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勝宇(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隨著網絡的大范圍普及以及電子商務的興起,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有力的推動了我國金融體系的發展與完善。互聯網金融是金融領域的創新發展成果,代表著該領域的先進生產力,也是互聯網時代金融領域拓展的必然結果。互聯網金融并不是互聯網與金融領域的簡單結合,而是金融領域為適應互聯網環境下新的金融需求而產生的新興業務模式,是金融市場的新興領域。相較于國外的互聯網金融產業,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尚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雖然發展十分迅猛,但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基于金融市場的安全穩定及秩序維護,有必須對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些梳理,以確保這一新生事物能夠健康穩定的持續發展。
與傳統的實體金融不同,互聯網金融基于互聯網屬性,有著自身的一些突出特點。首先一點來說,與傳統的金融機構不同,互聯網金融的進入門檻較低,非金融專業機構只要具備一定資金實力都可以進入該領域開展金融業務,這使得互聯網金融在初期的發展速度十分迅猛,短時間內激活了龐大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二是互聯網金融數量眾多,但與傳統的金融機構相較,資金規模較小,金融業務的開展以第三方支付、小額信貸、中小企業融資為主,與傳統的金融服務形成了較好的互補,填補了我國金融服務領域方面的空白,也使得其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三是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在金融監管方面存在滯后,市場主體質量參差不齊,同時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也使得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難度提高;四是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風控意識較差,與傳統金融業已經形成的嚴格的風險管理流程與制度相較,存在較大差距,金融風險在該領域內比較集中。
我國互聯網金融產品目前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網絡借貸、眾籌、互聯網金融門戶以及信息化金融機構等。
第三方支付是我國互聯網金融中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個種類,甚至一度倒逼銀行業加速金融業務革新,如支付寶、微信支付、財富通等都是屬于第三方支付平臺。第三方支付以其龐大的用戶基礎,以互聯網平臺、技術為核心,采用與銀行簽約的方式,建立用戶與銀行結算系統之間的第三方電子支付模式。從本質上來說,第三方支付屬于一種支付中介,提供的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用戶與銀行系統間進行結算的中介服務。目前,第三支付已不僅僅局限于最初的互聯網支付,而是成為線上線下全面覆蓋,應用場景更為豐富的綜合支付工具。
P2P網絡借貸即基于互聯網的點對點信貸。需要借貸的人群可以通過P2P網絡借貸平臺尋找到有出借能力并符合一定借貸條件的資金出借人,平臺的最大作用是提供借貸雙方的匹配服務以及借貸人的信用信息服務,既可以使借貸人能夠尋找到符合其利率條件的出借人,也可以使出借人能夠獲得借貸人的相關征信,確保資金的安全。P2P模式的典型代表有:宜信、人人貸、陸金所等。
眾籌融資是指需要融資的企業或個人,通過第三方眾籌平臺展示其需要融資的項目,向社會人群進行資金的籌集。眾籌融資充分調動了社會閑散資金,是互聯網金融中較為特殊的一個種類,眾籌平臺主要負責需要眾籌融資項目的審核,以“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社會進行發布,在規定時間內募集完成預設的資金額即為眾籌成功,反之則失敗,募集資金原路退回。眾籌融資不是捐款,所有出資人在項目完成后可以得到一定的回報,眾籌平臺則會從募資成功的項目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信息化金融機構可以理解為傳統金融機構的信息化,是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之一。傳統的金融機構主要是通過物理網點和人工服務等進行業務操作,而融合了互聯網的金融機構業務有很大的創新,主要包括:網絡銀行業務和手機銀行業務;網絡證券公司業務;網絡保險公司業務等。
互聯網金融基于網絡開展金融業務的特點,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網絡信息安全問題。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網絡安全問題主要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客戶信息安全問題,另一個是金融業務層面的系統安全問題。隨著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飛速發展,客戶群體日益擴大,如何確保客戶信息的安全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安全意識缺乏,客戶信息泄露事件多有發生,這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持續、穩定發展極為不利;另一方面,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業務,對系統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發生較為嚴重的系統安全事件,不但影響金融業務正常開展,嚴重者會使客戶蒙受極大損失。因此,互聯網金融良好健康的發展離不開網絡安全,尤其是信息安全問題必須加大重視程度,保護好客戶信息。互聯網金融業應該加強風險管理意識,主要從系統風險、平臺風險以及技術風險等方向進行控制,進而確保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穩定發展。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雖然發展迅猛,但還是屬于一個新生事物,由此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監管滯后與法律制度不健全的問題。原則上來說,任何新生事物都會存在一個監管的空白期與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過渡期。就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來說,由于監管滯后及法律制度不健全,導致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自律較差,從事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各種違法違規事件層出不窮,攜款潛逃事件、非法集資現象時有發生,對互聯網金融的穩定、持續健康發展造成很大負面影響。風險控制歷來是金融業務開展的關鍵要素。互聯網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導致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為了快速拓展業務,而忽視了風險控制的重要性。與傳統金融業務相較,互聯網金融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程序簡便、流程簡化,業務審核周期大大縮短,這固然是方便了客戶,但其中潛藏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更為重要的是,由于發展時間相對較短,很多互聯網金融機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風險管理與控制體系,金融風險控制能力較差,使得金融業務開展的風險系數大大增加,風險事件多有發生。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監管滯后,法律體系不健全是必然存在的問題,但就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現狀而言,加強監管并同步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由于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存在的諸多差異,既有的適用于傳統金融業的監管體制在很大程度難以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必須要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實際情況創新監管模式與方法,既要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還要能夠引導其穩定、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體系,是監管有法可依,發揮應有職能的基礎,應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盡快出臺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并不斷完善。
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主要有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以及銀監會等,但是卻沒有監管機構完全負起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責任,進而出現了監管不專業、未能有效監管等情況,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缺乏明確的監管主體。因此,為了互聯網金融行業能夠更好的發展,必須建立起有效的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監管。
一是針對互聯網金融,建立完善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法律層面對資金交易的主體、隱私和權益等作出明確規定。二是建立專門的保護機構,開通電話、信箱以及網站等投訴途徑,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三是加大風險隱患的宣傳范圍和力度,增強消費者的網絡安全意識,降低資金安全隱患。
一是積極發展互聯網金融產品、平臺以及服務的創新,增強市場活躍度。二是促進金融機構業務的創新。借助傳統金融的優勢,例如專業、渠道以及客戶優勢,發展新型互聯網金融業務,進而增強傳統金融行業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