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芳
(連云港市贛榆區植保植檢站,江蘇 贛榆 222100)
示范區建在石橋鎮王集村,該“黃桃病蟲綠色防控”核心示范區為200畝,輻射帶動1200畝。在該黃桃主產區開展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桃蛀螟、綠盲蝽等害蟲性誘監測,及綠色防控技術。
綠色防控示范區的綠色防控產品和主推技術到位率達100%,病蟲防控效果達到90%以上,生物物理等非化學防控覆蓋率達40%以上,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達到示范片比對照區減少30%以上,為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示范區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合格率100%。
贛榆黃桃主要病蟲害有:流膠病、炭疽病、蚜蟲類、梨小食心蟲、桃蛀螟、綠盲蝽等病蟲;
病蟲發生情況:近幾年來我們開展系統調查,監測對象為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桃蛀螟、綠盲椿、流膠病、炭疽病等為主。每間隔7d調查1次。調查發現,近三年梨小食心蟲和桃小食心蟲均為中等發生,桃蛀螟為中等偏輕發生,綠盲椿為輕發生;流膠病為輕發生,炭疽病為中等偏輕發生。
用藥情況調查:傳統的種植方法用藥次數多,用藥量大,用藥品種多,殘留量大,平均用藥次數達到8-9次,果品品質嚴重下降。
近年來,我們開展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桃蛀螟、綠盲椿等性誘捕器、誘芯進行試驗,誘芯每月更換一次,誘捕器懸掛高度以懸掛高度1.5m左右的誘捕量最大,懸掛位置以樹冠邊緣、樹陰面的誘捕量最大、位置最好。同時開展空白對照,發現有性誘的誘蟲效果明顯高于空白對照,并且在同等條件下少用藥兩次,性誘效果明顯。
通過試驗發現殺蟲燈誘殺金龜子、卷葉蛾等害蟲效果比較好;利用蚜蟲、綠盲椿等害蟲成蟲對黃色敏感,具有強烈的趨黃性特點,利用黃板誘蟲效果比較顯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在防治上貫徹“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的科學理念;以“控害、安全、高效”為目標; 綜合應用:“清園控害+綜合誘殺+生化調控+科學用藥”綠色防控技術 ;在綠色防控示范區,以農業防治、生物物理防控、理化誘控為主,科學使用農藥。
在示范區推廣應用梨小食心蟲、桃小食心蟲、桃蛀螟、綠盲椿等性迷向技術;太陽能殺蟲燈誘殺金龜子等害蟲、黃色粘蟲板誘殺蚜蟲等綠色防控技術;石硫合劑控害及果實套袋技術等。部分桃園采用了桃園生草、桃園養鵝、冬季涂白等控草防病治蟲措施。
2.2.1 做好修剪工作。在示范區推廣堅持夏季修剪為主,冬季修剪為輔,優化樹體對果樹的豐產、穩產有重要的作用。
2.2.2 做好肥水管理:根據果樹需肥特點,按照“控氮、穩磷、增鉀、補微”的施肥方針和“有機無機相結合,氮、磷、鉀、中微合理配比”的施肥原則及“重施基肥,合理追肥”的施肥方法合理施肥、灌水,做好肥水管理。
2.2.3 清園控害:用石硫合劑噴霧清園,并做好桃園翻耕滅蛹,消滅土壤越冬害蟲,壓低病蟲越冬基數;采取主干刷白(涂白劑),有效防止害蟲產卵,避免樹皮裂口,減少流膠病感染;春季樹體萌動前,使用石硫合劑噴霧封殺,控制病蟲始發源頭,消滅害螨、梨小食心蟲、介殼蟲及多種病菌的越冬病蟲源。
2.2.4 優花優果技術:采用疏蕾、疏果、果實套袋等技術措施,控制產量,優化花果質量,提質增效。
加強病蟲監測調查力度,在農業防控、理化誘控的基礎上,根據病蟲發生情況,適時開展化學防控。
植保技術人員經常深入生產基地,向廣大果農推廣綠色防控技術,講解病蟲綠色防治關鍵時期、關鍵技術,接受果農咨詢,指導病蟲防控。同時,通過政府網站、微信群、農民培訓等多種方式擴大宣傳黃桃主要病蟲發生規律、發生趨勢及綠色防控技術。
以前,在黃桃病蟲防治上,廣大果農喜歡用化學農藥防治,則病蟲抗性提高、防效差,防治次數增加、用藥量增大,這給農產品食用安全及果品品質帶來一定的隱患。通過近年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綠色防控技術得以推廣,提高了果品品質,實現了黃桃綠色食品品質,大大地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保護了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實現化學農藥的減量控害:通過使用清園控害、殺蟲燈、性誘劑、食誘劑等生物物理措施,以及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提高了防治效果,減少了農藥使用次數和農藥使用量,提高了防治效果,有效地實現了化學農藥的減量控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