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春賢 曾明榮
安全文化建設有助于整體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水平,這已經成為企業共識。近年來,多數企業都在有意識地培育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雖然《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導則》和《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評價標準》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提出了相應要求,但在實踐中,有些人不知安全文化建設該從何抓起,把著力點放在在哪里,有些人則認為安全文化建設的過程有點虛。對此,筆者基于自身的安全文化策劃與創建實踐,梳理、總結出安全文化建設三個主要著力點。
這里所說的領導層是指各級組織的負責人,包括企業高層領導、中層領導。安全文化建設成功的關鍵在于各級領導特別是一把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員工才能上行下效,謂之“有感領導”。
一般來說,可從以下5個方面判斷、評價一個領導者是否用心實踐有感領導的要求:
一是是否做到每次開會必先談安全,關心安全工作的事情?
二是是否做到每次去現場必關注現場安全狀態,叮囑安全事項?對重大危險源或關鍵崗位的作業人員,領導是否到現場親自與崗位工討論跟安全相關的問題?
三是公司在晉級提升中,有安全管理經驗的人是否優先選擇?
四是在落實現場安全隱患整改中,領導是否堅定地支持安全管理部門的工作,樹立安全管理人員的權威?
五是在工作安排上,特別是當生產進度和可能的安全問題出現矛盾時,是否真的體現出安全第一原則?
讓員工能夠聽到、看到和感受到領導對安全工作的重視,這是有感領導的三種境界。作為企業領導,對安全工作都很重視,但具體如何實踐有感領導,還需要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當好參謀,甚至手把手指導。筆者在研究指導多家企業的安全文化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一些可行的有感領導實踐手段。
1.承諾“有感領導”
“有感領導”必須體現在行動上,各級領導在年末要親自制定下一年的個人安全工作計劃并承諾實施。計劃包括一年中擬親自參與或組織的安全工作,相應的頻次及時間計劃。編制計劃的過程就反映了領導對待安全工作的態度以及統籌考慮全年安全工作的過程。
計劃一旦制定,必須承諾并公示,公示既展示了領導對執行計劃的決心,又有助于群眾監督。
2.培訓“有感領導”
實踐有感領導,需要領導者深刻理解本企業的安全理念,并將安全理念融入每一次個人安全行動中。企業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有義務通過集中培訓和個別輔導,讓領導者迅速掌握“有感領導”技巧。安全管理人員在陪同領導去現場時,要結合生產實際就如何落實安全理念對領導進行輔導;在與領導共同解決基層遇到的問題時,幫助領導有目的地運用展示“有感領導”的工具和方法,提高領導的安全管理技能、安全溝通交流技巧,從而提升其實踐“有感領導”的能力和信心。
3.展示“有感領導”
在推進有感領導實踐過程中,應當為各級領導展示有感領導搭建平臺、提供載體。比如規定各級主要領導必須親自組織安委會會議,親自做安全工作匯報,親自制定安全目標,親自組織事故事件調查,親自對員工的安全工作表現進行表揚激勵,親自對直接下屬進行安全績效的評估考核及輔導,親自開展安全培訓以及參與安全管理體系的審核等。
通過這些親力親為的工作,既展示了有感領導,又能提高各級領導對安全的認知水平。
4.提升“有感領導”
領導對員工進行安全觀察與溝通,是實踐有感領導的典型形式。通過觀察與溝通,應當讓員工感受到管理者對員工安全健康的關心,讓員工感覺自己受到重視和尊重,而不是被監督和檢查,甚至被懲罰。杜 邦STOP(Safety Training Observation Program)安全訓練觀察計劃六步法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方法。
(1)觀察。管理者注意觀察現場,觀察員工的操作行為,友好地打招呼,發現不安全操作要善意地提醒,而不是批評和懲罰。
(2)表揚。問其辛苦,評價員工的作業行為,肯定做得好的地方。在安全觀察與溝通中,肯定安全行為和指出不安全行為同等重要。
(3)討論。與員工討論其不安全行為可能產生哪些嚴重后果,正確的行為應該是什么,提問時要探究原委,虛心求教而非教導。
(4)溝通。就如何安全地工作與員工取得一致意見,并取得員工對今后安全作業的承諾,要使用積極的而非強迫性語言。
(5)啟發。引導員工討論工作場所或生活中的其他安全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如為了保障安全健康,針對季節飲食、穿衣應注意什么、上下班交通安全應注意什么等等,以此拉近彼此距離,表示關心。
(6)感謝。對員工的配合表達真誠的感謝。
通過“六步法”開展安全觀察與溝通工作,既發揮了領導的表率作用,又通過與員工進行真誠的溝通交流,使員工感受到領導對自己的關心和對安全的重視。
小和尚剃頭與習慣性違章預言故事圖
5.評價“有感領導”
對有感領導的實踐效果最有評價資格的是員工。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對各級領導展示有感領導的效果進行員工測評,并就測評結果與領導進行溝通。員工測評的結果要與領導的安全績效考核掛鉤。
實踐證明,如果各層級領導都能很好地實踐有感領導,這項工作將成為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推動力和根本保障,形成安全文化建設的“動車效應”,即:不僅車頭有動力,而且每一節車廂都產生動力,使安全文化建設這輛動車加速前進。
有感領導實踐做到位,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就成功了一半。
有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和尚用冬瓜練習剃頭,每次練習完都隨手把剃頭刀插在冬瓜上,師傅屢次提醒,小和尚都不以為然。終于,有一次在給人剃頭時,小和尚隨手把刀插在了人頭上。這則寓言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不良行為習慣帶來的嚴重后果(見圖)。
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將安全理念轉變為員工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實踐中也是有章可循的,總結起來,主要有5種培養方法。
制度建設是安全理念轉化為安全行為的必經通道,也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性要素。這里要強調 “明確”二字(見表)。
行為規范制定參考表
安全理念對人的習慣養成發揮著關鍵作用。企業要經常組織員工結合自身工作討論、理解安全理念,比如,將符合理念的行為和不符合理念的行為羅列出來,使員工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是企業倡導的行為。同時,在與員工溝通時,管理者應該多引用安全理念來解釋正確的行為,鑒定麻痹、錯誤和不負責任的行為,以達到用理念引領行為的目的,將安全行為上升到踐行理念的層面去理解。
制定安全行動計劃的目的是通過員工自主計劃、自我承諾來約束自己養成安全行為習慣。員工的個人安全行動計劃著眼點要小,比如:
1. 熟記本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2. 每天與當班同事一起口述一遍崗位應急操作步驟。
3. 每天巡查一遍作業崗位,識別可能的風險,并記錄。
4.每次作業前做工作安全分析。
5.每月在班前會做一次安全分享。
6.交接班詳細交接安全相關問題。
7.班前量一次血壓。
8.騎摩托車上下班一定帶頭盔。
公示目的是自我承諾接受監督。
要多用正向激勵,慎用負向激勵。管理者要經常開展安全觀察與溝通,要善于運用前文所述STOP法對員工的不安全行為進行溝通交流,激勵員工自覺遵守操作規程;同時要善于發現好的安全行為,及時給予肯定。GE公司的每位管理者都有一個任務,隨身帶著小貼畫,發現作業現場好的安全行為,貼一張在員工的工作服上,員工集夠5張小貼畫,可以到HSE部換領禮物。這是一種激勵手段,也是一種有感領導實踐。
1.小組成員輪流安全值周
小組成員輪流值周,觀察成員的安全行為和不安全行為,記錄并在班組會上公布。這既能調動每個成員的集體責任感,也能培養集體安全意識,是班組安全文化建設的有效手段。
2.互保對子
可以二人互保,或者多人互保,一人違章違紀將由互保者共同承擔責任。通過互相監督和保障,助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環境和氛圍對人們行為的影響眾所周知。心理學上的“破窗效應”說明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
企業現場的安全可視化管理重點從3個方面著手。
1.風險信息的可視化
作業現場風險信息可以通過各種標志標線、風險告知牌、應急處置卡等來體現。
2.安全管理的可視化
安全管理可視化要求作業現場應當將關鍵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上墻;重點設備設施和工器具要實行定置管理、檢測檢驗標志齊全可辨;不同的作業工種人員可以從安全帽顏色、標志以及臂章上區分管理。
3.安全理念體系的可視化
企業應當有意識地將安全價值觀、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標等安全理念體系的內容,通過適當的載體體現在作業現場。
利用各種宣教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活動是營造安全氛圍的主流手段。
主要宣教載體形式包括辦公桌牌(安全承諾牌)、安全文化手冊、海報宣傳欄、展板看板、樓宇電視、視頻宣傳片、動漫、微信等。
安全活動形式包括競賽類活動、征集類活動、研討類活動、展示類活動、文體類活動、管理類活動等。