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超


影片中的恐怖分子并非窮兇極惡,他們甚至允許人質中的孩子們在機場踢球

集中在老航站樓內的人質
1976年6月27日,法航139航班在希臘雅典轉機后再度起飛,飛機上共有239名乘客,其中包括83名以色列人。飛機起飛后不久,被以博澤為首的4名恐怖分子劫持。這4名恐怖分子包括一男一女2名德國人和2名阿拉伯人。他們控制飛機后,逼迫駕駛員改變飛行目的地,飛向利比亞的班加西機場。4名劫機者企圖利用劫機事件提高組織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同時以飛機上的乘客交換被以色列關押的同伴。這些劫機者曾在也門接受訓練,并與巴解組織有緊密聯系。
在班加西機場,一名謊稱懷孕將要流產的英國女人質被博澤釋放,證明博澤并不想傷害這些人質,只是想利用他們作為籌碼,逼迫以色列政府就范。由于利比亞拒絕讓這架飛機停留,139航班在班加西機場加油之后,飛向烏干達。烏干達總統阿明支持巴解組織,容留了飛機和機上的所有人員。
第二天,所有乘客都被迫轉移到機場的老航站樓。博澤還對其中一位有些失控的德國老婦人進行安慰,使其稍微平靜了下來。
第三天,以賈貝爾為首的恐怖分子開始接手現場,并將所有猶太人單獨關押到老航站樓的一個房間內。同時,以色列軍方開始制定突襲計劃,以備不測時加以實施。劫機者向以色列政府提出,用機上乘客交換被以色列關押的52名同伴。
由于恩培德機場距離以色列4000km,以色列總理拉賓感到采取軍事行動風險太大,傾向于與劫機者進行談判。國防部長西蒙·佩雷斯對此表示反對,并繼續制定武力突擊行動方案。在如此緊急情況下,以色列軍方內部也存在不同看法,認為武力突擊很可能一敗涂地,造成嚴重損失并影響以軍的聲譽。
第四天,在貌似中立的阿明總統建議下,劫機者釋放了部分非猶太人質,以減輕機場管理的壓力。但同時,劫機者又威脅猶太人質說,如果以色列政府在最后期限之前不同意談判,將每24小時槍殺2名猶太孩子。
第五天,得不到以色列政府如何解決人質危機信息的被劫持者家屬們群情激憤,他們沖破軍警阻攔沖入政府大樓要求見總理。在這一壓力下,拉賓決定開始與劫機者談判。經過互通,恐怖分子同意將最后期限延后。博澤認為自己取得勝利,迫使從不與恐怖分子談判的以色列政府投降了,而賈貝爾卻一直認為以色列可能會派遣部隊打上門來。在看押人質的過程中,博澤與飛機機械師交流比較多,逐漸了解了對方的想法并開始有些同情這些人質。
第六天,雖然還沒有得到政府的行動許可,甚至有的以色列隊員根本就認為這一冒險計劃不會被批準,但以軍特種部隊仍然在加緊進行訓練。也就在這一天,以色列軍方內部終于統一了意見,大家一致同意進行武力突擊行動。
第七天,以軍通過得到的恩培德機場航拍照片,得知敵情并未發生大的變化,機場跑道上也沒有障礙,有利于行動實施。在還沒有得到拉賓總理的批準前,國防部長西蒙就已經下令攻擊部隊乘坐4架運輸機起飛了。此時,以色列政府內閣最終通過了批準行動的決定,突襲行動正式開始。
在長達一周的緊張生活后,女劫機者布里奇特感到非常壓抑,已經開始向往往日正常的生活。夜幕降臨后,以軍飛機順利在恩培德機場著陸,隊員們即開始按計劃展開攻擊。聽到槍聲,劫機者很快反應過來,知道是以軍開始發動進攻。此時,博澤決定親自動手殺掉人質,但當他將槍口對準飛機機械師時猶豫了,他命令人質們都蹲下而沒有開槍。以軍特種部隊突入航站樓內,將現場所有劫機者逐一射殺,最終解救102名人質。
影片最后,拉賓對西蒙說:“如果我們永遠不與其他國家談判,那戰爭就永遠都不會停止?!边@位將軍出身的總理,最后于1995年在與巴勒斯坦方面簽署和平協議后,被猶太復國主義極端分子暗殺。

決定殺死人質的博澤最終沒有開槍,這也成為人質傷亡很少的關鍵原因之一

影片中,恐怖分子用F1手榴彈威脅機組人員

影片中, 手持T T - 33 手槍的恐怖分子
影片中,比較真實地展現了當時以色列軍隊和恐怖分子使用的各種武器裝備。如以軍使用了加裝消聲器的伯萊塔M70手槍、烏齊沖鋒槍、AK系列突擊步槍、FN MAG58通用機槍,以及恐怖分子使用了TT 33手槍、P38手槍、VZ61“蝎”式沖鋒槍以及F1式手榴彈等。此外,烏干達軍隊使用的PKM通用機槍、AK系列突擊步槍和G3A3自動步槍也在影片中出現。
以軍特種部隊在突襲恩培德機場時,運輸機著陸位置距離人質所在的舊航站樓有一段較遠的距離,這是為了盡量隱蔽自己,以延緩對方發現自己攻擊行動的時間。為此,以軍使用了加裝消聲器的伯萊塔M70手槍。伯萊塔M70手槍是一款相當少見的武器,該槍是意大利在二戰期間使用的伯萊塔M1934手槍的改進型。
伯萊塔M1934手槍是意大利伯萊塔公司研制的非常優秀的手槍,其匯集伯萊塔公司以前設計的幾種手槍的優點,并于1934年被意大利軍隊列為正式裝備。

影片中, 使用VZ61 蝎式沖鋒槍的恐怖分子
伯萊塔M1934手槍發射比較少見的9ram勃朗寧手槍短彈,這種槍彈在美國被稱為0.380英寸柯爾特手槍彈(O.580ACP)。其由約翰·M.勃朗寧于1908年設計,起初配用于比利時M1910勃朗寧手槍,后來在美國由柯爾特專利武器制造公司生產,配用于柯爾特的小型手槍。比利時、捷克、德國、荷蘭、意大利等國曾將其作為軍用手槍彈使用。
9mm勃朗寧手槍短彈全彈長只有24.9mm,彈殼長17.3mm,其威力要比最早配用于盧格P08手槍的、現今使用更廣泛的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小一些。采用這種手槍彈的伯萊塔M1934手槍非常短小,全槍長只有152mm,質量僅0.66kg。其采用7發彈匣供彈,彈匣卡筍位于握把底部后方,使用時有些不太方便。
該槍采用自由式槍機原理和外露式擊錘,特別是其開頂式套筒設計成為伯萊塔公司手槍設計的代表性特征之一。
后來,伯萊塔公司又在M1934手槍基礎上研制出采用7.65mm勃朗寧手槍彈的型號,被命名為M1935手槍。其中,伯萊塔M1934手槍主要裝備意大利陸軍,而M1935手槍則主要裝備意大利空軍和海軍。不論M1934手槍還是M1935手槍,都具有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堅固耐用的特點。這兩種手槍制作工藝非常好,表面處理非常精美。
不過,伯萊塔M1934、M1935手槍由于體積太小,采用的槍彈威力有限,并未成為一種成功的戰斗手槍,但是作為高級軍官的自衛配槍還是非常出色的。這是其在二戰時期受美軍官兵喜愛的原因之一,而且這種喜愛的程度直接影響了幾十年后美軍將伯萊塔M92F手槍命名為M9手槍,作為自己的制式裝備。
與名聲響亮的M1934、M1935手槍相比,作為其改進型號的伯萊塔M70手槍卻顯得默默無聞。M70手槍配用7.65mm勃朗寧手槍彈,因此其仍被定位為緊湊型自衛手槍。該槍在若干細節方面進行了改進。如M1934手槍的手動保險位于套筒座左側中部,將手動保險旋轉到前方S位置時為保險狀態,旋轉到后方F位置時為發射狀態,但操作時需將手動保險旋轉180°才能實現這兩種狀態的轉換,這就造成操作上的不便。M70手槍放棄了這一設計,將手動保險設置在套筒座左側后部,其外形與美國M1911手槍的手動保險非常相似,且手動保險只需旋轉一定角度即可實現保險與發射狀態的轉換,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
M70手槍的扳機經過改進設計,減小了射擊時的扳機力,有利于提高射擊精度。M70手槍的握把形狀也進行了改良設計。原型M1934手槍握把線條比較僵硬,改進后提高了使用者持握的舒適性,射擊時的指向性也得到提高。
該槍同時放棄M1934手槍位于握把底部后方的彈匣卡筍,改為將彈匣卡筍設置在握把的左側下方位置,而且將后推式卡筍改為按鈕式卡筍。這一設計與M1934手槍具有同樣的缺點,即射手幾乎無法完成用單手卸掉彈匣的動作,需要兩只手的共同配合才能取下彈匣。

伯萊塔M70手槍的手動保險放棄了這一設計,將手動保險設置在套筒座左側后部,其外形與美國M1911手槍上的手動保險非常相似,大大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

伯萊塔M1934手槍的手動保險位于套筒座左側中部,將手動保險旋轉到前方S位置時為保險狀態,旋轉到后方F位置時為發射狀態,但操作時需將手動保險旋轉180°才能實現這兩種狀態的轉換,這就造成操作上的不便
M70手槍與M1934手槍外形上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的扳機護圈與槍身之間有一個圓弧形的過渡,使得整槍的外觀更具流線形。
M70手槍于1958研制成功,一直生產到1968年。此后,其不同的改進型號延續生產到1985年。M70手槍及其各種改進型除了意大利裝備外,以色列、伊拉克和利比亞等國也裝備。以色列特種部隊采用了這種武器,因此《在恩培德的七天》影片中,以軍便使用有該手槍。在影片中,以軍挑選出最好的神槍手使用加裝消聲器的M70手槍進行射擊,擊斃了2名烏干達警衛。

影片中,以軍使用加裝消聲器的伯萊塔M 7 0 手槍進行乘車射擊訓練
在劫機時,恐怖分子使用了P38手槍,其也是二戰中赫赫有名的手槍。盧格P08手槍雖然是一代經典手槍,但其缺陷也很明顯。如結構復雜,零件太多且過于細小,因而其價格較昂貴,不利于軍隊大規模裝備。為了改進這一缺陷,德國瓦爾特公司于1938年研制出P38手槍,很快被列為德國軍隊的制式裝備,并在1939年正式投入批量生產。1940年4月20日,德軍正式裝備P38手槍。
與P08手槍相比,P38手槍結構簡單,生產工藝簡化,故障率降低,造價下降,是一種適合大量裝備部隊的手槍。二戰中,包括毛瑟兵工廠等幾家軍工廠也都投入了這種手槍的生產中,以滿足德軍換裝的需要。
P38手槍采用槍管短后坐自動方式,全槍長213mm,質量0.96kg。而伯萊塔M70手槍全長152mm,因此P38手槍比伯萊塔M70手槍尺寸大,加上其采用的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威力更大,因此成為一種戰斗手槍。
二戰后,P38手槍采用輕質鋁合金套筒座,減輕了質量,被重新命名為P1手槍,作為聯邦德國軍隊的制式裝備一直使用到1980年底。影片中,女劫機者在飛機上持有P38手槍,但并沒有開過槍,人質進入老航站樓后,女劫機者就換用AK步槍,再未見至0這種手槍出場。
影片中,以色列特種部隊除了使用AK47步槍作為主戰武器外,還裝備有烏齊沖鋒槍。烏齊沖鋒槍由以色歹U軍官烏齊·蓋爾設計,設計目的是給前線士兵提供一種可以快速反應且便于攜帶的槍械。這種武器于1950年代初設計完成后,很快就成為以色列特種部隊青睞的槍械。
烏齊沖鋒槍的彈匣插入彈匣座后兼作握把,使得全槍長度大大縮短。其采用包絡式槍機設計,使得全槍質心集中在握把附近,只需射手用一只手就可以實施射擊。但這種設計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因質心后移導致連發射擊時槍口上跳比較嚴重。為此,該槍配有固定式木質槍托,以提高射擊時的穩定性。不久,木質槍托就被金屬折疊托所取代,以至于現今已經很難看到固定式木質槍托的烏齊沖鋒槍了。
該槍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過,其也有一定的缺陷,比如射擊精度較差。因此,影片中的以軍并未進入航站樓內使用烏齊沖鋒槍進行精確射擊,而是幾名隊員在樓外使用該槍,與架設在路虎車上的通用機槍一起壓制航站樓上的烏軍火力。
這又涉及到一個該槍戰術作用的問題。烏齊沖鋒槍配用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只是一種近距離使用的武器,其射程和威力是不能和突擊步槍和機槍相提并論的。因此,這種沖鋒槍如果與敵方的通用機槍對射的話,顯然是用錯了地方。當時,以軍的車輛駕駛員配備的是烏齊沖鋒槍,他們情急之下只能使用這一武器配合隊友的機槍與敵方對射。
與此相對的一個問題是,以軍特種部隊使用AK47突擊步槍進入航站樓解救人質存在很大的風險。這是因為該槍使用的7.62mm中間威力步槍彈穿透力較強,在近距離內射擊時有可能擊穿恐怖分子的身體,誤傷其身后的人質。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威力較小、停止作用好、發射手槍彈的沖鋒槍是比較適宜的。但烏齊沖鋒槍較差的射擊精度讓以軍不放心,所以他們只能使用AK47與恐怖分子作戰了。
由此可見,一支精度良好的沖鋒槍在反劫持行動中是非常必要的武器,這也是發射手槍彈的沖鋒槍一直被列為反恐部隊裝備的原因。

影片中, 手持P38手槍和手榴彈的女劫機者
FN MAG58通用機槍是以軍特種部隊在此戰中使用的最為重要的壓制武器,其作為支援武器架在路虎車上,用于壓制烏干達守軍的火力。該槍由比利時FN公司設計,于1950年代后期開始裝備部隊,是一種性能優良的通用機槍。該槍一般情況下配備兩腳架作為輕機槍使用,也可以裝在三腳架上作為重機槍使用,還能改裝為并列機槍使用。
FN MAG58通用機槍最大的特點是性能可靠,故障率低,這也是其被以色列、美國等國家進行仿制生產的重要原因。作為通常情況下特種部隊使用的最主要的火力壓制武器,通用機槍的高可靠性是必需的性能要求,否則一旦發生故障,特種部隊就喪失了最主要的火力。影片中,以軍正是利用FN MAG58通用機槍的火力,壓制住老航站樓頂上烏軍的PKM機槍,為以軍突入樓內解救人質打開通道。

影片中,使用烏齊沖鋒槍的以軍士兵
長途奔襲4000km,深入帶有敵意的國家領土縱深地帶,以一支小規模特種部隊去解救大批人質,這對任何軍隊來說都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從戰術角度分析,以軍必須解決幾個關鍵性的問題,才能夠達到解救人質的目的,正如影片中所說的“突然性和速度是制勝的關鍵”。
首先,以軍必須解決長途奔襲而不被烏干達方面和恐怖分子發覺的問題。烏干達是橫跨赤道的東非內陸國家,距離以色列直線距離達3000km之多,中間還隔著埃及等敵視以色列的國家,要想將軍事力量順利投送到這么遠的距離,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如果以色列軍隊采取直線飛行的方式,那么很可能被埃及等國家的防空雷達發現,從而令烏干達方面獲得預警。但如果采取海上飛行的方式,飛行距離又會大大增加,達4800km之多。當時,以軍裝備的C130運輸機最大航程只有4000km左右,而且沒有裝備空中加油系統,只能想辦法中途著陸加油予以解決。
通過以色列外交部的交涉,烏干達的鄰國肯尼亞政府最終許可4架以色列C130運輸機和2架波音707飛機,以“以色列航空公司旅游包機”的名義,在內羅畢國際機場停留和加油。而且,肯尼亞政府還同意將該國位于印度洋海岸的港口城市蒙巴薩的莫伊空軍基地作為備降機場,以防止因天氣原因造成內羅畢國際機場無法著陸時使用。當時,以色列外交部通過其駐肯尼亞大使進行交涉時,并未說明這個機群真正的來意??夏醽喺⒉恢榔湔鎸嵱靡?。實際上,所謂的“旅游包機”居然需要以色列大使親自協調,肯尼亞政府也會猜到與劫機事件有關而故意裝糊涂。解決了中途加油問題,還有飛行航線問題需要解決。經過研究,以色列爭取到了埃塞俄比亞政府同意“旅游包機”飛越其領空到肯尼亞。這樣一來,遠程奔襲的路徑與機動問題就基本解決了。
遠程奔襲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保持在接近恩培德機場時不被烏干達防空部隊發現。畢竟此次行動要深入烏干達縱深地帶,且沒有戰斗機實施全程空中掩護,一旦烏干達防空部隊發現這些飛機并實施攔截,以軍就只有束手待斃和投降兩條路可走了。
為此,以軍飛機關閉飛機上的無線電設備,按照民航飛機的飛行規定,保持可視距離沿民用航線編隊飛行。在離開以色列領空之后,即開始實施超低空飛行,以防被沿途阿拉伯國家的雷達發現。以軍飛機沿紅海上空到達吉布提后即轉入埃塞俄比亞領空飛行,途中盡量選擇山區和叢林地帶飛行。通過埃塞俄比亞和烏干達兩國之間的維多利亞湖后,將航向對準了恩培德機場。
接近恩培德機場時,以軍飛機冒充國際民航飛機,聲稱空域內有雷暴天氣且飛機出現重大故障,要求在恩培德機場著陸。當時,機場方面拒絕其降落,因為此時該機場已經因時間太晚而沒有飛機起降了。隨后,以軍飛行員即不再與機場進行聯系,而是在關閉了跑道燈的主跑道上著陸,順利到達實施隱蔽遠程奔襲的目的地。

以軍通過研究阿明的影像資料,決定使用同樣的奔馳車達到攻擊的突然性

以軍運輸機超低空飛越維多利亞湖
烏干達方面未察覺出異常,還有其他的原因,如當時確實存在惡劣天氣,途經這一地區的民航客機是有可能臨時請求在恩培德機場備降的。而且以軍在飛到機場附近時曾利用機載設備釋放了強電子干擾,使得機場雷達和通信設備無法工作。機場工作人員以為是自己的設備出現了故障,忙著檢查設備而沒有精力顧及臨空的以軍飛機。不過,上述實際情況并沒有在影片中展現,只是有以軍C130運輸機低空飛越維多利亞湖和強行著陸的鏡頭。
其次,以軍必須解決從飛機停機坪機動到老航站樓的過程中不被發現的問題。恩培德機場有兩個先后修建的航站樓,分別是新航站樓和老航站樓。事件發生時,新航站樓已經投入使用,而老航站樓處于閑置狀態??植婪肿雍蜑醺蛇_軍方正是利用這一條件,將所有人質都關押到老航站樓內。對于以色列方面來說更為不利的是,隨著新航站樓投入使用,飛機主跑道停機坪的位置距離老航站樓相當遠,以軍飛機不能強行著陸滑行到老航站樓附近,因為這明顯不符合民航飛機飛行的規定,很容易引起老航站樓附近恐怖分子和烏干達守軍的警惕。
為解決這一問題,以軍通過對烏干達總統阿明的影像資料進行研究,發現可以利用阿明乘坐的黑色奔馳轎車來迷惑烏干達守軍。因此,以軍搞來了其能夠搞到的惟一一輛同款奔馳轎車。然而,這輛車卻是一輛棕色轎車,以軍不得不將其噴成黑色。正是這輛代表著總統權力的奔馳車掩護了以軍的行動。當該車接近老航站樓時,烏干達守軍的一名士兵并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只是揮手想讓車停下接受檢查。而正是依靠車輛的掩護,車上的以軍士兵使用微聲手槍將烏干達士兵擊斃,爭取了一定的時間。如果換成其他車輛,深夜到達這種敏感地點,肯定會引起衛兵的警惕,很容易提前發生交火。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老航站樓內的恐怖分子就會有更長的反應時間,人質所面臨的危險會急劇增大。

在內塔尼亞胡中校被擊中后,以軍的行動明顯出現了停頓
再次,以軍必須解決壓制住烏干達機場守軍的問題,并且在最短時間內消滅老航站樓內的恐怖分子。
為了對付機場上的烏干達守軍,以軍專門編組了裝備有裝甲車和車載機槍、106mm無后坐力炮、導彈等武器的戰斗小組執行這項任務。這個小組負責以火力封鎖機場的各個路口,以防止烏干達守軍沖向老航站樓實施增援。以軍投入此次行動的兵力共有280人,其中包括突擊隊員208人,戰斗編組中,這一小組人數最多,火力最強。
戰斗開始不久,在機場附近駐扎的烏干達守軍即開始向機場推進。以軍隨即使用車載機槍和反坦克導彈壓制烏干達守軍,特別是該小組的車載106mm無后坐力炮與裝甲車,在機場正門實施的阻擊行動起到了重要作用。烏干達的增援部隊很快就被擊退,且遭到較大損失,從而喪失了支援機場守軍的能力。至此,以軍成功達成對機場烏干達守軍的壓制任務,掩護了人質解救行動的實施。
對于任何反劫持行動來說,最棘手的問題是恐怖分子和人質混雜一處,如果不能順利分辨,就會產生嚴重誤傷現象。以軍負責突入老航站樓內解救人質的突擊隊員經驗非常豐富。他們沖入老航站樓時,用只有以色列人才能聽懂的希伯來語大喊趴下,使得恐怖分子立時暴露出來,為其實施精準射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正是因為這一動作,加上以軍特種部隊精準的射擊,使得人質的傷亡數字大大減少。
影片中,以色列總理拉賓認為,這次行動只要人質死亡人數在25人以下就可以稱得上是成功的。事實上,以軍共救出102名人質,只有4名人質死亡,可以說是大獲成功。不過,從影片中的畫面來看,當時的以軍特種部隊并沒有使用夜視儀,而航站樓內照明條件不錯,應該是劫機者遭到突襲后來不及關閉電燈所致。這一情況為以軍士兵分辨恐怖分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是人質傷亡較少的原因之一。

以軍將搞到的奔馳車噴成黑色

機場上的烏干達守軍士兵猝不及防,被奔馳車上的以軍隊員持槍擊斃
最后,以軍必須解決烏干達軍方的追擊,從而順利撤離的問題。烏干達空軍雖然算不上強大,但是其也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特別是其飛行員經過以色列空軍的培訓,雖然不具備與以軍戰斗機進行正面較量的能力,但對付毫無反抗能力的以軍運輸機還是綽綽有余的。
當時,不算其他機場上的烏干達飛機,僅在恩培德機場就停放有7架米格21、4架米格-17戰斗機共11架戰斗機。這些戰斗機中即使只有2、3架起飛,也會給以軍飛機造成嚴重損失。以軍必須將烏干達空軍的戰斗機予以摧毀,這樣才能解除其實施空中追擊的能力,否則即使救出人質也無法逃離烏干達空域。為此,以軍派出一個戰斗小組專門用于摧毀機場上的烏干達戰斗機。以軍的運輸機著陸后,該戰斗小組乘坐汽車迅速直奔恩培德機場烏干達空軍的停機坪和油庫,然后利用炸藥將其全部炸毀。
此外,擔負攻擊機場指揮塔臺的另一個戰斗小組也順利完成任務。他們擊斃塔臺衛兵及指揮人員共22人,將塔臺的指揮和通信設備摧毀,甚至將一些蘇制設備拆卸下來帶了回去。如此一來,烏干達空軍不僅喪失在恩培德機場的戰斗機和油庫,即使從其他機場起飛戰斗機也難以得到恩培德機場方面的指揮和引導,加上以軍飛機超低空飛行,雷達難以發現,在夜空中根本就無法實施攔截,以軍運輸機就此獲得了安全撤離的條件。以軍還采取了另外的應變措施,以軍飛機改變原來密集編隊飛行的方式,采取松散的梯隊隊形飛行。這樣飛行,若是遭到烏干達空軍攔截,受到的損失程度可降低。直到這些飛機全部在以色列機場安全著陸時,以方指揮人員懸著的心才算落了地。
實際上,情報工作是此戰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但影片對此沒有更多展現,只是出現以軍獲得恩培德機場的航拍照片,另外就是英國方面詢問第一名獲釋的英國女人質以獲取情報等。

以軍沖入老航站樓,用只有以色列人才能聽懂的希伯來語大喊趴下,使得恐怖分子立即暴露出來,為其實施精準射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英國方面詢問第一個獲釋的女人質,以獲取有關情報
依據影片展現的劇情進行分析,以軍此戰獲勝具有相當的僥幸成分。如果當時博澤沒有心軟,而是在第一時間槍殺人質,那么以軍的行動很可能以慘敗而告終。特別是當以軍特種部隊沖到老航站樓下,內塔尼亞胡中校帶頭沖出去并被擊中后,以色列特種兵們明顯出現了猶豫和停頓,直到一名隊員帶頭沖過去,才帶動了整個部隊的繼續行動。
如果不是這樣,那么里面任何一名恐怖分子回過神來,人質也將會遭到重大傷亡。但這一點并不能抹殺以軍特種部隊優秀的行動能力,因為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是由敵對雙方眾多的正確、錯誤處置交織在一起,才最終決出勝負結果。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如果自己不具備出色的技戰術能力,那么任何行動都難以保障勝利。
編輯/曾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