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禮建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欽北區大直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欽州535032
隨著人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優質動物蛋白的需求量逐年加大。雞蛋作為人們最為常用的營養食品之一,其消費量的加大直接促進了蛋雞養殖的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但養殖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其他一些問題,產蛋雞破蛋率升高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產蛋雞破蛋率普遍較高,給養雞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破蛋率高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降低破蛋率,提高養雞戶的經濟效益。筆者現將多年來解決該問題的方法加以整理,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雞蛋在母雞體內的形成從卵黃開始,卵黃是由發育成熟的優勢卵泡進入輸卵管壺腹部后形成,之后沿著輸卵管膨大部下行,期間管壁不斷分泌黏液將卵黃包裹,即得到蛋清,當到達輸卵管子宮部后進行停留,由子宮壁的上皮細胞分泌碳酸鈣將雞蛋包裹,即得到蛋殼,之后再將雞蛋排出體外。
蛋殼是在子宮部形成的,蛋殼質量的高低和子宮部黏膜上皮細胞的健康狀況有直接關系[1]。畸形蛋多和輸卵管蠕動不規律有關,沙殼蛋多可能與子宮發育不成熟有關,薄殼蛋和軟殼蛋可能和黏膜細胞的泌鈣功能下降或營養不平衡有關,血斑蛋則是輸卵管出現炎癥的表現。蛋殼顏色淺則可能是雞貧血,因蛋殼顏色大部分是由血液中的卟啉物質形成的,貧血的雞其卟啉產生量大大減少從而造成蛋殼顏色變淺。破蛋的產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蛋殼薄很容易出現破蛋,雞蛋成熟后會掉到籠底,進一步通過籠底的坡度滑到蛋槽中,這個過程是一個機械撞擊的過程,如果蛋殼薄,很容易出現破蛋[2]。另外,蛋殼薄的雞蛋在后期運輸和搬運過程中,會產生二次機械性的撞擊,即使未出現破蛋,蛋殼上也會有裂紋出現,從而影響整個蛋的品質。
雞群中如果異食癖的雞較多,它們頻繁啄蛋,就會導致破蛋率增加。異食癖的產生和飼料礦物元素缺乏、光照強度、環境應激、雞品種等有關,也和雞群之間的模仿行為有關,極個別雞的啄蛋行為會帶動其他雞的模仿,從而導致破蛋率上升。
蛋殼的形成需要最基本的營養供給,特別是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營養供應不足,或營養成分間配比不合理,就會導致蛋殼質量出現問題,如鈣的攝入不足、鈣磷比不協調、維生素A 缺乏等[3]。部分營養缺乏不是因為原料的添加量不夠,而是小料在飼料中未攪拌均勻,使得部分雞采食過多,而另外一些雞采食過少而造成,臨床一定要注意小料逐步稀釋進大料才能保證飼料攪拌均勻。
雞產蛋過程就是母雞的生產過程,需要安靜環境,盡量少打擾,如果受到應激,產蛋就會受到影響。應激因素常見的有產蛋期轉群、免疫疫苗時動作粗魯、頻繁更換飼養員、天氣突變、飼料配方變更、斷水斷料、熱應激等。如雞場處于鐵路、公路、工廠或其他噪聲較多的地帶時,噪聲的干擾也會導致雞群的破蛋率升高。
養雞場養殖規模的擴大使得疾病防控的難度也加大,藥物防控是養殖場臨床常用的措施之一。由于我國養雞業起步較晚,很多養殖戶的用藥意識不強,同時基層執業獸醫師數量較少,養殖戶缺乏臨床指導,導致亂用和濫用藥物現象較多。很多藥物使用后都會產生肝腎毒性,體內毒素無法代謝和排泄,長期積累影響輸卵管。還有部分藥物如磺胺類等能抑制輸卵管上皮細胞碳酸酐酶的活性,進而直接影響蛋殼質量,而喹諾酮類藥物可鰲合飼料中的鈣離子,長期使用會造成鈣攝入不足,導致破蛋率上升。
很多引發輸卵管炎的疾病都會導致破蛋率的上升,如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新城疫、禽流感等,這些疾病的病原能直接侵染輸卵管,引起輸卵管炎性病變,導致破蛋率的升高[4]。部分疾病如關節炎、呼吸道病、腸道病等直接影響雞行走,導致采食量下降、飲水不足、過料頻繁等,這會間接導致營養的攝入不足,從而導致發破蛋率上升。
破蛋率還和雞場的管理水平密切相關,部分采用自動化機械撿蛋的養雞場,雞蛋在傳送帶運輸過程中,由于傳送環節接頭高低落差大,或者運輸速度過快,或者機器設備長期不維保等,導致雞蛋相互機械碰撞強度很大,從而產生更多的破蛋。養殖場人員的經常流動對雞群影響也很大,如養殖場新進員工對工作有一個熟練過程,對管理制度也需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過渡期間對雞群造成的影響較大。
破蛋率高的雞場要及時查找原因,加強飼養管理,避免雞群發生大的應激,并配備專門的執業獸醫進行科學用藥指導。對于疾病務必以預防為主,治療時必須禁用抗生素,防止雞蛋中出現藥物殘留進而產生食品安全問題。蛋雞產蛋期的不同階段需要對飼料配方進行調整,特別要注意微量礦物元素和維生素的補充和調整。魚肝油、淫羊藿提取物、杜仲葉提取物等對提升輸卵管功能具有很大幫助,可長期添加使用。有異食癖的雞除了補充微量元素外,最好單獨分籠,加快收蛋頻率,避免雞蛋長時間在籠子上滯留。結合養殖場工作實際,以科學化、流程化和可行性為原則制定管理制度并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