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軍
山東省萊西市畜牧獸醫局/ 山東省萊西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山東萊西26660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養殖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奶牛一旦患病,產奶性能下降,牛奶品質降低,防治困難、花費成本高,造成相當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奶牛養殖業的正常發展。
奶牛乳房炎多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機械性刺激及化學物理性損傷等因素所致。該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等病原菌感染;飼養環境差,清洗、消毒不及時,衛生條件不達標,氣候惡劣;擠奶方法不規范,高溫泌乳;飼料比例不適當;孕牛高齡,多胎次產仔;部分其他疾病引起。
1)臨床型乳房炎。病牛乳房紅腫、發熱、充血、觸診時有痛感,排乳不暢通、乳汁稀、少,甚至停止泌乳,乳房淋巴結腫大。乳汁稀薄、含有凝乳塊或絮狀物,有時混有血液或膿汁,顏色變黃變紅。病牛體溫升高、脈搏加快、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廢絕;產奶量降低,甚至停止產奶[1]。
2)隱性乳房炎。肉眼未見異常,無明顯全身變化。
通過臨床癥狀可進行初步診斷,實驗室診斷的方法主要有乳房炎診斷液檢查與體細胞計數法等[2]。
1)乳房注入藥物。病牛乳房注入80 萬單位青霉素或50 mL 環丙沙星、50 萬單位鏈霉素進行治療,2 次/d,連續注射3 d,即可痊愈。
2)肌肉或靜脈注射。氨芐西林鈉,10~20 mg/kg,2~3 次/d,連續注射3 d,效果明顯[3]。
3)中藥治療。川路散組方包括川芎、益母草、當歸、路路通等,上述諸藥用超微粉碎機粉成細末混于水中,給病牛灌服3 d,標本兼治[4]。
1)保障良好的飼養環境。通過改善飼養環境,保持舍內干燥和適宜的溫度,降低致病菌發生感染的機率。
2)加強飼養管理。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嚴格控制奶牛的飼養密度,避免過度擁擠;牛體表面要經常刷洗、清潔,盡量減少環境中致病微生物;避免妊娠、分娩、不良氣候、驚嚇、飼料發霉變質等因素引起奶牛發生應激反應;防止因自身壓迫或奶牛相互頂架、意外刺傷而產生乳房炎;犢牛出生后1 周左右進行去角,避免牛角對乳房造成機械性損傷;奶牛難產期間的助產需要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嚴禁在助產過程中碰撞乳房,以防乳腺損傷,更不可在助產過程中按壓乳房。
3)確保奶牛的營養需求。奶牛飼養要嚴格按照奶牛飼養標準進行,飼料要科學配比、營養均衡,增強奶牛體質。避免因營養不足而造成抵抗力下降,導致奶牛乳房炎的患病率增加[5]。
4)規范擠奶操作。良好的擠奶操作程序是預防隱性乳房炎的主要措施之一,對擠奶人員進行正確的指導,堅持消毒后作業,防止過度用力擠傷乳房和奶頭。定期對擠奶機械進行徹底消毒,保障擠奶過程的衛生,杜絕1 條毛巾擦遍所有奶牛乳頭的現象,避免造成交叉感染[6]。
5)定期對奶牛乳房進行藥物預防。堅持乳頭藥浴,通過對奶牛乳房的藥液清洗,防止致病菌通過乳頭入侵,減少疾病的發生。
6)奶牛干乳期的防治是預防乳房炎的最有效措施之一[7],需給予足夠的重視,進行必要的防范。
7)進行疫苗預防。如為防止金葡球菌感染,定期注射乳房炎疫苗,提高奶牛的抵抗能力。
8)加強奶牛乳房健康狀況的監測。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檢出的病牛,單獨進行隔離治療;患病嚴重的應及時淘汰,避免感染其它健康牛。
9)堅持自繁自養。應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防止引種時把病牛引入。加強選種選配,改善乳房結構,選擇乳房附著力強、體細胞低的遺傳力高的優秀公牛[8]。
10)嚴格按要求進行引種。引種時要嚴格檢疫,密切防范病原的傳入。
奶牛乳房炎是嚴重影響奶牛業健康發展的疾病,發病率較高,防治困難。因此,對于此病必須根據發病的原因,及時進行對癥治療。同時,要加強飼養管理和防控,降低疾病危害,減少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