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占玉
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種豬場,青海大通 810199
保育豬飼養是整個豬生長發育的關鍵,是生長的最薄弱環節,需要養殖中加強飼養管理,為保育豬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然而由于飼養管理不科學,管理粗放,防疫不到位,導致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效益不高,保育豬死亡率增加,嚴重損害豬場經濟效益。為此,在規模化養豬場中探究保育豬飼養管理的關鍵技術對養殖場經濟效益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保育豬在良好的養殖環境中才可以健康生長發育。在規模化豬場保育豬的生長過程中,養殖人員需要對豬舍的溫度和通風情況進行調控。一方面,養殖人員應該根據外界溫度對豬舍溫度進行調控,當外界溫度過高時,豬舍內設置的較高保暖溫度需要下調,而當外界溫度太低時,需要調高豬舍內的溫度,做好相應的保暖措施。通常保育豬的最佳溫度在25.9~27.8 ℃,養殖人員應該綜合實際情況對豬舍內的溫度進行調整[1]。另一方面,保育豬在豬舍中還易受到相關通風條件的影響,因為通風條件不良極易導豬舍內細菌的滋生而致使豬群患病。因此,養殖人員在飼養時應該對豬舍的通風條件進行控制,特別是在季節交替時期,應做好豬舍的通風保溫工作。
在規模化的豬場中,保育豬的飼養應盡可能采用一欄一窩的養殖模式,要對豬群加以區分。在堅持一欄一窩原則的基礎上還需要綜合考慮保育豬的大小、發育情況等再進行分群。對每個欄保育豬的數量也應該進行限制,數量不能太多,否則環境衛生很難保持,而且容易導致保育豬生病。此外,保育豬在分群時還應考慮到外界溫度的變化,采取“拆多不拆少”的原則進行分群。分群后,還應當密切關注豬的生理反應以及進食情況,避免因為陌生的環境或者強烈的應激反應引起的食欲降低等問題,若發生此種狀況,飼養員應當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如在分群后減少飼料的投放量,適當增加投喂次數,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進行飼養管理。
在保育豬飼養過程中,飼料質量會嚴重影響到保育豬健康生長發育。因此在飼養過程中,應該嚴把飼料關。在日常飼養管理過程中,禁止向保育豬投喂發霉變質飼料。被霉菌污染過的飼料,可以導致豬機體免疫力下降,嚴重的還會影響到保育豬的繁殖能力。因此飼料在進入養殖場之前,必須做好飼料檢查工作,確保飼料質量過關,不存在霉變現象。同時,飼料庫建設選址要科學,確保飼料庫地勢較高、排灌方便且通風順暢,避免在潮濕低洼地區建設飼料庫。
保育豬在整個生長時期生理變化較大,各個時期的生理特點不同,因此對營養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為了充分保證保育豬各個階段的營養需求,應該采用階段式熱量供給方法。一般情況下,將保育豬日糧供給分為3 個階段:第1 個階段,從斷奶到生長到9 kg 左右。這個時期主要以投喂哺乳仔豬飼料為主。第2 個階段,體重從9 kg 長到16 kg。這個時期可以投喂仔豬飼料,同時還要確保日糧中的高能量和高適口性,提高飼料消化利用率。消化能維持在3 400 Kcal/kg 左右,粗蛋白控制在18%,賴氨酸控制在1.2%以上。第3 個階段,體重從16 kg 長到26 kg。這個時期保育豬的消化系統已經趨于完善,消化能力逐漸提升,此時消化能維持在3 300 Kcal/kg,粗蛋白控制在18%,賴氨酸控制在1.05%以上[2]。飼料原料可以不使用乳制品和動物蛋白,可以使用豆粕和膨化的大豆來代替上述飼料原料。
飼養人員為保育豬提供的飲用水溫度要適宜,一般是溫水,用來保持保育豬的正常體溫。并且保證保育豬有足夠的進水量,否則會影響其食欲,阻礙其健康成長。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給保育豬提供的飲用水中適量加入抗生素或維生素等提高免疫力、補充維生素的藥物,避免其遭受病菌的侵襲。
首先,加強豬場環境消毒,在保持豬舍清潔衛生的基礎上對豬舍定期消毒,將糞便、尿等污物及時清理掉,阻斷引發疾病來源。每天喂養時要關注保育豬的身體健康狀況,采取規范科學的防病措施,提高保育豬對于疾病的免疫力。同時加強豬體內外寄生蟲驅除,感染疾病后要盡量防止擴散。其次,科學免疫接種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學、嚴格的接種程序,根據不同疾病、不同季節制定不同的免疫接種方案,控制疾病的發生和蔓延。實行全進全出制管理,打破疾病在豬群間的傳播。最后,在保育豬養殖過程中,飼養人員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良好的營養飼料喂養對于保育豬的生長發育、疫病防控都有很好的作用。
狗糖尿病的癥狀
狗糖尿病的癥狀主要有過度口渴,排尿過多,過度饑餓,睡眠困難,容易脫水,呼吸急促,腹痛,食欲不振,懶散,嘔吐,抑郁,白內障。超重的狗更容易得糖尿病。同時,肥胖的犬可以產生胰島素抵抗,這使得胰島素治療效果較差。患糖尿病的狗最好把體重控制到正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