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軍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百花林場,甘肅 天水 741000)
總體來說,不論是在以前的時代,還是在現在的時代,生物都會面臨著一定的滅絕威脅。在歷史上,能夠造成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在于地質變化或者是環境變化,均屬于客觀原因。而在當代,造成生物滅絕的主要原因在于人類本身,屬于主觀原因。由于人類對自然形成了無節制的破壞以及干擾,導致很多自然資源無法穩定地進行自我修復,從而變成瀕臨滅絕的狀態。
第一,遷地保護。例如,針對于一些生長于自然生長區的瀕危植物,工作人員可以將其移植到保護區內,也可以將其種植到苗圃或者是植物園內,對其進行人為保護,為其提供優渥的生長環境。同時,針對于一些瀕危情況較為嚴重的植物,工作人員可以將其內部的器官以及組織提取出來進行收集,將其保存到專業的離體基因庫內,以此防止植物的滅絕,也能夠為相關科研人員的研究工作提供保障。
第二,就地保護。針對于一些瀕危情況并不算嚴重的植物,工作人員可以對其所存在的生長區進行隔離保護。同時這一方法也適用于一些對于生長環境較為嚴格的瀕危植物。
第三,加強宣傳教育。很多情況下,造成瀕危植物受到傷害,甚至是滅絕的原因并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類。人類的無知以及沒有下限導致其會對一些瀕危植物形成直接破壞。并且在當前的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類并沒有全面的掌握植物多樣性,也沒有對植物所形成的自然作用以及自然價值形成關注,當其在遇到一種比較新奇的植物時,會下意識的對其進行采摘,致使瀕危植物面臨滅絕的威脅。對此國家方面需要適當的加大宣傳力度以及教育力度。例如,針對于學生群體,學校方面可以定期組織其開展與珍惜瀕危植物相關的科普教育活動。例如,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介紹一些珍惜的瀕危植物;而針對于普通大眾,國家方面可以借助新聞媒體平臺以及網絡媒體平臺進行相關內容的宣傳,對大眾進行有效普及,使之能夠了解與瀕危植物相關的信息,能夠從自身做起,對瀕危植物形成保護。
第四,積極開展與珍惜瀕危植物保護相關的科學研究活動。相關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加大整體的科研力度以及探索強度,對珍惜瀕危植物會形成瀕危狀態,甚至是滅絕狀態的原因進行積極探索,以此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處理,研發出一些合理的繁育技術以及防治技術。除此之外,國家方面需要適當的投入資金,為科學研究工作的推進形成穩定的保障。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對珍惜瀕危植物進行保護的過程中,構建完整的保障機制是推動整體工作規范、科學、穩定運營的關鍵途徑。并且保障機制的存在也能夠對大眾形成有效的約束。
首先,國家方面需盡快制定野生植物保護法。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國家。在不同的區域生長著不同的植物,資源豐富性極強。但是就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的植物多樣性卻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很多野生植物以及珍稀植物逐漸開始進入瀕危滅絕的狀態,生態系統嚴重失衡。而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為破壞。所以國家需要盡快出臺相關的保護法律,對生物多樣性形成具體的保障;其次,國家應注意加強地方性立法。在我國當前所現行的植物多樣性保護立法中,雖然其已經形成了較為縝密的結構,但其中仍舊存在一些細微的漏洞。這些漏洞的存在會讓一些不法分子對植物形成破壞,并且國家也無法對其進行嚴格的懲治。因此,國家可以向各個地方性政府下達相關命令,要求其以地方為單位,結合當地的生態發展狀態以及生態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保障機制構建。針對于不同經濟價值以及不同瀕危程度的植物,地方性政府需要構建不同的保護措施,有效提高整體的保護效益;再者,針對于已經構建完成的保障機制,國家方面需要對其進行全面落實,并且需要明確相關的標準以及規定。例如,當大眾在對野生植物資源進行開發時,必須獲得當地林業部門的許可,并且需要履行國家相關的審批制度。同時在此期間,國家需要加強瀕危植物的貿易管制,對資源用量進行有效控制;最后,各地的林業管理部門以及林業公安部門需要發揮出自身的主體作用,嚴格貫徹執法工作,對瀕危植物形成法律保障。同時其需要加強與海關、醫藥以及交通等行業的溝通,彼此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合作,共同對瀕危植物形成保護。
綜上所述,對珍惜瀕危植物進行保護是我國,乃至于當前世界所應該亟待解決的一項任務。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不僅能夠對自然資源形成的破壞進行有效修補,同時也能夠為人類的發展形成穩定的安全保障。因此在日常發展的過程中,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就需要做好保護工作,構建完整的保障機制,將珍惜瀕危植物放在一個能夠安全生長的環境中,對其進行遷地保護、就地保護等處理,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