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奶奶家與姥姥家之間只隔著一條河流。河流的名字不大清楚,只知道她很長,她經過王家村、黃家村、羊頭山、桐畈鎮……
河邊的樹上總會停留幾只小鳥,小鳥很活躍。水很清澈,樹木、小鳥、白云倒映在水中,好像在演一場皮影戲,小鳥就是皮影戲的主角,鳥鳴就是配音;河中的鵝卵石拼成一幅幅抽象的畫;二姑家的水鴨正排著隊緩緩走來,有的在“仰天大笑”,有的在埋頭梳理自己的羽毛。有的小孩在河邊玩打水漂,嚇得水鴨展開翅膀,連忙向前“跑”,逗得孩子哈哈大笑。
夏天,我們總會在橋底下找一塊較大的石頭,然后在上面坐著,卷起褲腿,哼著小曲。有時我們一手拎著鞋子,一手相互攙扶著,在河的中央感受水精靈的洗禮。傍晚,我們將渴了的羊牽到河邊飲水。羊群們喝完水之后就會“咩”地叫一聲,似乎在感嘆水的甘甜。
這些年,我在外上學,很少回家,但心中依舊常常想起她。
去年,我回了趟故鄉,在快到家的時候看見了她。讓我吃驚的是,她不再那么清澈,變得有點渾濁,就像原本干凈的玻璃被一層又一層的灰塵覆蓋。它失去了往日的青春、活潑,從年輕美麗的姑娘變成滿臉皺紋的老太婆,而那皺紋則是令人憎恨的垃圾。
我來到河邊,耳邊響起了機器“轟隆隆”的聲音,只見一輛機器正在運作。河邊多了一家工廠,工廠里堆積著許多經過處理的沙子和石子;河被挖得很深很深,站在河邊,讓人感覺仿佛不小心就會掉進去,永世不得超生;河邊再也沒有小孩的腳丫印。這時我想起出門前姥姥對我說的話:“青呀,可千萬別到河邊玩,危險呀!”我不禁笑了——苦笑。牛羊似乎也在憐憫她,仰天長叫著;鳥兒在樹上注視著孤獨的河流,唱起悲涼的歌;河中的水鴨也越來越少。
我在河邊站了很久很久,我仿佛聽見了河流的哭泣,感受到她的惱怒。她說,她痛恨人們在她身上隨意踐踏,她厭倦那機器的轟隆作響聲,她討厭人類之間所謂的利益。可她自己又能改變什么?奈何!奈何!
文章巧妙地用鮮明的對比表達小作者對河流的熱愛與惋惜,以及對愚氓滅美的憤怒。文字樸實、情真意切。如果在描寫河流的“丑”上再著力一些,美與丑的對比會更強烈。
(指導教師:殷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