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佳文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金鐘鎮農業服務中心,貴州 畢節 553100)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食品質量的要求顯得更加苛刻,因此更加安全、放心的綠色農業應運而生。追求放心食材成為了一種趨勢,在這種趨勢的推動下,引來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以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
首先,綠色農業的概念。綠色農業指的是那些通過運用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方式,確保生產出綠色、無公害、安全放心的生態農副產品,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其次,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概念及特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就是為了迎合人們對綠色農產品需求,以先進的設備和技術進行農業生產一種農業種植技術。它具有高效、低耗、綠色及環保等特點,是一種先進的農業生產理念。最后,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勢。該技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安全可靠,相對于以往的農業生產模式,在種植過程中使用的農藥更少,減少了農藥的殘留,保障了人們的健康;第二是綠色經濟,為提高農產品產量,研究者對農產品進行不斷的研究,既確保了農產品的無公害的特性,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也因減少了對化肥的依賴,從而節約了大量資源;第三是高附加值,相對于以往的農產品,單位產量的綠色農產品產出的附加值更高,更有助于農業改革及農民增收。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點被人們更加注重,其生產的綠色、環保、低碳的農產品也受到人們普遍認可。第一,有利于農民增產增收。綠色農業相對于以往農業種植技術,更加高效,因此帶來的附加值也更高。在農產品市場中,一份綠色蔬菜往往是普通蔬菜價格的數倍以上。因此大力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對于農民脫貧致富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在實現鄉村振興策略過程中,山東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并貫徹之以“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綠色富農”的三大行動,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第二,有利于節約資源。在以往農業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農產品產量,大多會采取以農藥進行滅蟲,以化肥增加土壤肥力,以大水漫灌形式灌溉,雖然在短期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卻污染了土壤、水源,最終得不償失。但是綠色農業生產技術要求減少使用農藥化肥,采用抗旱、抗寒、抗澇、抗病蟲害的農作物,并采用了更加節水的澆灌方式,減少了生產投入,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達到節約環保的效果。第三,有利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倡導生態、可持續。以河南南陽雅民農牧有限公司種植雙孢菇為例,該公司在種植雙孢菇過程中使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以牛糞和小麥及玉米秸稈等作為雙孢菇的生產原料,將產出的肥料作為有機肥,減少了秸稈焚燒及牛糞造成的污染,同時產出的雙孢菇因為口感好,受到市場的喜愛,經濟效益良好。
首先,農業生產基地的選擇困難。因為綠色農產品對產地的要求十分嚴格,要求產地遠離工業產區,遠離污染區,而因為綠色產品的附加值較高,產品定位一般是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所以產地與城區的距離要適中,因此推廣綠色農業生產技術會受到土地選擇的制約。其次,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受到基礎設施建設的制約。雖然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資源少,但是發展綠色農業前期投入成本較大,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以簡單的綠色大棚為例,造價大約在1000元~3000元/667m2之間不等,而農產品的運輸一般需要配以較為平坦的公路,因此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制約綠色農業發展的一項限制因素。最后,綠色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受到人才短缺的限制。因為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含量高,準入門檻比較高,因此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受到農業生產者技術水平的制約,人才的短缺造成部分農民對于該技術的抵觸心理,而接受先進生產技術的專業人才可能出于種種原因,不愿因到農村進行生產。
推廣綠色農業生產技術不僅僅因為市場需求量大,更是因為推廣該技術有利于幫助更多農民脫貧致富,有著經濟與社會雙重效應。所以針對綠色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應該有針對性的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推廣與應用。第一,加大對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的宣傳。發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宣傳工作,利用各類媒體,積極宣傳綠色農業的優點及效益,推廣綠色農業種植的思想,幫助農戶直觀的認識到綠色種植技術的重要性和經濟價值。第二,加大對農業生產配套基礎設施的前期投入。對于基礎設施的完善,只能靠政府來實現,政府應該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平整土地,修建公路,為農民脫貧致富提供可能性,并幫助農民將產出的綠色產品直接投放市場實現增產增收。
我國在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我們要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因此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既是國家轉變農業發展的需求,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對農產品質量要求提高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