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山東信和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
中小企業數量龐大,地區分布及行業覆蓋范圍廣,企業生命周期短,更新快。大多傾向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裝備差。我國的中小企業是從經濟水平欠發達、人口稠密、技術要求不高的基礎上慢慢成長起來的,他們分布于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產業,即勞動密集型產業。同類型的企業與國外相比,我國的企業規模化水平比較低,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沿用傳統技術,發展農、牧、漁等第一產業,所以他們的產出規模都較小,幾乎不需要什么高科技支撐,很難實現規模經濟。
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股東是自主創業,本身他們的經濟實力就是有限的,很多情況下都是一邊進行著資本的積累一邊滿足企業的日常開支需求,所以企業的資金流一般來說并不充裕。他們的投資活動一般會傾向于期限短、回收快的經濟活動,這種發展戰略會使他們與一些長遠的更有前途的投資機會擦肩而過。
站在財務管理的角度,企業的經營目標具有多樣化,例如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以及企業整體價值的實現等。目標雖然多樣,但圍繞的中心思想都是如何賺取更多的金錢,體現的是一種盈利能力。很大比重的中小企業受到政策、自有積累、企業文化與管理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從事利用廉價勞動力直接拷貝其他大型企業產品的活動,沒有明顯的企業特色。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一直是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這些企業一般來說壽命比較短,在融資時違約的概率很高。基于自身的這些不利條件,當他們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申請的時候,這些機構會提高對他們信用審查的標準。最多的就是家族式企業,管理體系不健全,這也使得金融機構在對他們進行信用審查的時候難以進行準確的評判。同時考慮到收益與風險的不配比,金融機構會以高利率作為貸款要求,這無疑是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貸款成本。
眾所周知,一項新產品的研發,資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長,況且這種研發成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般情況下,中小企業會比較保守,科研投入所占比重很低。一項研究數據顯示,大多數處于成長中的中小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支出是銷售收入的0.5%-0.6%左右。中小企業缺乏充足的資金支持與有利的資源條件,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大,他們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一旦投資失敗會給它們造成重大損失。
市場條件下,財務風險必然存在,財務管理活動的實施也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企業的損失,并不可能完全避免,經過上述有關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出現的問題及成因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議:
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是與時俱進的體現,是符合資本市場的發展動向而產生的,同時也是各個國家先進經驗的融合。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引進最新的公司治理機制并與本公司實際情況相結合。加強代理理論的推廣,嚴格遏制那些家族式企業中出現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集中于一人手中的現象。企業應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公司,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制定高效的管理制度,做到權責要分明、責任到人。政府部門應定期召集會議,對中小型企業的領導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緊跟時代潮流,接受新的經營理念與管理方略,并根據本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落實、整改,定期派專門小組去基層考核。創設一套高效的財務管理體系并在中小企業中進行試點工作,突破一言獨斷的家族管理模式。加強內控,在公司內部設置專門機構對高層管理者進行監督,對管理層的考核進行量化,并公示。
首先,存貨的周轉在經營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企業應設計出高效的流轉程序,對于物資的采購、領用、加工生產、入庫及銷售等環節都應建立起詳細的流程規范要求。引入會計電算化系統,對存貨的收發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定期對存貨進行盤點核對,對于盤盈盤虧情況及時處理,找出原因。其次,加強對客戶信用的審查,建立一套高效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根據客戶的信用狀況制定合適的賒銷政策,在進行賒銷之前,企業就應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針對具體的客戶采用不同的政策。對一定會計期間發生的應收賬款及時催收,對于發生的壞賬及時做賬務處理,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最后,經營活動直接關系到現金流量的大小,與企業的償債能力密切相關,重視經營活動將會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企業在招聘財務工作人員的時候應本著公平、公正的理念,不能任人唯親、要做到任人唯賢。不論企業規模的大小,對于求職者應有最低的標準,完整的考核系統與清晰的考核指標。按照國家法律的規定,招聘那些具有專業資格或是受過系統學習的人,并對他們進行崗前培訓,讓熟悉本公司業務的前輩帶領他們進行實際操作,給予指導。在工作過程中,定期對財務人員加強專業知識和職業操守方面的考核與評估,結合社會的發展,以培訓的方式將新的財務準則與理念推廣到公司當中,提高財務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并對新形勢及時做出反應。適時地聘請專家來進行指導,讓本公司的財務管理體系更加完善、與時俱進。適度的培訓開支并不會使公司遭受很大的損失,相反,還有助于企業的更好發展。
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單一,且數額有限,限制了企業規模的擴張。大多數企業一般會向銀行求助,但銀行的審核標準嚴苛,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自身信用風險較高,擔保力度不夠,且未來的發展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銀行往往不愿給予它們資金支持。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稅收優惠、風險擔保以及金融服務等方式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各級政府應建立專門機構負責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信用保證金,完善貸款風險緩沖機制。同時協調好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鼓勵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承兌、貼現等金融服務,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定的份額并保持下去,必須要有自己的企業特色,即核心競爭力。企業應通過合理的投資來提高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市場大環境中勇往直前。在選擇研發投入時要做好具體的規劃,中小企業可以先選擇技術創新突破口,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與科學理念,整合到自己的研發當中;也可以選擇通過與科研機構進行合作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轉型,因為科研院校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積累,能夠為企業開發新項目提供技術層面的保障,縮短研發周期,取得競爭力。
中小企業中應該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做好內部監控這個工作。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定期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檢查。在進行財務核算時,要做到員工職責分明,不能一人身兼數職,實行雙向監督,不但要有內審,還要聘請具有專業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定期進行外審。有條件的公司要引進專業的財務軟件,實現數據共享,財務數據透明化,以減少舞弊行為,同時也可以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聯系。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還需要專業的人員來進行財務處理,在聘用財務工作人員的時候,要對他的職業道德素質進行考核,要貫徹敏感崗位回避的理念,重要的財務崗位避免由與公司有利益相關關系的人或是其親信擔任。
自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緊跟經濟全球化的腳步,為了抓住機遇,中小企業大規模地涌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浪潮中謀求一席之地。很多企業急于求成,在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的過程中忽視了企業內部的有效管理,致使財務問題十分突出,且具有多樣性,自然應對策略也會因為企業的性質而有所不同。中小企業無論是對國民經濟的發展還是社會的和諧穩定都起到了一定的正向推動作用。對于他們在管理上出現的問題,不但需要政府政策給予扶持,通過制定行業規范來約束他們的行為;而且企業要提高重視程度,企業內部應加強工作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良好企業文化的創設;還離不開社會各界的監督,只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讓我國的中小企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