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祥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羅福溝鄉農業服務站,遼寧 朝陽 122425)
自深入改革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城市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化的發展成為了當今社會的主流,城市人口逐漸增多,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群陸續減少,從而導致農業經濟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水平。因此,為了提高農業經濟水平,必須改變農業生產的方式,依靠機械化生產模式推動農業集約化的轉型。另外,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促進了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的生產,為了使農業生產更加高效,需要對農機和農藝的結合進行深入研究,使兩者能夠完美的融合,并在現代化農業發展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隨著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農業轉型的進程不斷加快。在提升農業生產水平的過程中,農機、農藝結合面臨著新的要求和挑戰。農藝是提高生產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想要促進農業生產質量和水平的同時提升,必須提高農藝,并使農機能夠滿足農藝的要求[1]。然而,農藝的進步也就意味著生產工具需要及時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農業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不同的農業生產環節,對機械的需求較大,這也是現代化農業生產中的特點。因此,想要推動農業轉型,必須要有符合標準的技術和工藝,所以,需要相關人員進行深入研究。
機械化的農業生產是農業轉型的目標,將農機和農藝相結合能夠促進轉型的進程,對實現機械化的農業生產有著積極意義。另外,在農業各個環節中合理的使用機械化,并對農機和農藝進行融合,能夠促進農藝技術的快速發展,從而促進農業種植的現代化、規模化和科學化。農機和農藝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兩者相輔相成定能完成協同發展。在農藝技術實施的過程中,農業機械根據其特點進行更新,為農藝的使用提供了基礎保障;在農藝實施時,農機必須滿足農藝的要求,這也充分說明,農藝對農機的發展有著推動性作用。在當前農業生產安全中,將農藝與農機有效結合,不僅促進了農業全面性的發展,還保障了生產的安全。
現如今,農業發展中對農機與農藝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兩者融合使用,既有技術保障,又能提高生產效率。由此可見,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只有讓農機與農藝互相協調、保持同等地位,共同發展和進步,才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生產效率的最大化,推動我國農業的迅速發展。
在農業的發展中,想要促進農機與農藝的相結合,要有相關機構進行統一管理,通過建立完善的組織領導體系,做好農藝和農機的協調通知。組織領導體系構建完成后,為了能夠保證農機和農藝相關工作人員之間的聯系,需建立相關的平臺,以供兩者之間相互協調、溝通和配合[2]。另外,為了使兩者之間結合順利,領導體系要組織兩者相關人員定期進行交流,對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明確,并加以解決。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為了促進農機和農藝結合的順利,相關研究人員要對農機和農藝進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在研究的過程中,要協調好兩者的關系。比如,農藝技術的實施過程中,農機的研究必須對農藝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考慮,而且在農藝實施前,農業相關部門要合理的制定實施計劃,并對農機使用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另外,農藝技術是農機設計的基礎,所以,在農機制造過程時要滿足農藝的需求,而且還要根據農產品的情況進行設計,使其符合農業生產要求。基于此,相關研究人員在研究的過程中就要做到農機和農藝的結合。同時,研究的方向不能偏離地域特點,根據地方農作物、農藝特點進行農機的設計和制造,完成后還要通過實踐對其功能進行調試,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農藝、農機的有效結合。
由于農業生產方式較多,為了各式各樣的種植方式,農業機械的發展趨于多樣化。在此背景下完成農機、農藝的融合,需要充分考慮兩者的特點,明確融合的目標,尤其是使用農藝的機械技術,要找準方向和路線,保證來年的融會貫通。
農業相關管理部門,要組織農民進行農機、農藝結合的相關培訓,為農業發展培養“新型農民”,通過培訓讓農民充分的掌握農藝和農機的相關理論知識、操作技巧,保證其在實際農業活動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另外為了推動兩者的結合,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將融合技術通過信息化的傳播傳遞給農民,實現農業中農機與農藝結合的推廣,促進其在農業發展中作用的發揮。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之一。想要實現農機現代化的發展,必須對農藝和農機相關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同時在農業活動中對兩者的結合加強重視,以此為基礎推動農業事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