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建莉(金肯職業技術學院)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是支撐現代企業會計的兩個主要分支,對現代企業來說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國在八十年代初對管理會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運用,完善了我國管理會計的內容體系。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現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對管理會計的研究卻一直止步不前。這和管理會計的教學有很大關系,教學方式和內容得不到改革,學生就無法吸收新鮮的知識,傳統的管理會計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當下市場經濟的發展。
管理會計形成在20年代初期的美國,并且在20世紀50年代之后得到了飛快地發展,在現代企業中的運作效果顯著。在20世紀70年代末管理會計傳入中國,隨后引起了我國會計學界的極大興趣。翻譯了國外的大量文獻,一些能力較強的人開始自編教材,把零碎殘缺的管理會計知識進行整合、修補,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內容體系,也填補了我國管理會計的教學空白。80年代,管理會計被大量研究和運用,在我國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從80年代末開始,管理會計的研究逐漸開始蕭條,在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并開始飛速發展時,財務會計順應時代進行改革,以中國特色的會計準則為核心,取得了新一輪的卓越成績,而管理會計卻一直止步不前,沒有跟上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管理會計教學的內容幾十年來沒有創新和改進,內容老套沒有新意,雖然有很多高校都對教材進行了新的改編,但大多還是互相抄襲,并沒有實質有價值的內容,教材的結構體系也是大同小異。
我國現在大多數的教學方式仍然是“填鴨式”教學,一堂課都是由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整堂課下來幾乎沒有互動和交流,很多學生沒有融入到課堂,不注重學生的思考和自學,學生在課堂上也更難調動自己的積極性。采用標準化考試,根據標準答案來制定評分標準,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學生所學到的知識過于死板?!疤铠喪健钡慕虒W忽視學生表達能力、道德素質、綜合素質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其他能力的全面發展,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創新。
目前我國關于的管理會計的教材多數都是面向本科階段的,可以提供給碩士生、博士生的教科書較少,無法使學生再進行深入的學習,嚴重影響了對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由于對管理會計知識的匱乏,以及傳統教材內容的滯后和陳舊,所以很少有碩士生和博士生把畢業論文的選題定為管理會計,使管理會計教學的深入發展受到了阻礙。
我國大部分的企業領導缺乏對管理會計的認識,不懂得如何運用管理會計對企業進行生產經營管理。對于管理會計的運用,僅限于標準成本控制、短期決策分析、責任會計、固定資產投資決策分析以及量本利分析等,而對于其他的功能知之甚少,如差量分析、作業成本法、全面預算、全面質量管理、風險分析等幾乎沒有被運用過。現在的企業都是把利益放在首位,主要的目標是如何更有效的圈錢,所以把重心放在了企業的外交關系,以及如何可以獲得更好的優惠政策上。管理會計的運用是一個漫長且成效緩慢的過程,所以與西方發達國家大量運用管理會計不同,我國管理會計沒有受到企業的足夠重視和普遍作用。運用和發展是互相聯系的兩個過程,沒有得到普遍的運用就無法深入管理會計的研究,無法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充和修改,從而阻礙的管理會計的教學發展。
目前為止,我國在管理會計的教學中,較為有名氣的仍然是幾位老前輩,而沒有新一批的人才崛起,尚沒有后繼之人。教師除了專業知識之外,其他的各項技能較為欠缺,例如計算機水平和外語水平,還有跟管理會計有關的心理學、管理學、高等數學、法學等相關知識都沒有較為清楚的了解,影響了學生對管理會計這門學科更好的認識。由于管理會計專業的人才缺失,很多從事管理會計教學的老師并非本專業,而是原本學習財務會計專業的人員,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雖然有很多共同點,但本質有很大區別,不可一概而論。財務會計對于管理會計領域涉及到的一些知識并不熟悉,老師的知識匱乏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過于狹隘,在社會上很難進行實踐。
盡管我國現在對于管理會計職業還很空缺,但順應著時代的發展,這一職業一定會出現在中國的市場上。要想一項專業得到更好的發展,首先要制定好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全美會計師協會在1982年頒布了《管理會計師職業道德標準》來規范管理會計人員的自身行為,西方把職業道德規范作為管理會計教材中的一個章節來進行講解,可以看出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我國在制定教材時,也應該把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準則添加進去,成為學生必學的一項知識,培養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敬業精神,更有利于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制定職業道德準則時,需要結合我國國情,為管理會計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材是一切知識學習的基礎,教材內容的老舊制約著管理會計教學的發展。現在學生所用到的管理會計教材大多千篇一律,以介紹管理會計方法為主,答涉及到專業的理論知識問題較少,學生學起來吃力且實用性較小,容易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反觀具有成熟管理會計體系的美國,在教材的編寫上更加注重對于理論體系的講解,其中包括概念、目標、方法、術語、慣例以及會計活動等內容的詳細說明。所以說要想發展我國的管理會計,并在企業里得到普遍的運用,就要建立一個規范的管理會計體系框架,并以此為基礎來進行教材的設定。對于教材的編寫,國家教育部應該面向全國搜尋優秀的專業教師,集體合作進行編寫,并定期進行內容的更新和完善,避免教材的低質量低水平。管理會計的教材主要內容可以分為傳統管理會計、現代管理會計以及管理會計的最新動態,在最新完成的教材中,應該將第1部分的比例適當的減少,增加現代管理會計以及管理會計的最新動態的內容,并與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相結合,增加真實案例的比重。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學習,還需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等,同時對信息技術也要有一定掌握。這也使得傳統的教學內容,已經無法適應學生的自身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增加案例教學,通過真實案例進行知識的傳輸。最初的案例教學法產生于美國的哈佛大學,經過多年的時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所以逐漸被引入各國。案例教學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進取的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可以更好的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管理會計人才。
管理會計的教學質量影響著它未來的市場價值,所以我國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管理會計的教育教學,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使其更好的被運用到企業中去。管理會計教學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研究和嘗試,也離不開社會各項機構的配合,國家應該健全管理會計的管理體制,然后進行教材內容以及教學手段的創新,同時保證學生的各項素質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