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娜(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
“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的提出,是我國開始將高校與城市發展進行融合的具體出臺政策,意味著市校融合發展的模式得到了實踐的檢驗,有利于市校的共同發展進步。當然,這一政策的提出,也對高校實踐育人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能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育人策略進行及時更新和優化,以符合市校融合發展的現實性要求。
在當前的高校實踐育人中,大部分老師的教學理念都是以學校學習為中心,教授學生各種專業知識與技能,讓學生跟隨自己的思路進行各學科的探索和研究,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素養,這種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自然在城市發展中不能及時提供有建設性的幫助。另外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目前還存在部分高校老師將考核分數作為學生的評判標準,將實踐育人作為學生的測試工具,而不是作為促進學生知識學習成長的渠道,這種偏頗的教學思想給學生的時間活動蒙上了一層陰影,不利于學生獲得全方位的實踐鍛煉。
高校實踐育人活動的開展,就要協調好校內各部門的工作要求,又要與校外企業進行科學對接,同時還需要各帶隊老師能發揮出自身的組織協調作用,這對當前的高校管理部門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正是這種實踐育人建設能力的缺陷型,一直影響著高校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對高校學生融入到城市建設中造成了很大的阻礙。除高校管理與老師的素質存在缺陷外,學生不能正確進行實踐學習也是高校育人建設能力不足的重要表現,由于大部分學生在高校間參加的都是體驗類活動,對于有創新性的實踐活動不了解,找不到學習成長的入手切入點,使學生的實踐與城市發展一直存在隔膜,影響著市校融合發展的實踐腳步。
制度是保證活動實施的前提條件,在當前的高校教學中,將更多的目光放在校內生活和環境的管理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與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對接,對于實踐育人工作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保證措施,使我國大部分高校在進行實踐育人教育時,都會碰到各環節的阻礙,大大降低了實踐育人活動開展的效率,也使部分高校放棄了實踐育人活動的開展,導致學生在校期間與社會生活脫節,既不利于高校學生的自我成長,也影響了城市對各類人才的使用頻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城市的健康發展。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運用,而高校作為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的搖籃,將市校進行融合發展,能讓城市及時有效的利用高校內的各種專業技術學生,對城市高新技術產業進行創新發展,以此促進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
高校每年都會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專業人才,這些大學生是現代社會的核心競爭力,是進行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只有做好高校的實踐育人工作,才能讓這些大學畢業生能在畢業之初就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更快的適應城市生活,進而為城市創新做好人才儲備。
高校最大的作用就是得人才的培養,同時高校還能有效吸引更多的人才,依托高校的學術環境氛圍,做好市校的融合發展計劃,就能讓高校人才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斷為城市建設出一份力,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想要做好市校融合發展工作,就必須要實行全新的教育管理觀念,在對學生進行教學開展時,不僅要有效協調好校內部分、各老師的工作方式,同時還要與校外政府機構、相關企業以及社會等多方面做好實踐育人溝通工作,從而在城市范圍內統一協調好高校實踐育人的具體工作原則和方法,保證實踐育人活動向城市建設方面靠攏。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做好目標任務的確定。高校、企業和政府部門要依據實踐育人的開展進度,明確各自的責任與義務,落實好各自的工作目標,并制定出統一的活動開展計劃,用制度的落實來保證實踐育人環節的順利進行。其次,要將管理機制進行健全。各主體之間應該建立起對應的專業管理機構,對高校實踐育人工作開展規范化管理,并加強各主體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對出現的管理問題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最終制定出完善的活動管理流程,保證高校實踐育人活動的高效性和有序性。最后,要對實踐活動進行監督和優化。各主體應該共同成立監督部門,對實踐育人活動的開展過程進行實時監管,進行糾錯評估工作,使市校融合發展成為城市建設中的新常態,保證市校融合工作的科學進行。
高校實踐育人在于城市建設發展進行有效對接時,需要高校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技能實用性,這是高校學生群體參與到城市建設中必須要掌握的技能,也是市校融合發展的必要前提。為了滿足城市發展這一對接需求,在對學生進行實際教學培養中,首先可以將課程教學實踐化,即老師在開展知識體系教學時,就要結合現實中的技能應用情況對學生開展實踐性知識教學,讓學生從知識獲取上就具備一定的操作實踐性,對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落實到現實操作上有積極的作用。其次,要利用好學生的探究性。在實踐育人活動中,可以將發展方向相似的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能有效就相關問題進行討論與探究,在多人的思想碰撞中,既能豐富每位學生的認知視野,開闊他們的思維角度,又容易產生靈感的火花,提高學生的創造性,為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增添新的活力。最后,實踐項目小組的組建。高校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優勢面,將不同優勢的學生群體進行組合,構建實踐項目小組,讓學生從不同方向發揮自己的優勢面,最終提高整個項目組的綜合能力。
高校在開展實踐育人教學中,主要是為了發揮出學生的實際價值,為城市與社會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同時也是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最佳培養渠道。在進行教學活動中,高校必須讓學生認識到實踐教育的核心問題,以此來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首先,要將市校融合發展觀念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發展中,讓學生認識到實踐教學對城市發展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用多樣性和豐富性的活動使學生保持學習探索的熱情和動力,提高學生實踐學習的技能轉化率。最后,高校育人活動的開展少不了老師的參與,高校方面要加強對老師的專業培訓,以便更好的為學生發展服務。只有保證學生在高校實踐育人活動中的主動性,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才能在市校融合發展中發揮出高校學生的最大價值。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高校實踐育人活動愈加得到人們的認可,其對高校的發展以及城市的建設意義也被人們所重視。雖然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實踐育人教學開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這并不能阻礙市校融合發展的步伐,高校方面要及時做好問題總結,并加強與校外各企業、政府機構之間的聯系交流,對傳統高校實踐育人活動進行創新應用,從而發揮出高校學生的全部價值,使高校實踐育人活動為城市的建設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