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國民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楓橋鎮農技站 311811)
周宇杰* 何信富 駱 琴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311800)
農藥的使用在保障糧食生產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農業面源污染、生態環境破壞、農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為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浙江省作為全國首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省,自2014年就明確減少農藥施用量,并逐步實現農藥零增長。諸暨市作為浙江省的產糧大縣(市),啟動了農藥零增長行動,并開展了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的研究,其中一項就是通過加入高效助劑來提高農藥利用率,從而實現農藥減量。
懷農特是美國ORO公司從橙皮里提煉出的天然植物油,微毒無殘留,其作為常規農藥的助劑能有效提高藥液在作物表面的附著、濕潤、展布、傳導和滲透性,從而有效提升藥劑的防效,此效果已在褐飛虱、柑橘紅蜘蛛、茶樹小綠葉蟬等的防治中得到驗證。為明確懷農特在諸暨市水稻病蟲害防治和農藥減量中的應用效果,筆者特開展本次試驗。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諸暨市王家井鎮新南村一農戶田塊進行,試驗地土壤為黏性土壤,肥力中等。供試水稻品種為“春優927”,于5月16日播種,6月7日機插,行株距為30 cm×20 cm。
供試藥劑有懷農特(市售,Oro Agri International Ltd.)、6%阿維·氯苯酰懸浮劑[市售,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4%噻呋酰胺懸浮劑(市售,日本日產化學工業株式會社)、40%吡蚜·呋蟲胺水分散粒劑(市售,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劑(市售,拜耳作物科學公司)、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劑(市售,拜耳作物科學公司)、2%阿維菌素乳油(市售,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市售,美國杜邦公司)。
試驗設4個處理,不設重復,分別為:(1)常規施藥處理(處理區面積為1067 m2),(2)藥劑減量20%+懷農特1000倍液+80%用水量處理(處理區面積為1333 m2),(3)常規施藥+懷農特1000倍液處理(處理區面積為1333 m2),(4)空白對照(CK,處理區面積為234 m2)。試驗施藥時間根據蟲情決定,第1次施藥時間為7月22日,每667 m2用水量為30 kg,第2次施藥時間為8月17日,每667 m2用水量為45 kg。各處理具體藥劑施用種類和施用量見表1和表2。

表1 各處理第1次(7月22日)用藥情況
1.3.1 稻縱卷葉螟
在藥后7 d、15 d各調查1次,每處理隨機取樣調查25叢水稻的卷葉數和殘留活蟲數,并計算卷葉率、保葉效果、蟲口減退率和防效。卷葉率(%)=(調查卷葉數÷調查總葉數)×100;保葉效果(%)=[(對照區藥后卷葉率-處理區藥后卷葉率)÷對照區藥后卷葉率]×100;蟲口減退率(%)=[(藥前活蟲數-藥后活蟲數)÷藥前活蟲數]×100;校正防效(%)=[(藥劑處理區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表2 各處理第2次(8月17日)用藥情況
1.3.2 稻飛虱
采用平行跳躍式取樣法,每處理調查20叢水稻,于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于施藥后7 d、14 d、27 d、41 d、55 d(第1次施藥后僅調查藥后7 d、14 d)各調查1次稻飛虱活蟲數,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效。蟲口減退率(%)=[(藥前活蟲數-藥后活蟲數)÷ 藥前活蟲數]×100;校正防效(%)=[(藥劑處理區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 ÷(1-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1.3.3 紋枯病
在水稻紋枯病病情穩定后,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法,每點固定調查相連5叢水稻,記錄水稻紋枯病發病株數和病級數,計算防效。分級標準如下: 0級,全株無病;1級,第4葉片及其以下葉鞘、葉片發病(以頂葉為第1葉片);3級,第3葉片及其以下葉鞘、葉片發病;5級,第2葉片及其以下葉鞘、葉片發病;7級,劍葉葉片及其以下葉鞘、葉片發病;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病情指數=Σ[(各級發病株數×各級級數)÷(調查總株數×最高級數)]×100;防效(%)=[1-(處理區病情指數÷空白對照病情指數)]×100。
1.3.4 稻曲病
在水稻稻曲病病情穩定后,采用平行跳躍式取樣法,每處理調查5個點,每個點5叢,記錄水稻稻曲病發病株數和病級數,計算防效。分級標準如下:0級,無病粒;1級,每穗1個曲球或染病稻粒;3級,每穗1~2個曲球或染病稻粒;5級,每穗3~5個曲球或染病稻粒;7級,每穗6~9個曲球或染病稻粒;9級,每穗10個以上曲球或染病稻粒。病情指數、防效計算方法同紋枯病。
1.3.5 產 量
收獲期(11月13日)對各處理進行實收測產,現場用電子水分測定儀重復3次測定各處理稻谷的水分含量,折算去掉水分后的實際產量。

表3 各處理第1次施藥后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比較

表4 各處理第2次施藥后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比較
由表3、4可知,3個藥劑處理對稻縱卷葉螟均有良好的防效。第1次施藥后7 d,由于采用擔架式噴霧機減少20%用水量,處理(2)的校正防效較差(97.96%),但與處理(1)、(3)間校正防效無顯著差異;第1次施藥后15 d,3個藥劑處理對稻縱卷葉螟的校正防效一致,但處理(1)的保葉效果好于處理(2)和處理(3),分別為93.55%、82.80%、81.72%。第2次施藥后7 d,處理(1)的校正防效好于處理(2)和處理(3),分別為94.55%、89.59%和87.14%;第2次施藥后15 d,處理(2)的校正防效稍有下降,而處理(3)的校正防效則顯著提高,并與處理(1)的校正防效相當;從保葉效果來看,3個藥劑處理間無顯著差異,均在97%以上。
綜上,藥劑減量20%+懷農特的處理(2)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效比常規施藥和常規施藥+懷農特的處理(1)和(3)稍差些,但處理間防效無顯著差異。
第1次施藥時,田間稻飛虱以白背飛虱為主,占97.8%,因此,防效比較以白背飛虱為主。由表5可知,第1次施藥后7 d,處理(2)對白背飛虱的防效最好,為98.08%,處理(3)比處理(1)、(2)的防效稍差,但處理間防效無顯著差異;藥后14 d,各處理對白背飛虱的防效均略有下降,處理(1)、(2)、(3)的防效分別為97.08%、95.82%和94.69%。
第2次施藥時,田間稻飛虱蟲量較少,白背飛虱已大部分遷出,褐飛虱還未遷入,但為降低六(4)代褐飛虱蟲量,故提前對褐飛虱進行藥劑防治。由表6可知,由于前期褐飛虱蟲量少,空白對照20叢稻株上褐飛虱蟲量也僅為3頭,故前期防效無參考價值。藥后27 d,各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效開始體現,各處理的校正防效均在80%以上,且處理(3)>處理(2)>處理(1),防效分別為88.71%、84.95%和80.65%。隨著時間的推移,3個藥劑處理對褐飛虱的防效均有所下降,其中處理(3)防效下降最少,藥后41 d,處理(1)、(2)、(3)對褐飛虱的防效分別較藥后27 d下降18.69%、20.13%和10.14%。藥后55 d,處理(1)對褐飛虱的防效繼續下降,而處理(2)、(3)對褐飛虱的防效與藥后41 d相當,處理(1)、(2)、(3)對褐飛虱的防效分別為50.98%、61.11%、79.17%。

表5 各處理第1次施藥后對白背飛虱的防治效果比較
綜上,常規藥劑+懷農特的處理(3)對稻飛虱的防效最佳,其次是藥劑減量20%+懷農特的處理(2),防效最差的是常規藥劑處理(1)。

表6 各處理第2次施藥后對褐飛虱的防治效果比較
由表7可知,3個藥劑處理對紋枯病的校正防效均較好,均在95%以上;3個藥劑處理的病情指數均較低,均在0.20左右;其中藥劑減量20%的處理(2)對紋枯病的校正防效略差,但與處理(1)、(3)間校正防效無顯著差異。

表7 各處理水稻紋枯病防效比較

表8 各處理稻曲病防效比較
由表8可知,空白對照的稻曲病發生較重,病情指數為7.03,其他3個藥劑處理對稻曲病的防效均較好,其中處理(3)的防效最好,為94.31%,其次是處理(2),防效為91.89%,處理(1)防效略差,為89.05%。
從田間觀察情況來看,對照區由于病蟲害發生較重,收割時大部分倒伏,而其他3個藥劑處理僅因前期大風影響有零星倒伏,未影響水稻產量。由表9可知,處理(3)的每667 m2產量最高,為759.6 kg,分別比處理(1)、(2)增產21.1 kg、27.3 kg,處理(2)比處理(1)每667 m2產量減少6.2 kg,但3個藥劑處理間產量無顯著差異。

表9 各處理產量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在單季晚稻稻縱卷葉螟、褐飛虱、紋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中,加入懷農特1000倍液能提升藥劑對病蟲害的防效,在對稻縱卷葉螟和白背飛虱的防治中加入懷農特,雖藥劑的防效未見明顯增加,但藥劑減量20%+懷農特1000倍液處理的防效仍較好,且與常規藥劑處理間防效無顯著差異。因此可在水稻病蟲害中等發生時加入懷農特,從而達到有效控制病蟲害和減少農藥使用量的目的。同時,藥劑中加入懷農特1000倍液能提高水稻產量,促進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