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琳(寧夏固原市原州區財政局)
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和推進結構性改革有重要意義。民營經濟也是實現我國偉大復興中國夢以及“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支撐。據統計,截止2017年底,在我國有2700多萬家民營企業,在國家稅收中民營企業所占比例高達50%,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有70%以上的科技創新成果都來自于民營企業,除此之外,民營企業解決了80%的城鎮勞動力就業的問題。由此可見,民營企業在我國的整體經濟中的作用不容小覷。
原州區隸屬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地處寧夏南部,六盤山東北麓,黃土高原中西部,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2739.01km2,轄3個街道、7個鎮、4個鄉,截至2017年,戶籍總人口為46.4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66億元。屬國家確定的連片貧困帶地區,由于自然條件限制,經濟發展緩慢,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業生產基本靠天吃飯,十年九旱;工業基礎薄弱,無大中型國有控股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僅有23家,基本處于微利或虧損的狀態。因此,大力扶持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對推動地方經濟建設,解決勞動就業和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受地域及自然條件限制,我區各類企業普遍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所需發展資金主要依賴傳統銀行信貸投入,直接融資占比較低,對股權投資、保險資金、企業上市等融資方式的運用尚顯不足。
由于缺乏正確引導,加之資源優勢不明顯,投資項目單一、民營經濟投資效率低下,品牌建設落后,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自身投入用于科技研發、創新資金太少,比如對實施新工藝、采用更先進設備、開發新產品等前期投入相對謹慎,只簡單擴大生產規模以獲得短線利潤,不利于民營經濟長期發展。
目前,我區民營經濟基本上是通過自我籌資、自我積累進行發展,在產業發展、金融支持、政策優惠等方面還存在著支持不到位的問題。銀行顧忌風險問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有諸多條件的限制,民營企業想要在銀行進行貸款,必須要進行抵押和擔保,民營企業由于很難找到符合條件的擔保人,所以在銀行貸款就很難實現。由于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的限制條件太多,貸款金額少、利息高、周期短,導致民營企業資金供應不足,對民營企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政府以及相關的部門在民營企業的發展方面相較于國營企業存在著很多的不同之處,在政府的財政支持以及稅收政策中都能體現出兩者的不同。很多的部門對于民營企業的重視度不高、認識不夠全面,相關的部門借著自身的權利對民營企業的收費比國營企業高,但是服務卻比國營企業少,在相關部門的工作中執法不公正的現象時有發生。政府及其所屬機構、國有企業等因業務往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現象較為普遍,這對民營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和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降低了政府在民營企業心目中的公信力。
要利用國家政策的優勢來發展民營經濟,尤其是寧夏自治區出臺的促進民營經濟健身發展“二十條”,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創業創新的發展環境。要依據國家政策優勢,因地制宜的結合實際情況為民營企業營造公平、和諧環境。要引導民營經濟參與到公共服務中來,在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開展民營企業,政府也要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和財政支持。要想讓民營企業取得長足的發展,必須要改變人們的既定思想觀念,要對民營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行宣傳,逐漸改變人們對民營企業的看法。民營企業也要制定完善的制度規范自身的行為,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一是要加大財政獎補力度。整合各類扶持資金,捆綁使用,建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支持民營企業打造創業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創業就業。支持企業化解過剩產能,轉型升級,新型產業發展等。二是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強化財政資金引導撬動作用,吸引和擴大社會投資,特別要發揮好國有集團公司的優勢,通過投融資、新型產業培育和資本運作等方式,切實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
對于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要深入貫徹落實,在落實過程中確保落實到位,要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監督,堅決杜絕工作人員在執行過程中執行不力的現象。一旦發現出現執行不力的現象要對執行人員進行嚴懲,以確保政策真正的落實下來,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加大亂收費治理力度,自治區設立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現“零收費”,確保政策紅利真真正正落實到企業手中。
一是實施金融招商。豐富金融業態,增加金融供給,提高金融業的服務水平,增加金融業的企業競爭力,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原州區目前已引進天津銀行、中國銀行等區內外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進駐轄區設立分支機構。二是要放寬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限制,銀行應針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制定相應的制度,根據民營企業的特點推出適合民營企業的金融產品。銀行應轉變自身的觀念,簡化民營企業貸款的程序與條件,達到銀行與民營企業的互惠共贏。除此之外,銀行還應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服務,在民營企業在銀行貸款時,服務人員要展現出良好的職業素養,積極的向企業推薦適合企業發展的貸款項目。截止目前,各銀行機構為原州區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余額752家31.24億元,其中2019年投放貸款295家6.07億元,有效緩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三是加強擔保體系建設。當前應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完善政策,增強國有擔保公司實力,引導擔保機構降低費率,強化服務力度;最后要深入貫徹落實惠民貼息政策,按照相關文件要求,落實農業特色優勢產業貸款、創業就業擔保貸款等政策以降低成本。
充分發揮上市掛牌獎勵政策作用,調動民營企業上市掛牌積極性,鼓勵指導優質企業通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在資本市場開展深層次的投融資活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擴大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
當前,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諸多問題,不僅需要政策的“安撫”、更需要有“真金白銀”的資助,只有通過不斷完善獎勵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深化財政金融引導、提高服務企業質量等措施,持續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實現民營經濟數量、質量的同步提升,使民營經濟成為地方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