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彩紅
(鹽城市亭湖區南洋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鹽城 224052)
亭湖區南洋鎮現代農業園區位于青墩連接線、方向路兩側,地涉月青、青墩、才堂和興隆4個村,園區面積666.67 hm2,核心區面積333.33 hm2,輻射區1 333.33 hm2,是果蔬農業科技示范推廣的主要項目基地。項目園區內的環境適宜、交通便捷、農田基礎設施配備齊全,給草莓等果蔬提供了優良的生長環境。草莓的品種不同,生長習性和周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種植人員在種植前要充分了解草莓的品種特點,如什么時候開花、什么時候結果、澆水和施肥的最佳時間等[1]。根據草莓生長的需求推廣發展草莓的新品種、新技術和新形式的工作簡稱“三新”。根據項目的實際成果進行草莓在品種和產值上的轉化,通過技術優勢發展保證草莓的產量增收。
對于草莓的種植共篩選了7個品種和8項新技術的引進,然后進行草莓種植的試驗和成果展示。引進的草莓有紅顏草莓、寧玉草莓、久香草莓、章姬草莓、寧豐草莓、豐香草莓和白雪公主草莓,還有其他果蔬共16個品目。首先根據生長適宜條件和習性,結合當地的氣候和園區環境,對草莓品種進行第一輪篩選。其中,適合種植的品種有紅顏草莓、寧玉草莓、久香草莓和白雪公主草莓4個品種,然后對這4個草莓品種采用新技術和新形式,達到增產增收的預期目標。
草莓的傳統種植方式通常過度消耗人力、水資源和種植成本投入,而“三新”項目在農業種植園開展中運用的新技術是水旱輪流作業模式、現代水肥一體化微灌溉技術、覆蓋地膜滲透技術、噴灌技術、物理蟲害防治技術、扣棚升溫技術、防曬網覆蓋栽培技術以及設施澆肥技術[2]。經過使用發現,其中的4項技術在草莓種植過程中實現了高效的增產效果,依次為現代水肥一體化微灌溉技術、物理蟲害防治技術、防曬網覆蓋栽培技術和覆蓋地膜滲透技術。目前,“三新”技術的草莓種植覆蓋率達到了92%,農民的滿意程度達到了95%。
探究“三新”項目關于草莓新品種的選擇種植方面有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在種植園的水果展示區引進紅顏草莓、寧玉草莓、寧豐草莓、久香草莓、章姬草莓、豐香草莓和白雪公主草莓等7個草莓品種,試驗結果顯示適合種植的品種有紅顏草莓、寧玉草莓、久香草莓和白雪公主草莓4個品目,并對應形成與之匹配的種植技術,主要有現代水肥一體化微灌溉技術、物理蟲害防治技術、防曬網覆蓋栽培技術和覆蓋地膜滲透技術,大大提高了草莓的產量和豐收量,對于草莓農戶來說是一次重要的試驗舉措,帶動了草莓行業的經濟發展。
農戶對草莓品種的大面積種植,致使其產量和品質一直不高。通過“三新”項目的草莓試驗種植,可以采用新技術在不同草莓品種上的實際應用篩選不同品種中最適合生長且增產增收的技術,提高了草莓的總體質量。在“三新”項目開展過程中,在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推廣條件下,對紅顏草莓種植占地112 hm2、寧玉草莓種植占地86.67 hm2、久香草莓種植占地66.67 hm2和白雪公主草莓種植占地100 hm2,開展了草莓增產的高效措施。
農戶在進行草莓種植時,會出現一些灌水困難等操作不便的問題,需要用到大量人力。大棚種植微灌技術和噴淋技術可以大大改善現有的問題現狀,減少了人力消耗,提高了均勻灌溉速率,是大棚草莓栽培技術的改進和升級,對草莓的增產增收貢獻巨大。農業種植園的“三新”項目工作的開展滿足了市場對草莓的需求量,通過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提高了種植栽培的新模式[3]。通過各個地區的草莓種植戶到“三新”項目基地進行學習并實現試驗成果的轉化,廣泛應用到草莓種植生產中,帶動了草莓產業的整體效益。
現代農業園區“三新”關于草莓種植的農業項目預計投資48.5萬元,實際使用資金超過預期目標,總計投入49.2萬元。資金主要是由省政府的47萬元和農業種植園融資的1.5萬元共同組成。項目投資具體分配比例表現為:技術引進費用22.5萬元、政府補助16.84萬元、技術推廣費用5.35萬元和人力成本費用4.51萬元。根據項目的預期計劃進行實際開展,資金的實際流向需要遵循項目規劃,針對資金的花費需要建立明確的管理實施辦法,保證項目資金得到合理應用,用最少的投入創造最大的經濟產值。
“三新”草莓種植農業項目在新技術、新品種和新形式的栽培試驗結束后,草莓的總產值對比果農的平均產值增長了40萬元,“三新”項目新技術的引進使用率高達92%,增加的產能效益比項目投入增加了8個百分點。經過對草莓種植果農的研究調查表明,他們的滿意程度達到了90%。
從社會效益的角度來說,“三新”項目應該在全國得到廣泛開展,需要有規范的示范試驗種植田,運用信息技術展開科技化的觀摩和培訓學習,高效地實現“新品目、新技術、新形式”的“三新”項目內容,提高全國草莓果農的種植產量和果實質量,爭取未來幾年在行業中達到各地區的普及。從人員角度來說,“三新”項目的實施大大解決了農村人員的就業問題,帶動全村走向發家致富的道路。“三新”項目中的試驗成果應用到草莓的實踐種植栽培中,是成果價值實現的重要表現。
通過“三新”項目的草莓種植成果轉化,項目區的草莓種植提高了整體的生產標準,高效地保證了水資源和肥料的適量運用,且合理引進水肥一體澆灌的技術,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的條件下降低成本投入,對于農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要保證草莓的實踐生產達到“三新”項目的試驗種植效果,需要保證組織管理體系的完善。“三新”項目的開展是以農業局局長為主要牽頭者,與農技工作人員形成專業項目小組,實現對草莓“三新”項目的全面監督管理。在草莓農戶的實際生產中,需要對草莓每個階段的人為操作和設備操作加強管控,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保證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開展種植工作。新技術在學習培訓后也需要由相關人員建立完善的指導操作規程,技術和設備的運用由專人負責,同時需及時關注相關政府部門下發的法律法規,及時更新技術[4]。開展“三新”項目的農業種植農業園也可以開辦相關的學習教育班、技術發布研討會等活動,提高果農對新技術的掌握程度。運用這種現場講解的方式,保證草莓種植技術的運用人員可以在發現疑問時直接提出,對技術策略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普及作用。在草莓種植的關鍵時刻,技術人員可以到田間進行現場專業的指導,方便操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直接高效交流,保證草莓種植技術高效運用。
文章根據現代化農業種植園的草莓“三新”項目,通過新技術、新品種和新形式在草莓種植的廣泛試驗運作,找出不同品種的草莓在種植時用到的最佳技術,實現了草莓的增產增收。可見,“三新”項目的開展對草莓種植具有高效性,推動了草莓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