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貞芳
(信陽市浉河區農業農村局,河南 信陽 464100)
由于基層獸醫在專業知識、治療水平方面存在缺陷,在畜禽疾病防御和治療過程中常常出現盲目用藥、藥量不合理、用藥操作不科學等情況,導致治療效果不容樂觀,主要存在的誤區如下。
當前,基層獸醫的專業知識水平較低,沒有根據動物的體重計算藥量,導致藥物用量不合理,臨床用藥問題十分普遍。同時,基層獸醫在開具處方時,常常是根據藥品說明書與自身經驗而定,由于存在較大的主觀因素干擾,很容易導致畜禽出現藥物中毒、病情延誤、惡化,甚至死亡等情況,特別是畜禽疾病高發期,由于基層獸醫自身技術不強、知識匱乏,在用藥、用量方面不夠科學,導致治療實效,提高畜禽的死亡率。
一些基層獸醫因自身缺少臨床經驗,在未對畜禽疾病進行確診的情況下,單純憑借個人經驗與薄弱的理論知識進行治療,結果往往不盡人意;一些獸醫雖然擁有多年臨床經驗,但從來不做用藥記錄,且常常見病抗菌、見瀉就止、見熱就退,只要畜禽一發熱,便立即采用退熱降溫的藥物,沒有對動物發熱的原因進行深究,有時動物發熱是體內一種防御反應,有助于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可促進健康恢復,如若濫用退熱藥物將大大降低機體的防御能力,使疾病的真正成因被掩蓋,導致熱型混亂,影響畜禽恢復健康。
在畜禽用藥方面,主要包括口服藥物與注射藥劑兩種形式。對于不同的藥物來說,采用的服藥方式也有所區別,所產生的治療效果也不盡相同。在畜禽治療過程中,如若用藥操作不夠合理,不但會影響藥性的發揮,甚至可能出現藥物中毒。例如,在服用抗生素藥物后,可能難以在消化道內快速吸收,但又無法采用口服方式。對此,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針對不同的畜禽患病情況,科學合理的選擇用藥方式。此外,畜禽在接種疫苗過程中,如若獸醫的接種操作不到位,也勢必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無法達到預期治療目標[1]。
通過上萬研究可知,我國目前基層獸醫在畜禽治療過程中,在許多方面存在誤區,對疾病預防和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對此,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可采用以下措施,提高獸醫的專業水平與職業素養,促使畜禽早日恢復健康。
在畜禽疾病防護過程中,要想減少不必要誤區的產生,則需要提高基層獸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對于大部分獸醫來說,其自身具備的理論知識不夠完善,文化水平較低,在疾病預防與治療中一知半解,常常以主觀意識為主導,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開方用藥。對此,當地政府應積極面向基層獸醫定期開展理論培訓教育活動,同時還要聘請經驗豐富、醫術高超的獸醫到基層中,講解和傳授畜禽疾病防治的專業知識與技術,為獸醫和專家構建交流平臺,在有效的交流中提高基層獸醫的專業水平,能夠全面掌握畜禽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有效措施,進而減少和避免出現濫用藥物、藥物中毒等情況,能夠根據畜禽所患疾病,科學合理的進行用藥治療。
(1)確保用藥針對性。當畜禽患有疾病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開展藥敏試驗,在藥物選擇方面更具針對性。在臨床治療中,可開展綜合治療,不但準確尋找和消除致病因素,還可提高對病禽的護理水平,增強其自身的抵抗力,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
(2)把握用藥療程。在對病禽進行治療和用藥的過程中,應把握用藥療程,一般為3~5d,按照療程開展治療工作,即使病畜的癥狀已經好轉,或者病癥已經基本消失,仍然要保障1~2次用藥,使藥效得以鞏固。
(3)正確選擇用藥類型。通常情況下,以口服為主,如若實在無法口服,則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這樣可減少因抓捕帶來的應激反應。對于畜禽來說,采用肌肉注射、靜脈注射的效果相對更為理想。
(4)控制用藥劑量。在對病禽進行用藥時,在用量方面一定要科學,不可擅自增加劑量,應根據病禽的實際情況,與藥品說明書相結合,科學有效的控制用藥劑量。
要想在畜禽防治中減少誤區的出現,在提高獸醫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實踐層面的鍛煉和培養,使其治療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對此,基層獸醫應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培訓會、交流會等,不斷學習、閱讀相關資料,通過動物解剖實驗更深層的了解病理,在臨床實踐中提高自身的治療水平。此外,基層獸醫還可借助網絡渠道閱讀相關文章,查詢學術前沿的技術,掌握最新治療理念,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治療經驗。同時,在日常工作中還應及時記錄和總結,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使自身的治療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在畜禽疾病防治過程中,如若獸醫的治療存在誤區,則勢必對治療效果產生極大不良影響。對此,基層獸醫應積極參與培訓活動,通過不斷學習積累更多知識,在臨床實踐中總結經驗,從而為畜禽防治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