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公路管理站)
首先,財務會計目標在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當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實質意義即希望會計工作能夠達到某一個目的或者某一境界。從這個概念當中來看,它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其次,財務會計目標是通過人們主觀的意識而得出的結果,但是它通常會受到特定時間、特定條件當中客觀存在的環境,并且隨之改變。而在本文當中主要對當代財務報告缺陷的觀點分析,與對現代會計信息需求的變化闡述,進探討出財務報告目標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通過作者大量的文獻研究發現,在我國關于財務報告制度的研究一般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研究改變公共信息的形式,二是想要擴展財務報告當中所呈現的一些信息內容。對這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其優點就是具有目標性,缺點在于其只是一種從單向出發的研究方法。但如同上文中所說,財務報告目標會隨特定時間、特定條件當中客觀存在的環境而改變,所以財務報告也應當從全面的角度分析其缺陷。想要改進財務報告所擁有的缺陷,就應當分析其缺陷造成的原因。建構未來發展的科學藍圖,考慮到具體的優化措施,才能夠實現財務報告的合理性,使其更易于被其實用者所接受。但是,在當前對財務報告變更原因的分析文獻當中,其推論以及邏輯思維各不相同。有一些從具體進行,而有一些從其較為抽象的概念與財務體系出發,這些分析都主要集中在討論財務報告所擁有的局限性相關改進的兩個方面。有一部分學者認為,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是改變財務會計的主要動力;而另外一部分學者則從財務報告的使用者需要的財務信息變化這方面進行研究。他認為,與財務報告相關的電子設備一定要不斷的更新反映,要求其具有及時性與實效性。這需要財務會計時刻注意財務報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與目標需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將用戶需求與財務報告聯系到一起,實現財務報告信息的優化。
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企業相關制度的發展。更多的企業與公司在原有股東的治理模式之下,將信息與原有股東、債權人、員工、供應商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社會大眾分享。促使了會計信息內容與其相關使用者的范圍擴大。而不同使用者使用信息的目的各不相同,所以造成了多樣化的會計信息需求。比如說,在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當中,其研究出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直接使用者與間接使用者。前者有企業股東、企業債權人與供應商,公司當中所有的員工以及相關運營商;后者包括了金融顧問和分析師,相關證券交易所規定使用的法定機構。而中國會計信息其使用者主要包括屬于國家的經濟管理部門、企業所具有的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客戶以及其內部的管理者。由此看來,一般公司會計信息的直接使用者與公司有著直接的經濟利益關系,而其間接使用者是企業需要為其提供信息的機構或大眾。
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主要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社會企業當中許多大公司不斷的出現。而相關大公司的出現就導致了社會當中更多與其利益相關的用戶出現。在出現最初,公司需要大量的投資者與資助者。所以相關使用財務信息的用戶也在不斷的增加,從而造成了大量化的會計信息需求。而在社會當中,大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在時刻影響著整體社會的經濟發展,相關政府對其監管也變得越來越嚴格。大公司的社會經濟責任相對于其他小公司、小企業的經濟責任,層次更高、責任更大,其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與消耗的資源也更多,所以就促使了會計信息本身就具有大量化的性質。而由于大公司的商業活動與資源的多樣性,其經濟管理者與會計信息使用者不可避免的其信息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都需要大量的會計信息來判定企業的盈虧情況,造成了會計信息的需求量增加。
由于財務報告目標受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并隨之變化而變化,所以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財務報告目標必定是不相同的。尤其是在受托責任觀的概念影響之下,經營者與其資源所有者的觀念分離情況較為顯著。經營者更為注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而資源所有者注重的是其擁有的記賬的性質,而對其質量要求并沒有那么的高。根據相關財務報告目標理論的歷史演變研究分析,在19 世紀的資本主義經濟當中其發展受到了工業革命的影響。資產所有者與其管理者的分離造成了信托責任的觀念。在其經濟環境當中相關財務會計師會保證資產的安全,將努力實現其相關資產的價值保值和附加值,并且履行到財務報告的責任。而相關資產所有者將使用這些信息,會計師就可以決定是否履行其相關職能。由此可見,當經濟資本市場不發達的環境中伴隨著信任關系較為明確時,其財務報告目標的信托責任概念更加合適于當時的經濟環境。
但是,在發達資本市場環境當中,經營者與其資產所有者的分離往往都是較為模糊的,其沒有明確的客戶與相關受托人。會計信息使用者不僅有其本身存在的投資者,還包括大眾當中的潛在投資者。所以在資本市場的改善環境當中,其決策有用觀才是適合其發展的有效觀念。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其,相關的潛在投資者投資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般來說,當一個經濟實體確定想要實現的財務報告目標并選擇信任責任概念時,它就需要關注相關資源管理委員會的管理制度以及相應的報告責任制度,并且嚴格恪守相關指導原則對財務報告目標進行管理從而發展自身經濟。相關會計信息要有利于資產所有者對公司運營的效率以及效果進行評估。在其管理過程與實現財務報告目標的過程當中,資產管理員可能會為公司帶來某一些利潤。從正面意義來講其管理者可以關注其本身所具有資產的附加值,并在經營運行的過程當中實現資產積累以保證資產的價值與運用;而從負面意義來講,利潤在公司的財務報告當中處于“死胡同”形式。在某些不好的情況之下,資產的附加值并不能完全保證相應經濟實體得以順利發展。還很有可能因為只看到財務報告當中的利潤值,而忽略某些資產與負債的相應屬性,最終導致公司的漏洞越來越大進而破產。
而如果相關的決策財務報告目的明確,并且其所存在的資本市場基本處于穩步發展。財務報告就可以在這樣的條件基礎之上,做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并且,在做出決策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保證當前決策的有用性,并且保證其財務信息更加的透明化具體化。而公司的運營狀況與未來的發展是否逐步趨于穩定發展就主要決定于相關決策的有用性與消極性,其時刻影響著公司經濟的發展。
通過結合廣大學者的書籍文獻以及相關看法之后,根據我國具體情況,作者認為我國的財務報告目標應當朝著決策有用發展,這一發展趨勢在現在看來是非常必要的。無論是從相關信息角度出發還是從我國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出發,決策有用觀的財務報告目標都會使財務信息質量得以提高,并有效促進財務資源的合理分配,從而實現高效率的財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