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英

近年來,春節開始成為留學生們感知中國傳統的主旋律元素。一方面,外籍青年的漢學修養越來越高,不滿足于一般的語言學習、希望融入中國民間和民俗文化;另一方面,魔都越來越開放,不僅豫園、靜安寺、龍華廟等老城廂充分積極地保護著歷史文化遺承,一般家庭也都有條件與熱情,接待留學生們前來做客,乃至一起籌備年夜飯。我的學生們,甚至還興致勃勃地深入崇明島的農家考察;既體驗了難得的年味,還對比自己母國的農村進行寫作。
俄羅斯姑娘康妙珊就認為:“俄羅斯農村土壤肥沃,但每個人各種各菜,無共同規劃,浪費土地;而中國人盡量使用每一寸土地,這是兩國農村最大的區別。”她還告訴我:自己感覺到崇明的農民更直爽、更相信別人。莫斯科農村的房子,基本都有圍墻,可崇明不是,農民很主動請人做客,房門、窗戶大部分時間都開著。
日本留學生中尾美穗了解了上海農村的福利與體制。“崇明島各個村委會的工作非常多——比如會在村里主動舉辦歌舞、朗誦等活動,村委會還非常關心村民的生活,經常訪問農民家庭,掌握實際生活狀態,幫助解決一些難題。”她認為這利于避免老年人的孤獨感,“東京在這上面有必要向上海學習。”
魔都春節如此熱鬧,海外的同一主題是如何演繹的?因寒假回國探親的留學生們紛紛報料。近鄰韓國的春節,也有國定假期,除夕也強調家庭團圓聚餐、老人一樣要給晚輩們準備壓歲錢,還有吃年糕、蕩秋千及祭奠祖先等習俗。至于歐洲,以往大城市里總是由華人社團擔當春節慶典的主力;今年,倫敦、巴黎、柏林、羅馬、馬德里等主要西歐國家的首都,主人們熱情勃發,尤以倫敦最為紅火。一月下旬開始,英國上下紛紛舉辦豬年春節慶典活動。首相府貼春聯、掛燈籠,梅首相還陪同華人華僑一起剪窗花、點獅睛;二月十日,特拉法加廣場成功舉辦亞洲之外規模最大的春節慶典,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對廣場的七十萬英國民眾和各國游客說——“春節,已經成為中英兩國人民共同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