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米廣弘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2月19日、20日舉辦的“紫禁城上元之夜”,延續了中國古人的文化傳統,滿足了現代人對元宵燈會的向往,這也是故宮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燈會”。17日,故宮博物院官網發布“燈會”預約公告后,門票迅速被搶光。從19日到20日,共6000名游客幸運地夜游故宮。沒有搶到票的游客只能隔墻賞燈,宮墻外可謂萬頭攢動。從今年春節期間的“紫禁城里過大年”展,到元宵“燈會”,故宮這個自帶流量的大IP,越來越開放,扎實地走在了文創的道路上。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此前表示,舉辦“紫禁城里過大年”的展覽,就是為了讓更多人近距離欣賞、了解和認識文物,無形中提升文化自信和歷史認同感,讓優秀傳統文化流淌在每一個人的血液中。如何讓沉睡在博物館里的優秀傳統文化受到青年一代的喜歡和接納,是博物館人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一。單霽翔認為,穿越千年歷史的文物已不再單純是用來收藏、展示和研究,更是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不斷延續的文化基因。
對于今年元宵節故宮的又一次“上新”,《上新了·故宮》節目嘉賓兼文創新品開發員、演員鄧倫對筆者表示,“故宮燈會”的設計與推出是對公眾文化需求的呼應,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落到實處,使傳統文化抵達現代人心田,釋放出一座城市包容可貴的人文情懷,更是文化創意和傳承的示范。鄧倫表示,故宮在中國所有博物館中算最潮和最時尚的。文創不僅給故宮帶來可觀的收入,也在整個文博系統掀起了一股文創熱。
《上新了·故宮》是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電視臺等聯合推出的大型文化創新類真人秀節目。每期節目中,明星嘉賓作為新品開發官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探尋故宮歷史文化,并聯手頂尖跨界設計師與高校學生,每期打造一個引領熱潮的文化創意衍生品。鄧倫表示,《上新了·故宮》每期節目都精彩有趣,令很多人了解到關于故宮的歷史與文化知識,用生命守護文物的故宮人更值得敬佩。“每個文物背后都有故事,故宮的每個角落都藏著時光的秘密,這檔節目很有意義。”
知名文化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對筆者表示,故宮以元宵節為契機精選各種“元素”構造出迷人景致,在秉承傳統的同時注入新的文化因素。此舉再度為全國景區樹立榜樣。各大博物館應借鑒經驗,讓冰冷的文物鮮活起來,在現代社會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
蒙曼認為,傳統節日以潛移默化、寓教于樂的形式,展示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對于保持民族特色、弘揚民族精神意義重大。當前繼承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現實不容樂觀,不少地方的節日更多充斥著商業炒作、旅游開發、假日經濟的喧囂。在世界多元文化并存、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形勢下,許多外來節日吸引了大多數年輕人。“中華傳統節日是文化傳統和生活習俗的完美結合。所以在‘我們的節日,應以各種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群眾親身體驗,在參與中繼承傳統。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傳統節日形式和內容的割裂,更可以在濃濃的節日氛圍里,讓大家受到一場傳統文化的熏陶。”
蒙曼表示,我們應擺脫“過節就是購物、吃喝”的思想,深入挖掘和闡釋傳統文化的內涵,高度重視整個社會人文秩序建設的氛圍營造。特別是把傳統節日與當前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密切結合,用文化內涵塑造心靈,將現代手段應用于傳統節日中。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揚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