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笪海波
(1.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 大豐 224100; 2.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農業農村局,江蘇 大豐 224100)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蓬勃發展,居民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市場對大豆產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帶動了大豆種植行業的快速發展。大豆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其擁有悠久的歷史,并且在全國各地廣泛種植。大豐區近年因農業結構的調整,大豆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且有日漸增加的趨勢。 但是受到傳統固化思維和種植模式的影響,大豆產能處于較低水平,應用高產栽培技術可以提升大豆種植的品質和產量,對促進行業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在種植大豆之前,要結合本地的土壤條件、氣候條件以及種植制度,選擇適合本地經濟情況和自然環境且農技部門大力宣傳和推廣的優質新品種,進而保證大豆的產量品質和適應性[1]。
為了提升大豆種植的品質和產量,在種植大豆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科學處理,進而提升其抗病能力和出苗率,為高質高產奠定基礎。首先,在種植前7~10d,對種子進行選種和晾曬,去除機械損傷、病蟲害以及癟粒種子,提升其整齊程度;第二,通過合理曬種可以殺滅種子致病菌,提升其吸水能力,有助于提升種子的活力和發芽率;第三,在種子晾曬過程中,還要適當加入根瘤菌肥,結合當地病蟲害和地下害蟲流行特點,在拌種處理中添加適量的藥劑,當前較為常用的藥劑包括多菌靈和辛硫酸;最后,在播種之前還要測定種子發芽率,保證在95%以上,進而實現大豆高產[2]。
為了促進大豆的穩定以及健康生長,保證種植品質和產量,種植戶需要對種植密度進行嚴格控制,保證密植合理,為高質高產奠定基礎。保證深淺一致、下籽均勻、播種一致,對播種深度進行嚴格控制。同時。種植株距保持在15cm左右、行距保持在40cm左右。通過控制種植密度,可以為大豆生長創設良好的環境空間,促進葉子更好的進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植物根系得到快速生長,提高單位面積內的大豆粒重和株粒數,進而實現高質高產。
施肥是保證大豆高質高產的基礎,種植戶需要給予其高度重視,并且落實好各項工作。首先,在種植大豆之前,需要施加底肥,保證底肥充足,以農家肥為主,適當配以化肥,對氮肥數量進行嚴格控制,提升鉀肥和磷肥數量;其次,如果土壤肥力較高,可以施加尿素或者磷酸鈣,如果土壤肥力較差,在分支初花時期,需要追加磷酸二銨、尿素或者磷酸鈣等肥料;最后,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適當開溝施肥,將種肥分開,在種子側下部施加肥料。
大豆在生長發育中,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水分也是提升種植產量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大豆種植中,種植戶需要結合當地的降雨情況和土壤水分含量,加強以及優化灌溉管理,在進入降雨量較大季節后,需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水分過多導致幼苗淹死。
在種植大豆中,病蟲害是影響大豆品質和產量的關鍵因素,如果爆發病蟲害,會導致大豆大面積死亡,進而降低產量和質量。因此,種植戶需要給予病蟲害防治以高度重視,并且采取有效進行治療和預防。常見的病蟲害包括霜霉病、褐斑病、灰斑病、紅蜘蛛、薊馬以及蚜蟲,種植戶需要秉承化學防治為輔、生態防治為主的原則開展相關防治工作。首先,利用害蟲趨光性特點,在田間設置殺蟲燈,進行害蟲天敵飼養,進而降低田間害蟲數量,有效預防蟲害;其次,如果大豆已經患上病害,種植戶需要根據病害類型進行科學治療,例如針對灰斑病,種植戶可以選擇多菌靈進行治療,針對霜霉病,可以選擇百菌清進行治療,針對褐斑病,可以選擇百菌清或者科博溶液進行治療,通過有效的治療提升大豆產量;最后,種植戶需要注重加強田間管理,積極引入生態環保的防治方式,實現大豆種植綠色化以及生產化發展。
傳統模式下,因為種植面積小,本地種植戶大豆種植都是人工點播。近年來,因為農業結構的調整,大豐大豆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已經由溝邊、田邊零星種植轉向大田種植,但大型大豆播種機在本地還無人使用。本文作者發明了一種適宜當地使用的大豆點播器,使用該大豆點播器進行種子播種,不僅可以提升種植效率,還能夠釋放勞動力,節約種子、降低成本。達到定量種植,合理密植的目的。
應用以及推廣大豆高產栽培技術,可以提升大豆種植的品質和產量,對促進大豐的農業發展和保證糧食安全具有重要價值和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