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波,苗翠萍,李鯤鵬
(山西省長治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山西 長治 046000)
長治市集貿市場價格行情顯示, 2月份豬肉價格為17.78元/kg; 3月份,一路上揚,達到23.96元/kg,環比上漲34.7個百分點;7月份漲幅繼續增大,達到30元/kg;直到8月份高達36元/kg,同比上漲80%。
(1)去年8月份非洲豬瘟爆發,國內許多地方撲殺感染豬瘟的病豬,導致生豬存欄數量大幅減少。國內7月份生豬存欄環比下降9.4%、同比下降32.2%。長治3季度生豬存欄環比下降2.8%,同比下降40%。
(2)近年來因環保關掉很多養殖場,而補償費用低不足以彌補虧損;保留的養殖場也要進行設備改造,成本高,利潤空間小;加上地方政府環保官員問責制導致部分官員發展養殖業積極性下降,對生豬養殖各種打壓。
(3)周期性因素的影響導致市場豬肉供不應求,每年9、10月份都是肉價高位期。
養豬對豬舍的要求較高,豬舍應該通風、向陽、利于排水,一個標準化的可以養殖100頭豬的豬舍大概要花費10萬元左右,這其中包含了建材費,飲水設備及人工建造費。養豬之前投入這么一大筆錢,對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大概要經過6個月的飼養,一天至少要消耗三斤飼料,以單價3.0元/kg計算,一頭豬需要花費將近900元。如果為了快速育肥加快出欄速度,花費可能更多。
豬舍每個月至少進行一次安全消毒,對每只豬崽進行疫苗接種,以100頭豬的標準豬舍計算,每頭豬在獸藥及消毒的投入上為20元左右,100頭豬就是2000元左右。
以一頭母豬進行計算,一頭母豬可以產仔十頭,如果飼養得好一年可以產兩窩。喂養營養必須跟得上,所以飼料及售藥的投入可能更大。平均每年對一頭母豬需投入的錢數大約在2000~2500元左右。
喂養100頭豬靠一兩個人根本完不成,所以必須請工人進行幫忙。規模再大點的必須要有專業的獸醫,這是豬場必不可少的一項開支。
與養殖環節相比,屠宰環節受豬價波動影響較小,但豬價大漲,豬源減少,屠宰企業開工率下降,利潤自然下降,甚至出現虧損。
對于流通、零售環節而言,基本上市旱澇保收的,豬價漲跌對其的影響只是賺多賺少的關系。豬價上漲、拿貨成本上升,可以通過上調豬肉價格轉移成本,但調價是一把雙刃劍,豬肉價格上調過高,必然會影響銷售,價格上調較少,則會壓縮盈利空間。
由于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飼料、獸藥疫苗銷量自然是大幅下降,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公布數據,全國豬飼料6月份單月同比下降達到27.1%。中小企業面臨倒閉潮,大企業也面臨巨大經營壓力,只能加速轉型,而很多從業人員則面臨失業或被動轉業的困境。
按以上分析,豬肉漲價受益者不在生豬這條產業鏈上。豬價上漲,雞最受益,其次牛羊、水產行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益,因為豬肉產量大幅下降,缺口如何填補,進口補充其實非常有限,更多的還是國內其他肉類的替代。而從價格及產能增量等情況來看,禽肉無疑是優勢最明顯的。禽業已經迎來產業擴容的最佳時機。據農業農村部肉雞產業監測,2019年上半年,全國累計出欄肉雞42.0億只,同比增長15.8%;雞肉產量663.7萬t,同比增長13.5%。除了原有的養雞人大幅擴養外,很多養豬人轉行養雞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在量價齊升利好之下,養雞企業業績全面碾壓豬肉股。
目前市場上豬肉價格上漲主要是受供應偏緊影響,元旦、春節即將到來,豬肉消費需求量較大,豬肉價格仍有一定上漲空間,高位運行還將維持一段時間。國務院8月21日召開常務會議,要求“確定穩定生豬生產和豬肉保供穩價措施”, “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
(1)綜合施策恢復生豬生產。加快非洲豬瘟強制撲殺補助發放,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對生豬調出大縣和養殖場(戶)的支持,引導有效增加生豬存欄量。將仔豬及冷鮮豬肉運輸納入“綠色通道”政策范圍,降低物流成本。
(2)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對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內關停搬遷的養殖場(戶),要安排用地支持異地重建。
(3)發展規模養殖,支持農戶養豬。提倡建立養殖小區,實現養殖方式由家庭散養向規模集約轉變,由粗放管理向標準集約轉變。
(4)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提升疫病防控能力。由傳統養殖向健康養殖轉變,采用定期消毒、加強防疫、規范引種、科學調運等綜合防控措施,建立生物安全防護屏障。
(5)保障豬肉供應,增加豬肉儲備。要適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6)更重要的是穩定畜禽養殖長期支持政策。杜絕懶政粗暴或逃避問責的說拆就拆現象發生,力保養殖戶安心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