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西部的阻尼盆地,一種未知的小型恐龍的化石被發現了。今年5月,其發現者確認了它是一種小型的暴龍超科恐龍,并將其命名為郊狼暴龍。
圖為古生物學家斯特林·內斯比特和郊狼暴龍的骨骼化石。1998年,16歲的斯特林·內斯比特發現了這組化石
生存時間
郊狼暴龍生活在晚白堊紀的早期,距今約9200萬年前。
體型
郊狼暴龍的體型和郊狼的差不多
通過分析已發現的兩個化石標本(兩個都屬于幼年個體,其中一個的年齡在3歲左右),古生物學家推測郊狼暴龍高約1米,長約3米,重20~40千克。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它的體型比一頭郊狼的大不了多少。
郊狼暴龍具備暴龍的一些特征,但它的頭骨和腳比其他暴龍的更纖細。郊狼暴龍的腦袋在整個身體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較短的前肢上分別有3根手指,可以進行抓握。
速度
郊狼暴龍雖然身體較瘦,但它的后肢又長又壯,非常適合奔跑。
獵殺技能
郊狼暴龍長著鋒利的牙齒,它的咬合力也比較強。古生物學家猜測,它可能會捕食當地的一些草食恐龍,比如懶爪龍。
發現意義
距今大約8000萬年前,大型暴龍開始出現,并迅速地成了當時的霸主。之前,距今1億年前至8000萬年前的暴龍類的化石一直處于缺失狀態。郊狼暴龍化石的發現,填補了暴龍進化歷史上的這段空白。
綜合評價
郊狼暴龍即擁有適合奔跑的后肢,也有較強的咬合力,這在暴龍超科恐龍中是獨一無二的。但由于體型較小,郊狼暴龍還算不上當時的頂級捕食者。
體型 ★★
速度 ★★★
獵殺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