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余(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整體上來看,高校審計教學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程度提升,教學創新環境較為良好的背景下,部分創新教學法也在整體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基于教學改革的視角看,高校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狀況并不良好,教學模式固化,教學環境較差等也削弱了教學創新的實際有效性。雖然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高校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改革本身難度較大,很多高校在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中也十分茫然。鑒于此,探尋出高校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的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高校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其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整體教學改革層面的壓力,對整體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也有很大幫助[1]。很多高校都在審計專業進行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嘗試,但實際狀況差強人意,一些難點性因素的制約性影響也十分明顯。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都是整體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內容,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間也相互影響。現階段,課堂教學是高校審計教學中的基本形式,教學模式則較為傳統、固化,教師機械性講解審計知識,學生被動獲取和學習審計知識的現象十分常見。從教學環境上看,課堂教學環境可以看作是內部環境,整體教學同時也會受到社會審計人才需求偏好的影響,這則可以看作是教學的外部環境影響。對于高校以及審計專業教師而言,如何有效驅動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也是值得思考的現實性問題。
很多高校對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缺乏完整認識,將相應改革事宜想的過于簡單使得其并未就改革事宜進行系統規劃,這也直接導致其很難在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中取得突破[2]。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間具有密切關聯,且相互影響,但審計教學狀況卻并不相同,這也導致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帶有了一定特殊性。由于散漫的教學改革習慣影響,大多數高校并未積極主動地進行審計教學狀況分析,相應的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規劃也處于缺位或不完善的狀態之中。缺少科學規劃方案予以指導時,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的盲目性特征會十分明顯。審計教學壓力相對較高,部分教師甚至要負責一些科研項目,一旦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缺乏系統規劃,改革進程會十分遲滯。這也使得很多高校看似較為積極的進行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但卻無法取得較好的改革成效,
高校審計教學中的教學模式十分固化,但很多審計教學對固化的教學模式已經十分習慣,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模式改革上的積極性也相對較低。更為嚴重的是,很多學生也習慣了固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節奏,這不僅表明教學模式改革勢在必行,同時對教學模式改革產生了一些制約性影響。很多高校在審計教學模式改革上“模棱兩可”,改革本身會帶有一定的風險,且改革進程中常規教學勢必會受到一些影響。部分高校忌憚教學模式改革對教學的負面影響,其更加喪失了教學模式改革上的積極性,并單純的借助教學方法創新來彌補固化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這一狀態下的教學模式改革變得不倫不類,審計教學模式改革層面自然也無法取得有效突破,而教學模式改革進程十分緩慢的情形下,審計教學環境改革事宜也會受到明顯的制約性影響。
高校審計教學環境改革帶有明顯局限性,這實際上也成為了教學環境改革層面存在的一種問題。教學環境包含著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雖然高校很難進行外部教學環境的調整與優化,但在內部環境改革中,其并未對外部環境的影響予以充分考量,這便導致教學環境改革變得十分片面和局限。教學環境改革的難度實際上要高于教學模式改革,且教學環境改革成效很難被量化分析與評價,即便教學環境改革層面存在一定不足,相關不足也很難被及時發現。因此,很多高校在審計教學改革進程中會忽視教學環境改革。即便進行了教學環境改革嘗試,由于并未對各種因素進行充分考量,教學環境改革的成效也并不理想,教學環境改革上的不全面與不徹底也對教學模式改革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高校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事宜需要得到有效規劃,參照具體規劃方案,有針對性的進行相應改革也是不錯選擇。例如,吉林財經大學在2017年將審計學科教學改革作為了整體教學改革中的重點,審計學科教學改革中,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則被視作為核心。審計專業教師與高校教務管理人員共同分析了既有教學模式與環境,并確立出了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方案。具體方案中包含著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目標、權責關系、一般內容、基本原則等。得益于科學可行的改革方案指導與規范,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相關活動的開展得到了更好指導與規范,相應改革所需資源也得到了有效配置與應用。其它高校審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中也要進行科學的規劃,避免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流于形式,更為具有條理性和目的性的進行相應教學改革嘗試。
應用型培養視角下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做法較為可取,這也可以成為高校審計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3]。新時期,審計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高職院校當前的校企合作學習模式具有很多優勢,本科高校也可以考慮進行校企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借此更為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模式改革。例如,高校可以與一些審計機構等進行人才培養層面的合作,為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實踐教學創設更多機會。不僅如此,課堂教學作為基本的審計教學形式,在教學模式改革下,課堂教學形式也應當進行一定調整,并結合創新教學法應用,將教學方法創新與課堂教學模式調整聯系在一起。例如,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讓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探究學習的做法較為可行,課堂教學模式的調整與優化也可以看作是審計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途徑。
高校審計教學環境改革不能陷入到較為局限的狀態之中,從內外兩個角度驅動教學改革則是有效選擇,這一清情形下的教學環境改革也能為審計教學提供更多支持。從內部看,高校應當對審計教學改革事宜給予足夠關注和支持,教師更是要通過教學互動、交流等形式向學生灌輸一些教學改革思想,讓學生群體能夠對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學節奏等層面出現的變化予以較好適用。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參與下,良好的教學改革環境能夠形成,其審計教學環境改革中的內部環境改革可以取得很大突破。從教學的外部環境看,高校不可能左右審計教學外部環境變動,但其在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環境改革中可以對學科發展趨勢,人才需求變化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從而內外兼顧的進行教學環境改革。很多高校同時也將互聯網+審計教學作為了一種教學環境改革,這種將教學信息化程度提升與教學環境改革聯系在一起的做法也具有很多優勢,其可以成為高校審計教學環境改革中的基本選擇。
高校在思想意識層面需要給予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足夠重視,在此基礎上,積極進行相應改革嘗試。值得注意的是,可以對相應改革事宜產生影響的因素較為多樣,且改革進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具體問題。因此,高校以及審計專業教師應當不斷審視、回顧、分析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事宜。一方面不斷發現相應改革層面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有效彌補,另一方面積累更多的改革經驗。借助這一策略,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改革的針對性可以有效提升,改革層面也能取得更好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