當前時代中人們對草原資源無節制的使用,導致草原面積逐年下降,并且現存的草原也失去其原有的面貌,從而使草原生態環境處在一個惡性循 環的狀態中,草原鹽漬化、沙化、石化狀況也是日益加重。當草原被人為破壞后,會使草原變為黑土地,由于黑土地會大量吸收陽光導致地表溫度不斷上升,從而使降雨量減少。同時,由于草原的土地表面沒有任何覆蓋,使草在春秋季風氣候的時間內原失去了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也因此使得各草原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因此,應不斷提高草原建設工作并加強對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以科學合理化的手段實施有效措施,加強對尖扎縣草原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
應將尖扎縣現有的草原資源進行合理化保護,堅決嚴懲破壞草原的犯罪分子,保障草原的查處力度,堅決執行貫徹草原法律法規,并以此作為改善、保護我國草原建設的基礎。我國政府以及相關管理人員應對草原管理隊伍加強建設,并將草原及執法部門通過我國的規章制度進行完善,使草原監督隊伍能夠發揮出其實際作用,同時應對其進行合理培訓,及時篩選不符合規定的管理人員,以此來提高草原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以及專業能力,同時執法力度也應加強,對破壞草原資源的犯罪分子進行嚴厲的打擊,以此來提高草原資源利用的合理性,使畜牧業積極有效的發展。
若想使草原資源恢復,使草原生態環境從新建設,那么退耕還草十分重要。若想合理開展退耕還草工作必須不斷加強領導,并對其制定相應的具體實施方案,并設立相應的優惠政策。例如,將我國科技技術合理利用,讓我國科技部門為農牧民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并給予種草的農牧民相應的種植補貼,以此來推進退耕還草工作的開展,使尖扎縣草原資源不斷恢復。
草原在進行管理時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管理和開發,針對特殊情況給予特殊的處理。政府應積極參與到草原管理中,為草原建設提供人力、財力、物力的支持,并利用科學合理化的手段對草原進行建設,進而使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且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需求。
草原作為我國重要的自然生態景觀,是草原中牲畜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同時也是我國生態環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應樹立正確的生態保護理念,不斷強化管理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管理制度上要因地制宜,政府應對退耕還草給予相應的支持,從而促進我國草原建設與保護工作積極有效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