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宏

“情系錢塘——兩岸文化聯誼行”,讓嘉賓們充分領略和感受詩畫浙江的文化魅力。
歲末年初時,春風撲面來。
這幾天,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副處長楊惠格外地忙碌。“2019年‘歡樂春節又要開始了,眼下正忙著出訪前的具體對接和任務落實。”今年的“歡樂春節”,浙江陣容強大、節目精彩,共派出了12個團組,分赴9個國家及我國臺灣地區共26個城市。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鑒而豐富。2018年,浙江文化可謂精彩綻放。“全省對外和對港澳臺的文化交流項目共193起,直接參與交流達2986人次……”在楊惠的眼里,數字的背后彰顯的是文化浙江的自信,展示的是文化浙江的多彩。
藝術無國界,文化有共識。當獨具中國特色的舞蹈走出國門,也必將成為展示“文化中國”的金名片。去年7月15日晚,在迪拜市中心、828米高的哈利法塔對面,剛落成不久的迪拜歌劇院,浙江省歌舞團為當地觀眾送去了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大型舞劇《風從海上來》。作為迪拜“擁抱中國”系列活動的啟幕演出,舞劇以一艘中國古代航船的入場拉開演出序幕,寓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舟始于槳上,把代表中國的元素巧妙融匯起來,用“絲情”“瓷制”“茶脈”三個篇章,精心講述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個動人故事。精湛的表演、優美的舞姿、動聽的音樂……首度走進阿聯酋的這場中國文化盛宴,深深吸引了當地觀眾。
同樣,為慶祝中國與巴拿馬建交一周年,同時也為宣傳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加強與世界知名運河重要節點城市的交流,杭州歌劇舞劇院有限公司創排的《遇見大運河》,同樣書寫著浙江文化藝術使者的風采。“我們用四年的時間,演出了139場,把一部劇變成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遺產傳播劇。這四年,我們的國家也在發生著變化。當我們走向世界時,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并為之驕傲自豪。”團長崔巍深有感觸地說。同樣,中國與布隆迪建交55周年、浙江省與全羅南道結好20周年等活動,都能看到浙江文藝軍團的身影和文化浙江的精彩。
盛夏時節的杭州西湖,荷花綻放,荷香撲鼻。去年7月25日至28日,來自英國、荷蘭、法國、美國、印度等22個國家的25位漢學家、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和智庫學者,參加完在北京召開的2018年“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之后,相聚西子湖畔,實地考察調研浙江鄉村振興發展經驗,親身感悟、體驗浙江人文山水底蘊。一路上,漢學家們對浙江的發展變化發出由衷的贊嘆:“中國,了不起!”。
文化的軟實力可以轉化為創新的硬實力。去年9月18日至21日,“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級論壇”在浙江杭州舉辦,圍繞“大匠至心·手創造的文化記憶”的主題,中國和中東歐16個國家的50余名國內外專家和工藝家代表展開了對話交流。談及論壇落地杭州的原因,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參贊張忠志說,浙江是中國擁有最多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省份,能為各國非遺保護提供卓有成效的實踐與探索。
第二屆“意會中國”——“一帶一路”藝術大師工作坊、第十屆“阿拉伯知名畫家訪華采風創作活動”、第三屆“意會中國——阿拉伯藝術節(戲劇)負責人訪華交流暨中阿戲劇烏鎮對話”、第四期阿拉伯國家文博專家研修班等專項交流活動中,浙江省和來自阿拉伯國家的藝術家、專家學者通過交流互鑒,進一步加強了浙江省與阿拉伯國家在音樂、美術、戲劇、文博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2018年,依托在浙江成立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音樂藝術聯盟和浙江音樂學院中國—中東歐國家藝術創作與研究中心,浙江省接待了中東歐國家作曲家29人、中東歐國家歌劇節總監12人來浙采風創作,邀請捷克布爾諾亞納切克音樂與戲劇學院、波蘭斯坦尼斯瓦夫·索維尼斯基爵士五重奏、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藝術大學合唱團來浙開展交流。

浙江歌舞團創排的《風從海上來》舞劇分別以“絲”“茶”“瓷”三大中國文化符號為線索,再現了燒制瓷器、織絲成錦、采茶焙制的場景,富有中國氣派、中國特色,體現了絲路文明的魅力。
近年來,通過在世界各地舉辦文化交流活動,浙江對外影響力與輻射力得到提升。去年9月27日至10月26日,“龍塢茶鎮—浙江特色小鎮海外推廣展”活動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行。展覽以浙江首批特色小鎮西湖龍塢茶鎮為主體,以“茶”為主題,以“藝術展示、人文交流、旅游推廣”為主線,以“江南建筑”為展陳空間形態,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示展演,闡述茶之遇、茶之鎮、茶之事、茶之生活等,讓世界通過茶鎮這個載體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浙江的特色小鎮生活。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嚴振全說,浙江用展覽、展示、演出相結合的形式,將傳統節日融入現代審美,使文化內涵與旅游載體完美融合,充分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時代風采。
此外,各地在充分發揮地方特色資源優勢上,也取得明顯成效。如麗水龍泉市赴聯合國總部舉辦青瓷藝術展,共同主辦首屆世界青瓷大會;由寧波市運營的保加利亞索非亞中國文化中心,全年共舉辦20余項文化活動。此外還有:寧波市演藝集團原創民俗風情舞劇《十里紅妝》赴法參加尼斯國際狂歡旅行節;奉化文化館布龍隊赴友城韓國大邱市參加“2018大邱多彩慶典”交流演出;杭州愛樂樂團赴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以及赴匈牙利進行“一帶一路”中東歐巡回演出;第四屆浙江省合唱節首次邀請在義烏的外國友人參賽等。
浙江是絲、瓷、茶的故鄉,自古以來是這三大宗產品的主要產區和重要出口地之一,在絲、瓷、茶文化遺產和產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均設在浙江,龍泉市則以青瓷享譽海內外。
去年10月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文與社會科學部支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承辦的“絲茶瓷:絲綢之路上的跨文化對話”展覽在阿曼國家博物館開幕,來自絲綢之路沿線17個國家的政府官員和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等100余人出席開幕式。展覽配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屆絲綢之路網絡平臺國際會議,進一步擴大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據統計,參展觀眾達1.5萬人次,

歌舞劇《遇見大運河》歷時四年,巡演139場。圖為德國巡演鏡頭。
西湖是文化浙江的永恒主題。去年8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與捷克摩拉維亞-西里西亞州政府在摩西州共同舉辦的“湖山勝概——西湖主題水印版畫展”,把中國浙江的山、水、詩、情展示給捷克人民,讓當地民眾欣賞和了解西湖的歷史與現在。開幕式現場,浙江美術館副館長杜群的主題演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中國傳統水印技藝和西方版畫技藝的差異,向捷克觀眾展示了如何以柔軟的毛筆和宣紙為工具、以“水”為媒介來印制藝術作品,讓捷克人民對杭州西湖和中國古老的水印版畫有了深層次的了解,引發了他們對中國文化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