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華
(黑龍江省嫩江省級農業科技園區,黑龍江 嫩江 161499)
進行綠色大豆種植選用的種子應是非轉基因大豆品種。所選擇的品種必須是經過審定部門審定推廣的優質、抗逆性強的與當地生態條件相適應的品種。不要越區選品種[1]。
播種前要對選用的種子進行精選和拌種,確保種子質量達到二級以上,以利于大豆出苗,實現苗齊苗壯,為大豆高產奠定良好的基礎。生產上經常采用的種子處理方法是種子精選和藥劑拌種。
種子精選。播種前要對選定的種子進行精選,質量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即種子的凈度達到98%以上、純度達到98%以上、發芽率不低于90%。
藥劑拌種。以往大豆生產上采用的拌種劑以35%多克福種衣劑為主,在綠色大豆生產上是禁止使用的。
進行綠色大豆種植時,藥劑拌種以防病為目的時,采用含有精甲霜靈、咯菌啨等殺菌劑成分的種衣劑;以蟲害為目的時,要采用含有噻蟲嗪等殺蟲劑成分的種衣劑。預防根腐病時用0.5kg11%精甲·咯·嘧懸浮種衣劑拌400kg大豆種子,或者用0.5kg6.25%精甲·咯懸浮種衣劑拌325kg大豆種子。防治根腐病兼防大豆胞囊線蟲病、地下害蟲、大豆根潛蠅等蟲害時,采用0.5kg25%精甲·咯·嗪懸浮種衣劑拌250kg大豆種子。
微量元素拌種:根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豐缺情況,采用相應的微量元素拌種,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品質、提高產量的作用。常用來拌種的微量元素肥料有鉬酸銨、硼砂和硫酸鋅。每1kg大豆種子鉬酸銨的用量為0.5kg左右、硫酸鋅的用量為5g左右、硼砂的用量為0.4g。拌種的用液量為種子重量的0.5%,要現將微量元素用水稀釋后,再用噴壺噴大豆,要混拌均勻。
根瘤菌劑拌種:采用大豆根瘤菌劑拌種可以促進大豆根瘤的生長發育,提高根瘤固氮能力,促進大豆單產的提高。通常情況下,用15ml/667m2大豆根瘤菌劑拌種,陰干后播種,不要與殺菌劑同時使用。
為了減少和避免大豆重迎茬的危害,要實行科學輪作,避免重茬和迎茬種植,輪作周期以三年以上(含三年)為佳。種植大豆的前茬以玉米、馬鈴薯、小麥等茬口為好。
種植大豆的地塊最好實行秋整地秋起壟。小麥收獲后進行伏秋翻起壟,沒有深松、深翻基礎的玉米、馬鈴薯等大田作物收獲后進行秋翻地或者秋深松起壟。深翻或者深松深度30~35cm,之后進行對角線耙地兩遍,耙平耙細后起壟并鎮壓,達到待播狀態。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要在秋季進行耙茬整地,耙茬深度要達到20cm左右,耙平耙細后起壟。秋季沒有進行整地的玉米茬,選擇壟型好的地塊進行卡種大豆。
種植大豆要避免播種過早,當5cm耕層地溫穩定通過7~80C時開始播種。
播種方法根據機械類型和種植條件確定,一是壟三栽培,壟距65cm左右,壟上進行雙行精量點播;二是大壟密植栽培,壟距110cm,壟上播種3行或者4行大豆;三是平作窄行密植栽培,行距30cm平播。
一般采用壟三栽培時保苗2~2.2萬株/667m2,采用密植栽培時保苗2.6~3萬株/667m2。
綠色大豆種植要加大有機肥料的施用量,化肥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中等肥力土壤結合整地施用經過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5~2m3/667m2或商品有機肥66.7~100kg/667m2。
種肥:根據土壤養分化驗結果確定化肥具體施用量。中等肥力土壤推薦施用量為:尿素2.5~3kg/667m2、磷酸二銨8~10kg/667m2、氯化鉀(或者硫酸鉀)3~5kg/667m2,并且根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豐缺指標適當配施中微量元素。化肥隨著播種分層側深施,第一層位于種下5~6cm處,第二層位于種下8~10cm處,切忌種肥同位,以免燒種。
葉面追肥:在大豆初花期和開花盛期至結莢初期噴施第兩遍葉面肥,可選氨基酸或者腐殖酸類葉面肥,也可以采用磷酸二氫鉀和尿素混合液噴施。
大豆生育期間要適時進行3次中耕作業。第一次在大豆出苗時進行,深松深度要達到25~30cm,既可以起到放寒增溫的作用,又能促進大豆根系生長,還有利于增加土壤滲透性,防止雨季到來出現澇災。大豆在3片復葉時進行第二次中耕,深松12~14cm,形成碰頭土。第三次中耕在7月上旬,大豆封壟前進行,同時要進行培土,培土要埋上子葉痕。
綠色大豆生產病蟲草害的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措施,通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預防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必須需用藥劑防治時,優先選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效果不明顯的可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瘜W藥劑按照《NYT 393-2013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選用相應的藥劑。
采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機械直接脫粒收獲,收獲的最適宜時期是在完熟初期。
為了盡可能地降低收獲損失,要求大豆機械收獲割茬要低,位于最低結莢點之下,留茬高度不要超過5cm,保證割臺能將最低部位結莢收獲上來,不留底莢;在整個割幅內,切割器的仿形要好,切割器和撥禾輪対大豆植株的打擊和振動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