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新東歐》雜志2月20日文章,原題:在黑海地區,中國兼收并蓄 2013年,中國正式啟動新絲綢之路計劃。在該計劃的指引下,中國如今對黑海地區大力投資。在俄羅斯和西方的注意力集中于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和烏克蘭的沖突時,中國逐漸成為該地區的關鍵角色。中國在該地區活動的擴大對黑海沿岸國家是機遇,這些國家可以借此對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吸引外國投資發展經濟。
格魯吉亞地處歐亞十字路口,是中國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就是連接兩個大陸,擴大貿易。中國已成為地區的主要角色,中文現在是格魯吉亞多所大學的第三外語,排在英語和俄語之后。中國人的貨攤成倍增加,第比利斯海商貿廣場的建筑紛紛冒出,慢慢抹掉了蘇聯時期建筑的印記。
同樣的情況也在黑海沿岸其他國家上演,特別是在烏克蘭。從2016年到2017年,烏克蘭與中國的貿易增加18%。在摩爾多瓦,當地出口白蘭地酒、葡萄酒和西紅柿到中國。
歐盟成員國和美國仍然不太敢投資俄羅斯控制的未得到承認的準國家。相比之下,中國的活動不限于聯合國承認的國家。因此,當中國代表團訪問德涅斯特河東岸共和國,希望增加當地白蘭地酒進口時,Kvint酒莊集團大感意外。華盛頓著力在南海遏制中國,但無力同時在東部和西部壓制中國的經濟活動。歐洲從打造東部伙伴關系以來對黑海地區的經濟援助似乎并沒有產生預料的結果。
所以,中國進入黑海地區對西方國家和地區國家都是機遇。北京可以讓美國和歐盟意識到,他們對該地區的冷沖突缺乏務實態度,以前的政策過時了。▲
(作者邁克爾·埃里克·拉姆波特,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