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衛 劉堯(楊玉衛,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劉堯,科技部科技評估中心)
黨的報告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中央企業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力軍,應積極對標對表國際先進跨國公司,主動適應引領新常態,加快轉變發展動力,盡快克服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
通過對轉制院所中央企業現狀的了解,分析轉制院所中央企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提出對策建議。本文所研究的中央企業創建于1952 年,為有色金屬行業工程技術研發領域的排頭兵。該中央企業按照“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結構調整,人員分流”的改革思路,抓住機遇,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確立了“以科研為基礎,以有色金屬新材料為主體,以效益為中心,建成技工貿結合的跨國經營的高科技實體”(簡稱“三以一體”)的發展目標。1993 年取得自營出口權,為中央級科研院所中首批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的單位之一,正式開啟中央企業對外經貿業務往來。1999 年,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國家經貿委管理的10 個國家局所屬科研機構轉制方案的通知》要求,由事業單位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2017 年12 月,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現隸屬于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
該中央企業取得自營進出口權之初,國際化經營主要集中在國際貿易方面,包括產品的出口及用于生產和科研的關鍵材料和設備的進口,為集團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科研院所轉制以來,該中央企業積極對接國際市場,打開思路,有計劃、分步驟開展國際貿易業務。同時,按照建設價值型高科技企業的戰略定位,以科技服務和產業培育為準則,將產學研用有機結合,國際化經營思路已經形成,向著一流工程技術創新基地,百年有色科技服務先鋒的戰略目標邁進。
香港國瑞于2013 年注冊成立,為該中央企業全資三級公司。英國公司于2009 年注冊成立,位于英國曼徹斯特,為該中央企業四級公司,主營業務為銅粉、青銅粉、即壓型預混合粉、熔滲粉、錫粉等,產品主要應用于粉末冶金零件、鋼背軸承、碳刷、摩擦材料、過濾器、化工冶金等行業和產品,是歐洲最大的銅粉和銅合金粉末制造商之一。
(1)國際化經營發展動能不足,“走出去”起步較晚。中共中央積極倡導中央企業“走出去”戰略,努力發掘國際市場的潛能。當前恰逢國“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發展的機遇期,我國在開展國際化經營方面一直非常積極。由于轉制科研院所早期的事業單位性質,國際化意識較為淡薄,市場開拓能力相較于充分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來說較弱。轉制為企業后,參與市場競爭的意識雖然有所加強,但目前的海外項目還是多以政府間或者國際組織主導下的交流合作為主,被動性較強,根據需求主動開拓或建立國際合作的項目并不多[1]。傳統事業單位形成的市場開拓方式、日常工作模式以及員工積極性等因素使得轉制科研院所還是很難走出一條依靠自身能力參與市場優勝劣汰競爭規則的道路。
(2)“走出去”工作的組織架構和體制機制不完善[2]。轉制院所中央企業雖然經歷了多次市場化改革和企業化改革,目前已逐漸進入市場化的經營體制,但受制于體制機制的限制,此類中央企業境外經營尚未全面開展,投資、財務、人事等方面未能有效監管,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導致經營風險增加,內部不同板塊、不同機構存在各自為戰現象,高層統籌管理能力有待加強。經營管理方式偏向行政化色彩,企業內部運行效率不高,制約著科研院所組織效用的發揮。
(3)在國際化經營中,匯率風險防范能力有待加強。近幾年國際匯率波動劇烈,隨著中美經貿摩擦的進行,匯率波動會給公司帶來一定風險,仍需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匯率風險。同時,需要不斷探索優化符合自身企業發展的境外企業管控模式。
(4)中外企業間的文化融合程度有待提高。雙方的協同力度有待全面深入開展,在中外企業文化建設、精細化管理等方面加強溝通交流和學習。
(1)積極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在轉制科研院所類中央企業的國際化經營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在推進實施國家“一帶一路”等項目的過程中,加大力度扶持企業進行海外投資,在資金方面給予“走出去”企業一定的支持,搭建合作平臺,促進技術創新合作及科技成果轉化。
(2)開展在國外投資建廠或國際化并購。在人工成本、生產成本、稅收優惠、客戶集中的國家,積極投資建設工廠或者將本地工廠的進行國際化并購,努力將生產本地化。同時,充分利用國際間自貿協定的關稅優惠政策,服務周邊國家的采購需求,擴大國際貿易的交易量,提高國際貿易的市場占有率,做強做優企業。本文所研究的中央企業正按照此策略,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
(3)設立香港金融和國際貿易平臺,構建境外融資平臺。利用亞洲的國際化金融地位和優勢,加強對資金的統一管理,統一支配,統一使用,拓寬融資水平和質量,將資金使用最大化,減少有關財務方面的費用。
(4)苦練內功,擴大發掘新市場。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判斷和部署上來,不斷細化應對工作措施,與客戶及供應商密切溝通,通過價格機制,盡可能減少貿易摩擦產生的損失。優化產品結構,開發高附加值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積極發掘新的市場,尋找國內外優質供應商。建議國家層面實施“進口替代工程”,高度重視發展高科技所需要的高端原材料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工作,確保產業安全和國際化經營的同步進行。
(5)鼓勵國內企業通過提高國內產品的標準,擴大高端產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促進具有技術優勢的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同時,積極參與國家和國際市場標準和行業標準的研究和制定,按照“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原則,加大對共性關鍵技術的攻關力度,引領行業和產業技術的發展,在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權,將國際化經營推進過程中的談判權和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利于爭取更大的國際市場占有權。
(6)講好中國故事,打造央企國際品牌。
積極開展國際目標市場和品牌規則研究,服務品牌國際化意義和走出去戰略,不斷增強品牌國際化意識,持續提升品牌國際化水平,不斷擴大品牌國際影響力,促進文化融合,完成品牌在海外市場的落地,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引下,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打通轉制院所中央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