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英慧(山東協和學院)
從國外來分析,旅游管理專業在歐美等西方國家起步較早,較為典型的有瑞士,澳大利亞和美國等。瑞士重視旅游教學的實際性,例如,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學院立足實際,著眼國際,屬于最早一批專門的針對國際化旅游人才培養國家;澳大利亞的旅游管理專業劃分較細,人才培養在注重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又有所側重,在課程設置上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除了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以外,還受到政府和企業的支持和資助,是校企協同教育較為完善的國家。美國的旅游管理專業市場化特征較為明顯,旅游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上主要是以市場為導向,從實際需求出發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旅游市場人才需求。美國旅游管理專業較為著名的普渡大學在實踐教學方面相當出色,它與希爾頓酒店集團共同創辦的希爾頓飯店聞名全球,希爾頓飯店在建造設計、酒店運營等各個層面都有普渡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參與,是最為典型的校企合作的代表。
從國內來分析,我國在旅游管理專業的設置上起步較晚,但是從各大數據庫相關文獻來分析,近年來我國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相關研究呈現出集中性和爆發性的特征,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現狀,教育改革等方面。通過整理相關文獻發現,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主要在課程設置、教育資源、考核評價等方面問題較為集中。
綜合來看,國外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上注重理論服務于實踐,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旅游管理行業的實踐中去。同時,學校在理論教育的基礎上對實踐教學相對重視,政府鼓勵企業參與到學校育人模式中去,三方協同發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國內由于旅游管理專業起步較晚,且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應試教育在多數學校普遍存在,導致實踐教育發展緩慢。近年來,我國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也在積極探索與企業的新型合作模式,培養實踐性人才,為我國旅游管理市場注入了新活力。
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仍較為單一,這也嚴重制約了實用型人才培養的進一步發展。單一的實踐教學模式很難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為實踐而實踐的教育模式從根本上也存在問題。例如很多院校會在大三或者大四抽出整個學期組織學生去相關行業頂崗實習,但是很多學生到崗后從事單一的工作,沒有機會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完全淪為“臨時工”。這種單一的實踐教學模式致使學生實踐與理論完全分割開來,更無從談起系統性和連貫性了,自然難以起到校企協同育人實踐教學的目的。
優質充足的教育教學資源是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其中主要包括優秀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教師作為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引導者,要想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教師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尤為重要,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專業教師缺乏專業的實操培訓,很多理論都是基于課本或者經驗總結而來,特別是旅游管理專業,缺乏實踐的教育猶如“無根之萍”。目前我國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在校企協同育人的企業選擇上多是旅游酒店、旅行社等機構,由于缺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導致實踐可選擇性小,周期短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學系統,從而導致校企協同育人的實踐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考核評價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因此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十分重要。實際上,我國很多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對于實踐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較為嚴重,很多院校沒有形成過程性評價體系,只是單純的注重結果評價,但是旅游管理專業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如果單純注重教學實踐的結果,這樣就造成旅游管理專業的評價考核不合理,缺乏參考價值。
首先在教學形式上應更加靈活,靈活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可采用案例教學法,根據實際案例,引導學生主動分析相關知識點,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采用情景模擬法,將學生帶入到導游、酒店管理等角色中去,利用仿真模擬情景,利用所學知識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其次應強化實踐教學管理,采用集中分散式相結合的實踐方法,一方面便于對學生進行管理,另一方面最大化的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學校在與旅行社、酒店等企業進行崗位實踐教學中應與所學知識結合起來,派遣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常駐企業進行教學指導,實現實踐檢驗理論,理論服務實踐的教學目的,真正發揮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下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育的應有作用。
首先是努力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實現教師結構的多元化發展。旅游管理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在學好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實踐教育尤為重要,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建議從以下兩點來實施,第一,進一步完善專業教師的實踐培訓制度。可定期組織專業教師進入旅游企業學習進修,完善自身的實踐經驗和技能。第二,聘任企業客座教授。在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下,學校應進一步強化與旅游企業的合作關系,可聘任行業知名專家或者一線人員來校任教,以自身知識和經驗提升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其次是進一步加大校內外實踐培訓基地的資源投入,特備是在活動場所,配套設施的投入上要保證充足性、先進性和有效性。同時,應進一步強化與校外旅游企業的合作機制,建立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校企合作供應新局面。
旅游管理專業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實踐能力是檢驗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標準。在對實踐教學進行考核評價時應采用過程與結果并重的考核模式,不能只看結果,也要看到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力的體現,形成完善的過程性評價體系標準。可采取分段式考核模式,將理論知識、技能運用、創新能力等按實際給予分值比例,從而鼓勵學生更加科學、有效的參與到實踐教學中去。在評價考核主體上,也要注意多元化,除了教師的考核以外,還可采用學生互評等形式,盡量減少單一的主觀性評價,促進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考核評價的公平公正。
綜上所述,近些年,我國在旅游教育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定的教育規模,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在實踐教學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來講,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新教改的實施和深入,對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雖然路途充滿荊棘,但是我們相信未來一定是美好而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