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風 陳海軍* 袁詠剛
1.江蘇省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學研究所,江蘇南京210036;
2.江蘇省南京市畜牧技術推廣站,江蘇南京210036
非洲豬瘟屬于高度接觸性、出血性、病毒性傳染病,病死率高達100%[1],自然傳播速度慢,潛伏期長,豬只感染后平均死亡時間2~10 d。非洲豬瘟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病豬表現為高熱、食欲廢絕、皮膚和內臟器官出血,臨床特征與古典型豬瘟、豬丹毒相似。非洲豬瘟的致病原是非洲豬瘟病毒,該病呈周期性發作、反復發作,家豬和野豬對本病毒都系自然易感性的,各品種及各不同年齡之豬群同樣是易感性。傳播途徑廣泛,可經消化道和呼吸道直接接觸傳染,或經感染動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帶毒機體組織等間接性接觸傳播,各種寄生于動物體表的寄生蟲(節肢動物,軟蜱、蚊蠅等)也可攜病原散播疾病。非洲豬瘟病毒對環境的抵抗力很強,耐受酸堿的范圍較廣,反復凍融不影響本病毒的感染性,因此,豬場一旦感染發病將長期難以凈化,發病豬群將呈現常年發病,無明顯季節性。
當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其列入A 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入一類動物疫病[2]。非洲豬瘟的暴發給我國的生豬養殖業帶來巨大威脅,養殖行業各位同仁亟需高度重視非洲豬瘟對我國生豬產業的危害。發病/病死豬、感染/帶毒的豬是非洲豬瘟主要的傳播源,此外,帶毒的泔水、餐廚剩余物,帶毒的豬肉及其制品,污染的運輸工具,污染的飼料、豬血源性飼料制劑,帶毒野豬、鈍緣蜱,公豬精液等均可以成為非洲豬瘟的傳播源。因此,充分了解非洲豬瘟的傳播源對非洲豬瘟的綜合防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疫苗及有效的治療措施來對付非洲豬瘟,生物安全體系是規模化豬場防控非洲豬瘟的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養殖戶務必要樹立起持久防范、以防為主的正確觀念,強化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完善各項生物安全措施,嚴格執行到位。
1)嚴格執行引種監測、隔離。豬場人員在非洲豬瘟暴發期間應該盡量封群、減少或不引種,禁止從有疫情省(區)引種,進行引種監測、確認非洲豬瘟陰性,對引進的豬需要實行場外隔離至少30 d,進行臨床監測和實驗室監測,經監測確定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或入群飼養。
2)嚴格控制運輸工具。養殖場管理人員應該嚴格控制與豬場相關的所有車輛,禁止未經清洗消毒的車輛靠近豬場,建立車輛清洗消毒的程序和體系,隨車人員嚴禁離開駕駛室,隨車裝卸工進入場區務必徹底清洗消毒。
3)嚴格控制進場物品。物品也是屬于非洲豬瘟傳播源之一,明文規定禁止來自疫區的所有物品進入豬場,禁止豬肉及其制品帶入豬場,禁止非本場人員攜帶的物品進入豬場,進入豬場的物品必須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
4)嚴格限制人員進出豬場。禁止外來人員進入豬場,如需入場,必須實施隔離措施,外來人員物品必須置于場區入口處并進行消毒處理,外來人員入場必須淋浴、更換場區工作服、靴;豬場實施封閉管理,豬場人員減少外出,不去疫點、疫區,不去其他豬場、生豬交易市場,不與發病豬、感染豬、病死豬接觸,不去屠宰場,不接觸污染的豬肉及其制品、運輸工具、物品等。
5)嚴格控制飼料。經臨床觀察發現,給豬喂泔水,豬場發病風險極高[3],因此,必須禁止養殖戶飼喂泔水、餐廚剩余物,禁止飼喂或使用受到污染的飼料原料,禁止使用受到污染的豬血源性飼料制劑。
6)嚴格控制環境。中間傳播媒介控制不嚴(節肢動物、蚊蠅、鼠類等)也是豬場發病因素之一,豬場人員應定期對豬場及周邊環境進行消毒,定期對水源進行監測,防止水源受到污染,禁止野豬與豬場接觸,做好滅蒼蠅、蚊、鼠、軟蜱蟲、防鳥工作。
7)嚴格執行疫情應急預案。一旦發現可疑疫情后,養殖戶務必立即告知當地相關部門,切莫在豬場內剖檢疑似病死豬,對豬舍實施封閉管理,對發病豬、病死豬務必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糞便、污水、污物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非洲豬瘟來襲,給養殖戶帶來巨大損失,使我國養豬業面臨空前的挑戰。非洲豬瘟的防控和根除將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需要養殖戶和各相關部門同心協力打好非洲豬瘟防控攻堅戰,以促進我國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鵝有機磷中毒的治療方法
最急性中毒的病鵝往往見不到任何癥狀便突然死亡,多數中毒鵝表現為停食,精神不安,運動失調,流淚,大量流涎,頻頻搖頭,肌肉震顫,泄殖腔急劇收縮,有時伴有下痢,瞳孔明顯縮小,呼吸困難,循環障礙,黏膜發紺,體溫下降,足肢麻痹,最后抽搐、昏迷而死亡。
中毒初期,可用手術法切開皮膚,鈍性分離食道膨大部,縱向切開2~3 cm,將其中毒性內容物掏出或擠出,用生理鹽水沖洗后縫合。然后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解磷定,成鵝每只0.2~0.5 mL,并配合使用阿托品,成鵝每只每次1~2 mL,20 min 后再注射1 mL,以后每30 min 服阿托品1 片,連服2~3 次,并給充足飲水。
如是雛鵝,則依體重情況適當減量,體重0.5~1 kg 的小鵝,內服阿托品1 片,15 min 后再服1片,以后每30 min 服0.5 片,連服1~3 次。
綜合以上治療方法,并配合采取50%葡萄糖溶液20 mL 腹腔注射、維生素C 0.2 g 肌肉注射,1次/d,連續7 d。待癥狀減輕后,針對腹瀉不止,在飲水中按每千克體重25 mg 投入復方敵菌劑,連續1 d,以防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