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關將至,各大廠家要求經銷商打款,錢又不夠了。
企業總是想業績倍增,中國的企業從幾個億做到上百個億,這期間,會有一批經銷商跟著發財,同時也會有一大批經銷商資金“掉鏈子”。廠家業績在發展,但是經銷商資金卻跟不上了,這個矛盾現在非常普遍。作為營銷高管,要正視這個問題,自己先搞明白經銷商的現金流管理原理,才能在銷售組織管理里面,根據這些原理貫徹管理措施。
第一步,先學會算周轉利潤
經銷商利潤=?
進價減去出價?那只是個差價罷了。
經銷商賣“康師傅”面一箱賺0.5元錢,賣“康師娘”面讓你一箱賺3元錢,哪個產品毛利高?
大多數人會說——3元大于0.5元,“康師娘”賺錢多,還是“師娘”對我好!
其實“師娘”在騙你。
賣“康師傅”面一箱賺0.5元錢,但是很好賣,3天就賣完了,完全有可能。
一個月周轉幾圈?
30天/3天 = 一個月周轉10圈
——賣康師傅面一個月賺多少錢?
0.5元×月周轉10圈 = 月周轉毛利是5元
我拿40元錢進一箱康師傅面,一個月周轉10圈,賣康師傅面的“月周轉毛利”是5元/箱!
賣康師娘面,一箱賺3元錢,但是不好賣,3個月才賣完。
一個月周轉幾圈?三分之一圈。
——賣康師娘面一個月賺多少錢?
3元×每月周轉三分之一次 = 月周轉毛利是1元
我拿40元錢進一箱康師娘面,三個月賣完賺3元錢,賣康師娘面的“月周轉毛利”是1元/箱!
現在你看看誰的毛利高。
其實,師娘在騙你。
第二步,學會算凈利潤
學會算凈利潤率,你才知道自己真正能賺多少錢,敢不敢借款,借款的利息上限是多少?
1.產品差價=出價-進價
比如:
進價40元/箱、出價46元/箱、產品差價=46-40=6元/箱
這個數字好誘人,一箱賺6元!高利潤啊!
別急,往下看——
2.單位貢獻毛利= 產品差價-(提成+損耗)
越是二三四線小品牌,產品進出單箱差價越大,貌似利潤高。但是售后成本也高——終端要賒銷才肯進貨的成本、破損即期賣不動退貨的成本、不得不促銷的成本,還有人員提成也高……
比如:依據上例數據
差價6元/箱-員工提成和損耗2元/箱=4元/箱
4元/箱,看起來也不錯嘛!
別急,往下看——
3.實際月周轉毛利=單位貢獻毛利×月周轉次數
比如:依據上例數據
這個貨賣得不快,2個月才賣完,也就是說2個月周轉一次
那慘了,打對折——
實際月周轉毛利=單位貢獻毛利×月周轉次數=4元/箱×1/2 = 2元/箱
2元/箱?這利潤好像不太高啊?
別急,往下看——
4.實際毛利率=實際月周轉毛利/進貨成本-月利息
比如:依據上例數據
2元/箱÷40元/箱 = 5%
假設該經銷商銀行貸款利息為月息1分
實際毛利率=實際月周轉毛利/進貨成本-月利息=5%-1%=4%
4%?哎,這利潤實在不高啊!
不對,這才是毛利,你還沒算凈利潤!
別急,往下看——
5.計算“經營固定成本率”
打開門做生意,就算一箱貨都不賣,有些費用你也是必須要支出的:
房租要交,搞不好還是一次交一年房租,就算你中途倒閉,也拿不回來。
還有,水電物業費+人員底薪+人員保險三金+車輛年審+公司年審和各種固定稅費+各種硬件的固定分攤……一樣都省不了。
如上合計,就是“經營固定成本”。
經銷商對明年能買多少貨,心里大概是有數的,比如1000萬。
經營固定成本,合計,比如50萬。
那么,這個經銷商的“經營固定成本率”=經營固定成本/營業額=50/1000=5%
這下麻煩了,剛才算的這個產品實際毛利率多少?4%。
這個經銷商的“經營固定成本率”多少?5%。
稅前凈利率= 產品實際毛利率-經營固定成本率=4%-5% = -1%
負數啊!這還是稅前啊!
你賣這個產品越多,就賠得越多!
請自行回憶你剛才的觀點:還是康師娘利潤高!一箱賺3元!高利潤啊!
自己掌嘴吧!
第三步:計算融資成本上限
現在你已經學會算凈利潤了,知道哪個產品賺錢,哪個產品虧錢了。回去算算賬,把讓你虧錢的貨,清掉或者減少庫存吧。
你敢不敢去融資做生意?融資利息上限怎么算?
很簡單,融資成本極限是,必須遠小于你的產品經營凈利率。
假設你的產品經營凈利率=年化20%
你的融資上限,最好年化10%以下,這樣還能給自己留幾個點的余地,經得起一點點風吹草動。
快消品的經銷商,去借錢經營?
按照上面的計算公式、七七八八的成本全算完,快消品凈利率能省下多少?
做生意,魄力是要有的,但神志要清醒。
第四步:分清現實和幻覺
有的年輕女孩,一個月就賺6000元,還非要背個兩元的包包,結果她就月月破產。
還有人,一個月就賺6000元,年底還攢了2萬元。
錢這東西,沒有多與不多,只有夠與不夠。
多少大經銷商,手里好幾千萬流動資金,玩著玩著,沒錢了。
多少小經銷商,手里就兩百萬資金,小日子小過,人家老有錢用。
為啥?
經銷商的流動資金去哪里了,主要是六項:
1.存貨:庫房里壓了一部分(包括在途貨款);
2.賬款:外面客戶欠的應收賬款占用一部分;
3.墊資:給廠家墊資促銷費,還沒報銷下來,又占用一部分;
4.必需的流動儲備金:支付每月水電費、物業費、人員工資、車輛費用、進貨……
5.廠家給他賒銷支持一部分(這個可以忽略,現在絕大部分廠家是先款后貨);
6.額外支出:經銷商賺了點錢,德不配位,開始嘚瑟作死。有琢磨開發個小房地產項目發大財的,有倒騰紅木家具的,有玩比特幣的,有開桑拿的,有炒股的……總之就是覺得賣快消品太屌絲了,想賺快錢賺大錢,結果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聽起來有些荒誕,很多經銷商轟然倒閉,不是因為生意太差,反而是因為生意太好。
生意差的時候,大不了少賺點錢,大不了虧點錢,老子吃少點穿差點,日子照樣過。
生意高速發展的時候,經銷商容易出現幻覺:
幻覺一:進價減去出價,差價很大,很賺錢嗎,我已經發達了!(真相如上,其實不賺錢)
幻覺二:這個康師娘利潤高,一箱賺3塊,進1000箱送100箱,進10000箱送2000箱,我要進10000箱,利潤老高了!(真相是進了貨壓在庫房里賣不出去,根本不周轉)
幻覺三:每天都這么賺錢,利潤這么高,怕個鳥,進貨、接新品牌、做更大區域、賒賬銷售沖業績……我要做當地老大!(真相是盲目擴大,資金鏈一定會斷裂)
幻覺四:生意要做大,不能只拿自己的錢,要融資做生意才有魄力,聽說有個互聯網金融……(真相是,完了完了)
幻覺五:我都這么有錢了,絕對不是一般人兒,那就得多元化發展,看看更有前途的行業……(真相是:你可以保持沉默,如果你開口,每一句話都將成為遺言)。
泡泡會破掉,幻覺也會清醒,有一天他會發現:
1.現金流最重要,現金流周轉一次,就產生一次“周轉利潤”,沒有現金流,利潤就是個幻覺。
2.沒有一個經銷商是因為利潤低完蛋的,突然完蛋的經銷商都是資金鏈斷裂,他們沒有輸給市場,而是輸給了錢。
3.你需要支付房租、水電、貨款、人員工資……會計計算出來的利潤,是不能用來支付這些賬單的。賬面利潤只能讓你放松警惕,心中充滿遐想,眼前出現幻覺,等你醒過來的時候發現已經被綁在砧板上,褲子都脫了。這個時候,只有現金能拯救你。
4.每多1塊錢存貨/賬款/墊資/額外支出,你就會少1塊錢現金。
第五步:管理現金流的具體方法
最后,我教大家個簡單的保命方法:
我是個經銷商,有100萬元流動資金。我告訴庫管和財務,設立三個報警:
1.庫存報警:庫房的貨超過35萬元,給老板報警!
2.賬款報警:外面欠的貨款超過30萬元,給老板報警!
3.墊付報警:給廠家墊付的費用超過10萬元,給老板報警!
這樣,我手里還有100-35-30-10=25萬元流動資金,作為“必需的流動儲備金”,支付每月水電費物業費、人員工資、車輛費用、貨款等日常開支。
“庫存報警”超過上限:我就去看看庫房里各個產品的庫存天數,把那些周轉慢,凈利率低的產品折價甩掉,騰出資金來進能周轉產生利潤的貨。
“外欠款報警”超過上限了:我就給員工“回款獎勵”,讓他們去找客戶要錢。對問題客戶我就會控制發貨額,趕緊上門追收貨款。對回款信譽差,我搞不定的客戶,寧可放棄……
“墊付報警”超過上限了,我就會控制新的墊付金額速度,集齊報銷手續加速報銷……
如果沒有這三個報警看著,你們說,會不會稍微不留神,庫房里放的貨多一些,外面欠的貨款多一些,墊支的費用多一些……咣,手里沒錢了。
注:魏慶老師在《銷售與市場》雜志開設連載專欄。本文內容,已經拍攝系列視頻課程,請加魏慶老師微信公號weiqingpeixun (微信公號搜索漢字:魏慶培訓)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