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利
(黑龍江省綏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黑龍江 綏化 152200)
水稻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主食,其產量質量關系到人們的日用飲食。然而,隨著當前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群眾對于水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種植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現下的發展要求,需要結合“綠色環?!睍r代主題,來對水稻栽培技術加以創新。因此,結合實際情況對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與推廣策略進行詳細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在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中,選種備種是最為基礎,也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關系到后續水稻培育情況。在選種方面,應盡可能選擇一些生育期適宜、高品質、抗病蟲害差能力強的品種,提高種子出芽率;在備種方面,種植者需要將良種放在平坦、干燥處進行晾曬,并按照時間規律進行翻曬,保證種子均勻晾曬,干濕度相同。在晾曬完成以后,利用鹽水精選,并用藥物浸泡種子,從而提高種子本身的抗病能力,具體可以應用25%多菌靈可濕粉500倍液、50%強氯精可濕粉1000~1500倍液等,時間應盡可能控制在1~2d內。在浸泡完成以后,就可以開始催芽,溫度控制在25~30℃,破胸溫度則是控制在38~40℃[1]。
在整個栽培的過程中,往往是需要注意多個方面,也是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應用最為關鍵的一個部分。首先,是要選擇合適的實際加以播種,播種時天氣的溫度,應在12~13攝氏度之間,平均每畝可播種6~7千克,而為了保證水稻生長均勻,農戶還必須要控制好整體的種植密度,保證水稻采光、通風較好。其次,加強水肥管理。無公害栽培技術,要求農戶必須要遵循淺水層栽秧、濕潤立苗、存水層返青及薄水分蘗的原則,對放水、灌溉的時間也要加以科學控制。施肥之前則是要充分了解土壤成分,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這樣才能夠保證水稻養分充足。最后,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也應該采取綠色無公害手段,可以通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兩種形式,如利用天敵、小鴨、魚等生物,對威脅水稻生長的害蟲加以控制,利用性誘捕器來誘殺害蟲等等。在藥物防治方面,則是應該根據水稻種植的實際情況來加以選擇應用,避免對農作物生長環境造成較大破壞。
對于水稻種植而言,適時的收貨農作物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若是過早收割水稻,則容易出現水稻檢查的情況,若是收割過晚,則是出現營養成分流失嚴重的情況。為此,種植者應該挑選在超過90%以上的鼓勵黃熟時開始收割,且還要避開雨天,保證稻米始終是處于一種干燥狀態,減少發芽、霉爛等情況出現的可能性。
基于上述分析,水稻栽培技術關系到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而無公害栽培技術的應用,不僅是改善了傳統種植技術,同時也為產量、質量的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其應用在現下并沒有得到普及,需要在今后加以有效推廣。
實驗示范基地的建設,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各種實驗需求,為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創新與改進提供充足條件,另一方面則是可以讓農戶進入到示范基地參觀,深度了解到在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具體實施及原理,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技術宣傳,也使得農戶可以親身參與到技術應用中,實現對該種技術的深入了解,為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普及奠定基礎。
雖然,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有效性已經得到了充分認可,但是由于農戶本身的認知程度有限,難以在第一時間接受該項技術,且對這一技術本身就存在不了解之處。為此,政府有關部門應成績宣傳小組,將栽培技術通過視頻制作的方式,上傳到互聯網上,然后在各個鄉村、縣鎮開展技術講解、宣傳活動,將視頻作為素材,讓更多人可以了解到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提高宣傳敷設面積與影響力[2]。
由于農戶傳統種植技術對其的影響已經十分深入,在短時間之內無法轉變思想觀念,且大部分農戶,都是以水稻種植為主要收入,若是出現減產的情況,就會影響到家庭的經濟來源。為了打消農戶對新技術的顧慮,政府有關部門可以提供一定的補助,避免其在應用新技術以后出現減產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發布一些鼓勵性政策,讓這些農戶更主動的應用新技術,加快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
綜上所述,目前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主要是從選種備種、栽培技術、適時收獲四個角度著手來進行,對于提高糧食產量十分重要。然而,大部分農戶仍然是會受到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對無公害種植技術有著一定的抵觸心理。因此,在今后有關部門就需要通過建設實驗示范基地、加強對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宣傳、為農戶提供補助保障等方式,來加快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為糧食產量的整體性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