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飛,金世佳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1)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監測范圍十分廣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
和地下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排水等。主要監測項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
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為客觀的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的狀況,除上述監測項目外,有時需進行流速和流量的測定。
綜合水質監測檢測裝置主要包括底盤、沉積物采集裝置、水質監測裝置、插針。圓形底盤下部的插針均勻分布在基座底部,因為圓形的各處受力均衡,在投放和收回時,便于操作。如果需要采集、監測水底層的情況,將整個底盤放置之后,插針插入河床(海床、池塘底部)等,便于固定,避免裝置被沖走。如圖1所示。
沉積物采集裝置包括進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沉降管、排水管,如圖2所示。其中沉積物采集裝置至少設置一組,多組方向不同。當需要采集不同位置的沉積物以及水質的監測時,將整個裝置放置到不同水層、不同方向,可以采集不同水流向的沉積物,增加樣本數量,提高檢測準確性。

圖1 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 采集裝置部件圖
進水管螺旋連接在進水接口,與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形成T字型管,并與沉降管連通,分別具有90°夾角;要求進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前端設置為喇叭口形,保障出水順暢。
第一出水管與第二出水管對接形成出水管,出水管上具有進水接口,其外設置有螺紋,要求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沉降管在同一豎直面上,且第二出水管的長度小于進水管為佳,排水末端可以設置有向下的彎管,這樣可以避免擾亂同層水流,或是擾亂隔壁沉降管采集沉降物,這樣在進水流水時,流水可以快速通過該通道,保證沉積物下落穩定,提高沉積物采集速度。同時出水管上具有沉降接口,沉降接口外設置有卡接結構。
沉降管卡接在沉降接口,包括管體、封蓋組件,同時設置有液位傳感器;其中管體上端設置管體開口,管體開口卡接在在沉降接口;封蓋組件包括第一蓋體、第二蓋體、支架、第一齒條、第一齒輪、第一馬達、第一濾網、第二濾網。其中第一濾網、第二濾網分別內切于第一出水管內和第二出水管內,特征為傾斜使上端相交且豎直投影面積等于沉降管開口,主要使沉降物下落進入沉降管內。第一蓋體與第二蓋體固定連接,其中第一蓋體將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封閉,使從進水口進入的流水沿著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流出;第二蓋體安裝有齒條,齒輪安裝在管體上的馬達主軸上,齒輪與齒條嚙合,在電機帶動下將沉降管封閉。如圖3所示。

圖3 沉降管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球心角為-45°角的弧形壁,在進水管進水沖擊時,可以有效的將水流分開,讓水流沿著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流走,并且不會再第一蓋上累積沉積物,保證沉積物有效的落入沉降管內。
排水管包括錐形管、錐形蓋、第二馬達、接水管,可以保證沉降管內的水流出;其中錐形管位于沉降管內,其上設置有排水孔,內切設置錐形蓋,隨著錐形蓋旋轉依次開啟排水孔;螺旋線排列的話,根據水位的高低,可以旋轉錐形蓋,對排水孔從上向下的逐一開啟;既有效的保證排水孔的無效開啟,也避免排水時沖走沉積物。第二馬達固定在錐形管上,主軸穿過錐形管與錐形蓋連接;接水管位于沉降管外部,接水管螺旋連接在錐形管下方。

圖4 排水管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水質監測裝置包括第三馬達、第三齒條、第三齒輪、濁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濁度
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分別安裝在第三齒條的頂端,第三齒條與第三齒輪嚙合,第三齒輪安
裝在底盤上第三馬達的主軸上,且安裝在密封盒,齒條的上端伸出盒體。第三齒條升降,可以監測不同水深的水質情況,傳感器將檢測的結果通過無線傳輸到監控主機上。

圖5 水質監測組件結構示意圖
各電機的運作主要通過PLC控制,保證有效的檢測水質,通過位移傳感器的的反饋,PLC控制第三馬達旋轉的角度,以保證排水孔的開啟,這樣有順序的開啟排水孔,可以有效的保證沉降管內的沉積物去水徹底。
綜合水質監測檢測裝置結構簡單,可靠;在監測水質濁度等可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數據情況的同時,可以根據需要采集沉積物,做進一步的分析,做到綜合、全面的監測檢測。特別適合水文、水質監測的長期性、連續性、突變性的特點,將有可能對現有的水質環境檢測、監測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