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湘華 高猛 朱劍霞 羅專村 吳甜敏(彭湘華、吳甜敏,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高猛、羅專村,國家稅務總局長沙市雨花區稅務局;朱劍霞,湖南致通振業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卓越人才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校政企”合作教材建設研究內容主要涉及開設校政企合作課程、組建教材開發小組、構建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教學內容、編寫基于工作過程的校政企合作教材、開發立體化教學資源。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2019 年和國家稅務總局長沙市雨花區稅務局、湖南致通振業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共同立項校政企合作教材《企業稅費計算與申報》,在立信會計出版社命名教材的時候,考慮到銷量,改名為《企業納稅實務》,教材于2019 年8 月由立信會計出版社公開出版,用于高職會計專業教材和稅務局納稅人工具書。下面介紹課題組的進展和困境。
高職教材編寫團隊應該由行業內一線專家與高職專業教師構成,《企業納稅實務》教材內容就是稅收實務,就會涉及到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稅務局,使用對象納稅人和高職學生。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與國家稅務總局長沙市雨花區稅務局合作了近20年,長期輸送學生實習就業, 2018 年10 月-2019 年7 月,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公派會計系彭湘華老師前往國家稅務總局長沙市雨花區稅務局稅源管理科,納稅申報大廳、稅政法規科,風險管理科,收入核算科頂崗實踐。所以,國家稅務總局長沙市雨花區稅務局成為課題第一合作對象。2019 年6 月,湖南致通振業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和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共同培養財稅新人,12名大二學生暑假入職公司頂崗稅務助理崗位實習,湖南致通振業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就成了校企合作教材建設的又一個特別好的合作對象。課題組選取了有30 年左右工作經驗的田冰專家,朱劍霞專家,高猛專家,羅專村專家作為課題組的資深專家團顧問,選取專門研究稅法的銀樣軍教授、許宗保教授、吳甜敏老師和彭湘華教授組成課題組重要成員。
“校政企”合作教材撰寫內容的選取著重體現工學結合,重點突出“教、學、做”一體化。大家一起研究討論,做到學校與企業共享資源,企業優勢資源要充分發揮。從教材框架的構建到詳細教材內容的編排,以及高職教材的輔助資料都是以真實工作環境中的模塊和任務為依托,用職業崗位要求引領知識技能和學習態度,使學生在學習實訓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根據高職學生學習的特點,由頭至尾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教材內容體系、語言描述、例題選用、教材結構方面,力爭適合高職學生的學習規律,盡力降低學生們在學習中可能產生的困惑。這樣可以讓高職教學更突出實用性,更符合相關職業崗位和社會需求。
2019 年是財稅改革最大的一年,“營改增”的全面實施,個人所得稅的重大變革: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落地等,環境保護稅的大力推行,減稅降費的全面鋪開,尤其是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的普及,很多納稅人不能及時把握稅收新政,所有稅收方面的教材必須改版改編。課題組就以納稅人應知應會的稅收知識和技能為綱要,按照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關稅、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其他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環境保護稅等)四大類撰寫。每種稅基于理論夠用,重在實踐的理念,以案例的方式編寫各種稅費,首先介紹案例單位涉稅情況,然后介紹業務,接著介紹稅費核算,最后以納稅申報表的方式呈現。2019年7 月和8 月,因為只有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的社保劃歸稅務局征收管理,其他單位的社保還沒有劃轉過來,不利于指導納稅人,課題組就沒有把社保業務納入教材撰寫內容。但是在后期的納稅申報中發現很多納稅人搞不清社保繳費業務,所以有必要把社保業務納稅教材內容中,還有其他所有小稅種都要納入教材體系,因為既然定位于納稅人的工具書,各種納稅人的情況都要考慮到。
校政企共同開發高職教材,實現校政企三方互利三贏,在高職教材具體編寫前,需要編寫團隊了解相關企業用人標準并深入到崗位一線對其具體工作調研,了解具體工作中所需知識、工作流程及模塊。根據職業技能要求,對工作崗位進行剖析,由此總結歸納出教學中所需的理論知識點、實際操作技能等來確定高職教材大綱和具體編寫的內容。課題組確定好校政企合作教材編寫內容后立即組團下企業調研,主要調研營改增單位和個人所得稅繳納比較多的單位還有繳納環境保護稅、印花稅、房產稅的單位。比如環境保護稅是以往排污費“費改稅”而規范形成的小稅種,征稅對象是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工業噪聲,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應稅水污染物污染當量數的確定是教學難點,也是調研的重點,調研就是課題組和用人單位的稅務會計深度溝通,因為不能泄露單位的商業秘密,課題組就改編單位全稱和納稅人社會統一信用代碼。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調研面不廣,同類單位調研的數量不多,案例樣本不是特別好。
為了了解這本校政企合作教材《企業納稅實務》的使用情況,課題組就專門針對使用教材的教師和學生,納稅人,稅務局領導進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教材編寫還存在個別錯別字,個別數據錯誤,也涉及到環境保護稅一個案例選題不合理,還有一些小稅種沒有編入教材等問題,一些學生希望有的知識點或者訓練題提供二維碼,動漫和圖片等形式,方便更加直觀,另外,課題組在行業企業調研中可以拍一些視頻,用二維碼的方式呈現在教材中,所以,后期教材在資源建設,課題組調研,較對等方面要下大功夫,現在萬里長征只是開始了第一步。
《企業納稅實務》校政企合作教材是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第1 本“校政企”合作教材,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校政企”三方都明確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確定教材編寫大綱,共同遴選調研企業,共同確定教材結構和內容體系,共同參與教材編寫,共同參與教材使用反饋,齊心協力為培養社會主義財稅新人而努力工作,同時為方便納稅人快捷辦理納稅服務。
會計系教師利用對學生學情的把握,在去行業企業調研后開始撰寫教材,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稅務局意見為導向,始終把“教學做”貫穿教材編寫始終,寫一部分就發到工作群里請稅務局專家和稅務師事務所專家還有被調研企業專家一起修改、完善,專業老師在遇到問題時團隊成員集思廣益,共同解決。
稅務局專家及時把握最新財稅政策,較好的把握教材的動向和內容,教材編寫完后,請稅務局專家和企業專家雙重審定,課題組專家都是有20 年以上涉稅經驗的知名專家。比如教材前涉稅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全是稅務局專家提醒知悉納稅人和財稅學生的。
備受歡迎的教材表現形式應該是立體化與多樣化。因為紙質教材有它的局限,所以在教材表現形式上必須要立體化、多樣化。因此教材除了紙質教材外,還要配有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課堂教學案例、教材配套的習題庫、教學視頻資料、課程網站等供教師學生和納稅人使用。目前,課題組只有紙質教材,又加上稅收政策不斷變化,紙質教材也馬上要改版,而備受學生青睞的立體化教材缺失,如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課堂教學案例,企業調研教學視頻,教材配套的習題集,教學視頻資料,課程網站等供使用教材的教師和學生還有納稅人隨時隨地使用的立體化教材都缺失。課題組計劃收集并整理調研和納稅人納稅申報的視頻錄像和大量的實景圖片,并制作與學習任務配套的多媒體課件,力爭在三年內形成“紙質教材+ 課件+ 視頻+ 圖片+課程網站+實訓案例庫”的立體化教材。
當初課題組是想借鑒德國教材編寫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但是寫完發現學生還是因為立體教材中視頻資料缺失無法自學,還要有老師引導才能學習。因為版面字數問題,案例介紹后沒有案例實訓,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不利,所以后期改版中需要增加按照來源于行業企業真實稅務案例改編的案例實訓內容。
在這次紙質教材編寫的過程中,因為合作企業和合作院校有限,不能調研到每一個稅種的企業,所以教材的初衷給高職學生和納稅人的工具書沒有完全實現,還要不斷邀請合作伙伴共同參與到教材建設隊伍中來。比如資源稅、車船購置稅、船舶噸稅、契稅、土地增值稅、煙葉稅等,還要把社保納入教材體系。校政企聯合開發合作教材,要在教材使用中加強調研,寫出真正適用于高職會計系學生和納稅人的工具書。再次改編教材課題組一定要帶上使用教材的學生代表,一定要親自訪問納稅人自己的實際需要,加大調研力度和廣度,按需編寫實用的工具書。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改革
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學生能力的培養必須是全方位的,所以,全社會要大力加強校政企合作教材的研究與建設,才能培養零距離就業的財稅新人,才能讓納稅人擁有一本實時更新的工具書。
本文是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2019 年立項的“校政企”合作教材《企業稅費計算與申報》項目的研究成果,(因為出版社銷量要求教材改名《企業納稅實務》,2019 年8 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