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懷
四川省旺蒼職業中學,四川旺蒼628200
鰱生長速度較快,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養殖魚種,加之其市場需求較大,因此我國很多地方都高度重視鰱養殖,并取得了一定經濟效益。為了提升鰱養殖品質,要注重無公害養殖技術的推廣應用,讓鰱生長環境得到改善,達到綠色、清潔、質優、無污染的目的。這樣既有利于鰱的健康、快速成長,也能實現高產穩產,從而推動我國水產養殖業進一步發展。
鰱是一種套養魚類,一般在團頭魴、鯉、草魚和鯽等池塘中套養,處服從地位。要精選水質優良的池塘,池塘要及時注水,通常為2~3 次/月。為提升池塘水質,魚種培育初期注水頻率為3~5 d/次,之后每次增加10 kg 生石灰/667 m2水域,并以微酸性水質為主。
每年5 月要進行鰱種苗放養,放養前要加強對苗種的檢疫與檢驗,確保規格整齊、抗病能力強、生長健康。5 月中旬投放鰱魚烏仔時,池水溫度要超過18 ℃,并控制好投放數量,通常為3~5 尾/m2。要加強飼養管理,在池塘內投入魚苗后,主要食物來源為浮游動植物,并輔以飼料碎屑[1]。要做好成魚種養殖工作,魚種投放規格是100~200 g/尾,投入密度是0.4~0.5 尾/m2,由于鰱為套養魚類,故成年鰱種投放要在鯉起捕時進行。
在池塘水溫達到20~26 ℃時,鰱將逐步進入發情期,這時要開展人工授精工作。每天要為發情的雌性鰱注射催產劑,隨后會觀察到雄性鰱通過頭部撞擊雌性鰱腹部,在它們腹部相互摩擦后將出現絞曲,此時魚鰭會快速抖動,并完成排卵和射精,排卵至產卵整個過程將持續1 h。
鰱以浮游生物為食,不過池塘內浮游生物并不多,還需要及時投喂一定量的飼料。在鰱飼養期間應通過施肥、培育水質等措施加快成魚生長速度,確保鰱在生長中有足夠的食物,為鰱性腺的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也可以向池塘中投入米糠等餌料,最佳餌料投入時間為早春、秋分和產后,這樣有利于鰱體質的增強。
每年7、8 月份是鰱養殖的重要時期,此時水溫較高,鰱生長速度加快,對食物的需求量較大,排泄物也很多,若是管理不當,將導致水質不斷惡化,引起缺氧現象。對此要注意使用增氧機提升池塘水含氧量,時間為每日14:00-15:00,這樣可以達到對水質進行調節的目的,悶熱天氣還要增加增氧機工作時間。此外,也應及時注入新水,通常每周都要加水或換水,且每次換水水位深度為10~15 cm。要保證池塘中水位超過1.5 m,同時及時攪動池底,這樣有利于加快物質循環代謝速度,確保將底層水換掉。為了達到改善水質與底質的目的,還應該選用有益微生物制劑,如每月施2 次光合細菌、蛭弧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劑。
為了保證鰱養殖效益,還要注重對魚病的防治。在春秋兩季用0.4 mg/kg 的晶體敵百蟲噴灑池塘,可以有效防治池中的寄生蟲。每年4-10 月份,用30 mg/kg 生石灰或1 mg/kg 漂白粉灑入池塘,可以提升鰱對細菌性疾病的預防效果。在出現魚病后應第一時間治療,減少損失。在魚苗、魚種拉網、篩選和運輸中應認真操作,避免損傷魚體。在魚苗種入塘前應通過2.0%的鹽水浸洗5~10 min,提升消毒效果。養殖中要及時撈出死魚,并深埋處理。
冬季鰱食欲會下降,活動量也顯著降低,這時要及時清理池塘,徹底處理存在的各種雜物,維持良好的水質。冬季池塘水深應為1.6 m,這樣才能保證鰱的正常活動,當然池水也不能太深,否則鰱將躍出水面[2]。要根據成魚規格與養殖密度,做好分塘飼養工作。壓塘成魚與魚種越冬密度通常是0.3~0.6 kg/m2,可以結合池塘情況進行調整。越冬時魚體不能有病傷,保證肥滿健壯;池塘應維持干凈狀態,保水性應該達到要求;結合鰱大小進行并塘,要在池塘中用90%晶體敵百蟲,用量為2 kg/hm2,并控制好塘中浮游植物量,一般為35 mg/L;必須保證水面正常透光,若水面存在雜物應及時排除。
在鰱無公害養殖過程中,為了保證鰱的產量和品質,應該精選池塘,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育種,從鰱生長特點出發,做到合理飼養,控制好環境條件,保證鰱有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要及時做好魚病防治措施,避免對鰱產量造成影響,從而實現預期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