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廠
河南省周口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周口466001
養雞業是關系民生的核心養殖產業之一,且雞肉是較大消費肉品之一。當前集團化、規模化養殖為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尤其以毒素蓄積引起的肝腎病變和誘發大腸桿菌、滑囊炎支原體、肌腺胃炎、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源微生物性疫病最突出,對雞群生長及生產性能影響最大。毒素蓄積對雞群生產造成的損失是不可逆的,這與飼料原料、飼養管理、藥物使用、疫苗免疫等均有關聯。在很多雞場發現,雞群出現不明原因死亡,解剖可見肝臟腫大、肌胃腺胃充血以及相關其他疫病的臨床癥狀。特別是對蛋雞的危害最為嚴重,可導致產蛋率下降、采食量減少、抗病能力降低等。
霉變飼料是產生毒素的主要來源之一,主要包括黃曲霉毒素、嘔吐毒素、T-2 毒素等;其次是致病細菌、病毒在雞體內分裂增殖過程中釋放的毒素,這些毒素往往會造成雞的敗血癥和毒血癥;再次是家禽由于應激反應產生的代謝產物,也是毒素產生的一個來源;此外,飼養管理方面的有毒水質、抗生素殘留、藥物副作用等問題均可引起毒素的大量蓄積。
毒素并不是單一的,常見的毒素主要指細菌內毒素、霉菌毒素和腸道內毒素等。毒素可通過不同途徑進入家禽體內,侵害機體,進而影響糖類、脂類、礦物質等的代謝及血漿中某些激素和酶類的含量[1]。機體內的毒素主要為糖、蛋白質、脂肪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代謝的廢物不斷堆積從而產生的有害產物有乳酸、酮酸、尿酸、自由基等以及體內多余的脂肪、老舊壞死細胞等。
毒素對雞群的危害作用主要表現在神經癥狀、內分泌紊亂、免疫抑制、肝腎損傷、繁殖障礙、生長速度緩慢等。雞對霉菌毒素、細菌毒素尤其敏感,飼料中少量的毒素即可造成雞群大面積死亡。
不同的毒素對蛋雞的危害有所不同,這與毒素侵害不同的器官有關,但毒素對蛋雞造成的損害非常嚴重[2],其主要表現在:卵巢、輸卵管萎縮,產蛋率下降;畸形蛋、沙皮蛋、薄皮蛋等不合格雞蛋增多;采食量下降、生產性能降低、飼料報酬低;種蛋孵化率降低,出生新種雞腹瀉發病率增加,解剖發病雞發現其肝臟明顯腫大。
毒素對肉雞的危害主要表現在:生長緩慢、應激能力差、機體免疫力弱、肝臟病變等癥狀。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雞群興奮,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采食量正常,但會出現零星死亡;雞群羽毛粗糙,長勢緩慢。剖檢可見肝臟腫大、色黑,腎臟腫大,腺胃乳頭出血、內金增厚、硬化,嚴重的出現裂紋、潰瘍等。毒素蓄積對疫苗免疫效果影響非常大,且極易出現繼發感染。
單一毒素蓄積發病時其剖檢特征性變化是雞內金有米粒大的潰瘍灶,成火山口樣。有時也可見雞腺胃乳頭清亮或潮紅,而腺胃內壁有較多乳白色粘液。這多與腺胃炎繼發有較大的關聯。毒素蓄積與傳染性腺胃炎的鑒別要點在于傳染性腺胃炎發生時病雞多腺胃腫大如球,質地變硬,但雞內金卻沒有特征性病變。剖檢發病雞發現部分出現肌胃糜爛,腺胃癱軟,雞內金如在石灰水里泡過一樣斑駁或龜裂,說明毒素蓄積導致雞發病后容易導致病菌性感染。
雞場采購飼料原料時盡量選擇知名品牌、生產規模較大的飼料原料企業,一次采購量不宜過多,避免囤積導致霉變;在飼料中還要添加優質脫霉劑或解毒保肝產品,如霉可脫、獨素解等。同時,還應加強飼料房的環境控制管理,避免環境高溫、高濕對飼料原料的不利影響。
無論是肉雞和蛋雞,在其生長的各個階段均要做好定期疫病防控工作,并對防控效果進行監測,其目的在于當疫病入侵嚴重或雞群的免疫力下降時,能及時通過藥物調理來提高雞群的整體免疫水平,保障雞群的健康生長和生產。為了提高雞群的免疫力,抵御疫病入侵,可以在飼糧中添加的中藥制劑有板青顆粒、清瘟敗毒散、芪貞增免顆粒、七清敗毒顆粒、優立可、白頭翁等。霍曉青等[3]研究發現,白頭翁對雞內毒素性損傷具有良好的調節和治療作用,這可能與白頭翁能增強雞組織的抗氧化損傷相關。
雞群一旦出現臨床癥狀,應立即查明發病原因,并選擇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治療。為了提高養雞場的診斷和治療水平,建議其與疫病檢測機構、科研單位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一旦出現疫病問題,雞場能夠快速解決處理,從而降低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