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李秀萍
路牌每個國家都有,但是西班牙的路牌卻有著與眾不同的顏值,而且有很多故事。
西班牙的路牌分兩種功能,一種路牌設立在街口,功能是給駕駛員看路名和路號。還有一種是給行人找路時查看,這種路牌同樣也是設在街口,但設在街口建筑離地四米高的位置上。這個類型路牌的設計很有講究,很見藝術功力。這批藝術路牌大約在百年前就開始制作使用。當時馬德里市長提出他的路牌設計構思理論時這樣說,不要小看路市命名,先在居民中選出一個命名路名的委員會,由委員會提出八至十個城市名,然后由全體居民以投票的方式選定一個城市名作為路名。巴塞羅那的“倫敦路”和“巴黎路”就是這樣誕生的。當然路牌圖案也是倫敦和巴黎的地標性圖案。
有時也會出現一條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的路名,叫“苦路”。“苦路”的出牌的功能,它是給探路行人對該路段的第一印象。
路牌里出現圖案內容應由這條路的居民進行創意投票,設計者根據居民們的文字提案或畫圖提案進行構思重組,以達到最佳的路牌設計視覺要求。
西班牙給路起名一般采用兩個標準,一是用國家或城市的名字為路名,如菲律賓路、馬德里路、倫敦路等。另外是用人名當路名,如這條路里現住著或曾經住過著名人物,如路易斯醫生、弗朗西斯科詩人,那這條路名不是路易斯路,就是弗朗西斯科路。當把路名確認好之后,開始設計路牌圖案,其設計第一要求是將這條路的過去進行一個總結,如這條路原先都是工廠,那工廠的圖案必定會在圖案中體現。有的路原先是屠宰場,路牌里必定出現被殺動物豬牛的圖案。倘若是人名作為路名,那就來個人物肖像以此紀念。
沒有名人居住過的路如何起名,據說百年前有這樣一個傳統規定,以本國或外國的城處來自一個江洋大盜拉蒙的故事,這個江洋大盜在一次劫富行動中失手被抓,被判死刑,他的囚車經過一條無名小路上了刑場,許多民眾擠在小路上為其送行。后來人們將這條小路命名為“苦路”,因為這條路邊住著勞苦大眾,拉蒙經過此路由苦而樂進入天堂。因此苦路的路牌圖案是一輛載有鐵籠子的囚車,這個鐵籠子就是關押拉蒙去天堂的籠子。
西班牙的路名基本不會隨意調換,馬德里民眾曾經要求調換多處與前軍人統治者佛朗哥統治期間用軍人名字命名的路名,但因工程浩大而流產。不過也有成功換路名的案例,如前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的駙馬伊亞齊·烏丹加林曾經在馬約卡島的路牌上出現過。因烏丹加林和胡安·卡洛斯女兒克里斯蒂娜結婚后,胡安·卡洛斯就加冕了貴族男爵頭銜給烏丹加林。烏丹加林曾是西班牙國家手球隊隊長,帶領西班牙手球隊多次獲得世界冠軍。但烏丹加林因貪腐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9年。馬約卡居民聯名要求政府將烏丹加林路名更換,換上的新路名叫“伊格納西奧路”,伊格納西奧就是烏丹加林貪腐案件主審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